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看生活

“当前文明最大的任务,是让机器回归本位,成为人类的奴隶,而非人类的主人。”这句话本就振聋发聩,而在《新哲人02》中,这句话像墙上的标语一样占据了十六开版面的一整页,更让人面书沉默--沉默并非今夜的康桥,而是一种羞惭--当你习惯性在餐厅等位、车站等车、甚至卫生间门口拿出手机时,当你在上下班用耳机把自己人为地隔出一个小空间认为是在自我放松时,是否是真的放松?“信息茧房”这样的观点随曾经的热点一样充斥着不同的APP,我们能听见许多不同的声音,可能唯独听不见自己的:自我、本我的声音已经淹没在潮流资讯、时尚信息和工作群里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除了能转换成商机的一部分,其他的都像是“果实外无用的果皮罢了”,不同的是简爱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收好,我自己的却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甚至不知道什么时间丢的。

正如封底所说,哲学“不能使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流传至今二次创作屡见不鲜,“自由”曾被换成很多词语,但实际上很多在其他人眼中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却并非其他人想象的一样:寻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过着极简生活。因为一些人眼中的财务自由实际是另一些人的财富跳板--怎样用手中有数的资产以小博大,换取更大的利益,可能是部分人职业生涯孜孜不倦的追求。因此是否在职场有时并不是划分是否自由的绝对标准,相反一些工作量很大的人通过自己乐在其中的方式消解压力从而过得非常洒脱。而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样一本由若干篇哲思小品组成的书就是解压的绝佳方式--知识付费的大风刮过,跟风所学的一些浅显的跨行知识并不能成为职场护身符,而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保持清醒,始终有保持自己的思想与态度有时已经是一种能力--在你的思维没有被短视频切割的支离破碎的前提下。

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该如何遗忘?最早接触通讯是家里安了固定电话--因为母亲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加班和下班后的通知,因此电话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到我自己开始用手机,常用的电话经常抄在不同的教科书、笔记本上--因为我时常比较套餐换号码,导致朋友们很难掌握我正在使用的手机号--毕竟一次群发可能就消耗掉了当月套餐;而现在,手机自带的迁移功能使得手机里成百上千的号码可以直接从旧手机移动到新手机--无形之中也使一些人成为品牌的忠实客户;我们看到美景的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去描绘、形容它的美,而是调整角度,拍一张清晰度高的照片一键转发,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而此时此刻在美景前的人,大脑一片空白。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也许有一天我们最终会拥有这样的技术,能够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见证和保护每个人一生中所有转瞬即逝的时刻。”但这样的技术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吗?就像外置了一个海马回一样--你的一生可以快进、倒退、定格乃至加一个漂亮的滤镜,但是作为技术,它被允许出现故障,一旦它数据清零--假如发生在晚年,你的记忆还停留在呱呱坠地,可对镜自照已经白发苍苍,中间的几十年时光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简爱   人面   滤镜   拿出手   套餐   美景   其他人   好事   空白   眼中   哲学   人类   自由   工作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