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临床问题

患者年龄:13个月

患者性别:男

简要病史:

发育延迟最近出现发育倒退来诊。

体格检查:

头部大小正常,面部畸形,蒙古斑,双侧眼底樱桃红斑,肌张力减退和肝脾肿大。

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脑磁共振图像:A,轴向T1加权;B、 T2加权;FLAIR图像显示弥漫性白质髓鞘减少和双侧对称性丘脑信号改变,T1序列高信号,T2序列和FLAIR序列低信号。双侧基底节肿胀,在T2加权和FLAIR序列上表现出轻微的混合性低信号和高信号改变。

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下面是该患儿的临床特征的汇总。

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GM1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B.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C.黏多糖贮积症IH型

D.克拉伯病

病例思考

【1】肌张力低下、发育迟缓和肝肿大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婴儿肌张力低下、发育迟缓和肝肿大的鉴别诊断包括 溶酶体贮积病(神经节苷脂沉积症)、岩藻糖苷贮积症、α- 甘露糖苷贮积症、粘脂贮积病(如唾液酸沉积症、细胞内含物病和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黏多醣贮积症(如 Hurler 综合征)和糖原贮积病(Pompe 病)。

【2】黄斑樱桃红点(斑)的疾病有哪些?

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㈡眶挤压伤;

㈢神经鞘磷脂贮积症(Niemann-Pick病);

㈣神经节苷脂沉积症(gangliosidosis):

①GM1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②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Ⅰ型(家族性黑矇性痴呆,amaurotic family idiocy,Tay-Sachs病)

㈤异染色性脑蛋质营养不良(硫酸脑苷脂贮积症);

㈥奎宁中毒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什么是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神经节苷脂沉积症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神经节苷脂水解代谢中不同酶的缺乏引起不同酶的缺乏引起不同物质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而发病。GM1 型是由于缺乏β- 半乳糖苷酶,GM2 型是由于缺乏β- 己糖胺酶。

①GM1神经节苷脂沉积症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亦称全身性神经节苷脂病,假性Hurler病,有黄斑樱桃红点;极少活过两周岁;

Ⅱ型无黄斑樱桃红点。

②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分三型。

Ⅰ型为婴儿型,即典型的Tay-Sachs病;典型的Tay-Sachs病病程变化:于初生时正常,出生后4~6个月开始出现对周围注意减少,运动减少,肌张力降低,听觉过敏、惊跳、尖叫,肌阵挛发作或不自主发笑可能为首发早期表现。起病后3~4个月病程迅速发展,头围增大,视力下降而逐步出现黑矇、视神经萎缩。体检可见瞳孔光反应差,肝脾不大,90%以上患儿可见黄斑樱桃红斑点。1岁以后出现肢体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样角弓反张体位,痛苦尖叫病容但叫不出声音。2岁之后完全痴呆,全身频繁肌阵挛和抽搐发作,反应消失。吸吮和吞咽能力消失而需要鼻饲。平均病程2年左右。多数患儿在3~4岁之前夭折。

Ⅱ型为急性早期婴儿型,亦称Sandhoff病(与Tay-Sachs病表现相似,但Ⅱ型伴有肝脾肿大和进展更急);

Ⅲ型起病晚,以进行性精神、运动衰退为特点,脑、肝、脾内均有GM2沉积,但程度较轻,Ⅲ型进展较慢,可活至10~15岁不等。

既往笔记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2型治疗新进展

答案

A.GM1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脑苷脂   唾液酸   溶酶体   糖苷   黄斑   神经节   病程   视网膜   迟缓   痴呆   硫酸   序列   低下   婴儿   信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