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倦怠 重聚活力


做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消费者———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拆书稿47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消除倦怠 重聚活力

成年中期也被称为“三明治一代”,这个阶段要面临工作、家庭的多重压力,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双职工,职业倦怠和配偶倦怠会影响中年人的心理状态。


总体来说,中年人的职业倦怠比配偶倦怠多,妻子的倦怠感比丈夫多。


职业倦怠最早是在1974年由临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登伯格提出来的,主要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个体,在面对工作的过度要求时表现出来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耗竭状态。后来的研究者,把职业的范围从服务行业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职业倦怠的维度包括衰竭、工作怠慢和专业自我效能降低,其中【衰竭】被定义为心理资源的损耗,【工作怠慢】被定义为对自己的工作不关心并有距离感,【专业知识效能降低】表现为对自己的职业成就做出消极评价。


德莫鲁第等人在2001年研究职业倦怠时建立一个【工作负荷+工作资源】的工作模型,他们认为所有的工作特征都可以归纳于此。


工作负荷涉及特定的工作情境下,对员工生理、心理、组织、社会方面的诉求。


工作资源包括物质、心理、组织和社会等方面能给予个体的帮助,有助于减轻工作负荷的影响,激励个人成长,并帮助其实现工作目标。


过高的工作负荷,会消耗个体的身心资源。工作资源匮乏,会增加完成工作的难度。以近几年义务阶段公办学校为学生提供午餐配餐和延时服务为例,因为工作内容、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老师的情绪和体力难免出现变化。如果配餐机械自动,流程高效合理,减轻其工作负荷,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给予其精神上更多的尊重、自由、理解和支持,会有助于减轻配餐和延时服务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


个体的差异跟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关系,研究发现,自尊水平与职业倦怠正相关高,在工作中自尊受损,容易引发职业倦怠;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容易体验到情绪衰竭和成就感降低;个体内部动机的减弱,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也影响着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年轻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离异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单身者次之,已婚者情况最好。


罗素说,三十岁后,拥有一项强烈的爱好可以让我们免于衰老。如果实在没有培养出什么爱好,就把工作当爱好、多好,不是为养家糊口而受奴役,转变心态,把工作当修行,磨练品格,提升毅力,把自己炼成意志坚定、积极乐观、有一技之长的小太阳,在职场发光发热。


2021.9.9 22:00 周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倦怠   罗素   弗洛伊德   发展心理学   配餐   配偶   中年人   效能   负荷   个体   情绪   活力   心理   职业   工作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