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经济,了解数字背后的有趣世界

高中要填志愿时,我完全没有概念。爸爸给了我两个方向:学英语,或者财务(最后选择的是工商)。一直到现在偶尔还会说,“要是你当时英语成绩好一点,我让你选英语专业的信心会更足一点。”但是对我而言,这个专业让我在热爱阅读文史的爱好中多了一处分支--阅读财经,乃至金融投资类的文章、书籍。有时并非为了投资,只是为了有趣。

数字在太多人眼中是无趣,甚至是枯燥的--无论是让人眼花缭乱的K线图,还是最初在银行接触到延伸至现在各种APP中收益率很漂亮的理财产品,抛去天花乱坠的介绍,剩下的本源枯燥而苍白。对于财富增值的追求是一定的,对于如何追求财富增值是茫然的,正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向财富之路的阶梯,依然是阅读经验者的经验总结。例如中信这套金融投资经典--中信经典006。这是“中信经典丛书”8个分组中的一组,而作为中信集团三十年出版精华的总结,了解金融,了解经济周期,这是非常好的切入点。

周期》作为霍华德.马克斯的第二本书,内容划分非常明确,一条主线清晰明了:认识周期,分析周期,应对周期。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本书的三大部分:认识周期三大规律、分析周期三类九种、应对周期三步操作。作为巴菲特非常欣赏的投资人,这本书不仅是霍华德二十多年投资经验的精华,也是多年操作经验的一种总结。

阅读间隙有时看一些资讯或者浏览APP,偶尔会看到有关“读XX有什么用”或者“一小时读透XX”这样的争论。拓展一下到本文的题目就是:阅读和经济、和金融有关的书有什么用,甚至一些人会直白地问,“是不是我读了XX就可以收益多少多少,早点实现财务自由。”长久以来很多人对于功利阅读是鼓励甚至支持的,而和经济、金融有关的阅读也被简单粗暴地和“赚钱”画上等号。但对于我而言,如果阅读历史有关书籍是了解过去,反思过去的话,那么了解经济就是了解当下,展望未来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当下乃至未来的经济走向与政策只是经济中涉及的一个方面,但是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入手,是打开阅读天地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影响经济的又有哪些因素呢?《周期》中提到,一个国家每年经济产出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工作小时数。相应能够支撑工作小时总数增加的最基本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意味着每年会有更多的人制造和销售产品,同时有更多人购买和消费产品,从而进一步扩大生产。这是一种正向的良性循环,因此人口因素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过作者认为“二孩要最少20年后长大成人、开始工作才能为经济做贡献”,我认为稍微有些片面。正如前文提到的,人口增长带动的不仅是制造,还有消费。事实上从确定怀上宝宝开始,很多家庭就在为新成员的到来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乃至出生后的奶粉、早教,稍大一点后的辅食及辅食制作小家电等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婴幼儿消费市场随着人口政策的推动自然会不断扩大乃至繁荣,从而带动就业乃至创业。这当然是我的一点谬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将目光从经济周期影响国家乃至世界的大角度收回,聚焦微观--有关企业的盈利周期,同样有很多有趣而富含知识的角度待我们去探寻。经济周期的波动对企业盈利周期的上行幅度与下行幅度的影响要大于整个国家经济周期的震荡幅度,某些行业对于经济周期变动非常敏感--例如奢侈品、度假旅游等(私以为我们的瑜伽、健身等兴趣班也包含在内);耐用消费品也属于敏感的行列,例如私人住房、汽车,企业购入厂房和企业用车。如果处于繁荣时期,人们一般会顺应需求该购买购买,该换新换新,尤其对于企业而言,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需要增添设备、增加厂房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而相反的情况,经济进入萧条期时由于不管是住房还是汽车,都属于添置时所需资金比较大的商品,资金短缺时人们更倾向于继续使用、修缮后使用,而不是换新,企业为了平稳度过低谷期、避免资金链断裂也会选择适当缩小生产规模、出租设备或厂房等方式进行资金的回流。而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例如饮食、日常出行、服装、电子产品)等,敏感程度相对低一些--毕竟只要工作就要选择出行方式(出租、地铁、公交乃至共享单车都是形式的一种),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也与之挂钩,而除了敏感因素的影响外,电子产品也受到一些非敏感因素的影响:产品更新换代,线上线下的促销,技术层面的改进等。

而手机、电脑的推陈出新、技术进步也对一些传统行业产生了摧枯拉朽般的冲击效果--这也是周期的一种体现形式,技术的周期更替。假如时间倒退回上世纪九十年代,纸媒还是非常稳定的行业之一--用作者的话说,属于有“护城河”的企业。然而短短数十年间,互联网的野蛮生长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到了“只要你不休息,总有新鲜资讯等着你”的地步(当然是我夸张了,不过由于时区的原因确实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全球各地的新信息是层出不穷的)。而传统的传媒行业--报纸、电视台、电台的生存空间变得固定而狭窄,几乎所有的知名传统传媒都相继开通了公众号,研发出自己的APP,而节目中的结束语也变成了“了解更过资讯,请扫左下角二维码关注XX公众号。”

技术迭代导致的行业更新换代速度是与日俱增的,能不被或者极少被技术创新冲击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减少,世界的更新速度超越了很多人的发展速度,跟上步伐变得力不从心。我们应该怎样做?有时阅读越多反而更惶恐--源于对其他人的广博与自己的浅薄之间的巨大鸿沟的恐惧,至少我本人是如此。但正如读几本经济金融相关的知识不能帮你猜到下一只涨停股票是谁一样,阅读本身也并非治愈焦虑的金丹妙药。但不停止思考,扩大自己的职业边界对于延长职业周期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说过去我们集中精力在如何深耕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职位的话,当下的我们可能更需要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开发自己的更多可能--无论是写作、制作PPT,乃至于练字(我有一个朋友在外贸不景气的时候急流勇退凭借自己业余时间考取的硬笔书法证书跳槽去了机构当书法老师),只要不停下脚步,人生处处是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信   经济   周期   幅度   厂房   敏感   有趣   因素   速度   资金   经济周期   经验   数字   金融   行业   工作   世界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