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做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消费者———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拆书稿56 “幼儿的心理发展”2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不管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非常喜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使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游戏还会帮助儿童学习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被满足的愿望,是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在后现代的心理流派中,就有运用游戏疗法的方式,来矫正儿童心理与行为异常。


设计师针对儿童不同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设计出不同的游戏方案,通过比喻、象征、玩具和游戏等方式,使儿童自然地进行心理投射或者是升华,释放紧张情绪,最终从伤痛或者焦虑中解脱出来。


持有认知动力说观点的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地进行着同化(同化: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只是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原先已经存在的结构)。


持有学习理论观点的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率和练习率,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孩子的童年离不开游戏,游戏不仅是儿童的主导活动,也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游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促进作用。


游戏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它需要老师和家长去组织和正确引导。



1、创造性游戏:是由儿童独自设想出来的游戏,有利于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比如常见的“过家家”,是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借助模仿和想象来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建筑性游戏:儿童用积木、沙石等材料建造各种房子或者建筑,培养相关的技能和技巧。


表演游戏:儿童按照童话或者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学游戏:是教师或者是家长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编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长远来看,教学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所做的一种最现实有效的提前准备。


3、活动性游戏:是孩子发展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形式。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体能,使儿童掌握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还可以培养他们勇敢、坚强、合作、关心集体等等个性品质。


幼儿玩儿游戏的形式发展顺序:

模仿性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 有规则的游戏。


儿童玩游戏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由几分钟过十几分钟,延长到40~50分钟,甚至更长。


✡️按照我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最后,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生活中实用的方法,建议家长:


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不是讲道理。


按照模仿游戏、角色扮演、剧情表演、有规则的游戏这个顺序,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带他们做适合的游戏。


分析孩子需要发展的能力,做个高级游戏设计师,帮助孩子通过游戏发展出相应的能力。比如:手眼协调能力不足,可以玩儿乐高或者拼图、钓鱼游戏。身体协调性不足,可以玩儿“跳房子”或者跳皮筋儿、翻绳。


与小学五六年级甚至是青春期的孩子相比,教育幼儿阶段的孩子相对难度小、效果好。养育者或者教育者学习些发展心理学,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孩子终生受益,家庭减少矛盾,好处多多。



2021.9.30 20:00 周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手眼   发展心理学   儿童   角色扮演   创造性   认知   幼儿   家长   形式   动作   能力   理论   孩子   心理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