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面包上抹黄油时,会想到什么

黄油,是涂在面包片上提味的调味品,一种食物的衍生品如何能成为一部丰富的历史?然而历史并非只由一个种族引出,也并非只有一种书写方式。

人们从何时开始制作并食用黄油?具体时间并不可考,但大多数人类学家认同是第一批成功驯养了反刍动物的人类先祖。当他们掌握了如何饲养产乳的家畜后下一步自然是生产各种乳制品。

正如传说中由于酿酒失败反而得到了醋(直到今日家人自酿葡萄酒时还会发生口感太酸像果醋的情况),人们认识、掌握发酵多数从放置一旁的乳制品或其他食物由于储存不当开始。而在恰好经历颠簸、低温、细菌作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人们获得了第一组漂浮在乳内的黄油片。不断开拓食品的种类是营养均衡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故事也经由此开始。

当一种产品受市场影响从家庭作坊走向工厂,势必会影响家庭生活--尤其是生产产品的人。原本在家庭中可以通过制造、出售黄油获取收入的妇女在工厂量产的工作效率与相对低廉的成本面前几乎没有反抗的机会。甚至发展到最后只能放弃购买牛奶制造黄油而直接购买成品黄油--经过自己双手加工并没有带来收益,反而比直接购买成品消费更高,这实在是普通家庭接受不了的局面。而对于很多主妇来说,制作和出售黄油已经不再是她们密切参与的社会性活动,这些工作的社会性转移到男性身上--他们负责把全脂牛奶运输和出售给乳品厂,代理酪乳或者脱脂奶。经此女性失去了靠黄油赚钱和掌握财权的能力,也相应地失去了因她们劳动价值而获得的一定程度的身份地位。这种转变是被迫的,也是无奈的。发现商机的工厂考虑的是市场背后的收益,对于因他们介入而引发的蝴蝶效应无暇顾及。

战争导致物资短缺是很多国家都会遭遇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黄油的短缺,拿破仑三世重金悬赏研制价格低廉、产量高的黄油替代品。化学家波利特通过观察奶牛的自然形态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了被他称为“十七烷酸”的人造黄油,这项发明获得了拿破仑三世的嘉奖,却因为和平的恢复而在法国销售惨淡。而美国乳品公司在购入这项发明后通过染色使得人造黄油与一般的黄油从外形上难以分辨,但制造成本却远远低于后者。对于手头拮据的家庭来说,与其购买劣等变质,常常发臭的黄油,不如购买人造产品。与小型农场逐渐被挤出市场不同,一些工厂选择发布诽谤性信息以期吓退人造黄油的消费者。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以二战开始黄油短缺而告终。从家庭作坊到工厂量产再到人造黄油所导致的危机,争夺市场及市场背后的利益是永远不变的旋律,也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画外音。

而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手工黄油的制作又渐渐兴起--毕竟掌握制作小众食品的技能可能比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还要容易。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愿意为此买单--手工制作的黄油比千篇一律的条状黄油提供了更丰富的口感,这是一种相对而言花费很少的嗜好,却是又一个人们涉足的市场--从家庭作坊中来,又部分回到私家手作,一直在货架上的是黄油,始终在书写的是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黄油   反刍动物   拿破仑   社会性   乳制品   量产   作坊   短缺   口感   成品   工厂   家庭   历史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