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后的人生,要怎么过?

人变得长寿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愿变成数据上真实地延长,得益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在客观上,如何为老年生活做准备,可能不是中年人要考虑的,而是步入职场初始就应该从储蓄、理财计划、增加技能等方面去计划“夕阳红生活”--即使还有三十年甚至更久之后你才到达预计的年龄。

收入虽然和预期寿命存在相关性,但却不是预期寿命的唯一决定因素。建国初我国人均JDP低于当时的发达国家,但由于我们不仅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还很快推动了一场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使得我们在人均JDP较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远长于同等经济水平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个特例。健康是延长寿命的重要相关因素,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

而与预期寿命延长所令人担忧的人口爆炸并没有发生,源自于低生育率在全球各地的出现。生育率的持续走低与生育成本及隐性成本的增加有着显著关系--女性在生育方面所要付出的隐形成本(职业生涯的中断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对生育的态度,也相应推迟了结婚与生育年龄。女性延续后代、操持家务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这样的转变是随着思想的转变与社会现状的转变发生的,而劳动分工细化、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导致孩子从出生到参加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后文的数据则表示在部分国家学历越高失业率越低,取得高收入的机会越大,真实存在的数据使家庭所耗费的负担变得无法推拒),部分家庭发现对孩子的投入实际很难收回,这使得家庭生育子女的意愿降低。

从另一个角度说,作为八零、九零一代,少兄弟姐妹的生活导致多数存在长辈与父母的中心,对于因养育子女而所要面对的降低现有生活水准、付出时间精力有本能的抵触与不情愿接受,而部分想要抚育下一代的年轻人则给自己设限--过少的资金积累对于孩子出生后的衣食住行、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消费是难以应对的。不管是哪种观念可能都需要一定时间与实际相融合--当理想骨感的时候,可能更需要放低期望,脚踏实地。

对于长寿的客观现实以及对延长退休措施的推进,说明长寿时代是需要多元举措并行才能妥善解决的复合问题--部分国家出现由于高福利导致社会保障体系资金储备不足的现实令我们不得不面对延长退休或者退休后再就业的问题。部分文章提到退休后原本没有阿兹海默症状的老人会突然发病,一个客观因素是由于长期没有与人沟通导致思维变慢--因此鼓励老人就读老年大学、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是应对此病症的积极举措。而到我们应对长寿所需的思维转变就是“退休了就松一口气可以闲下来”--人生本应该劳逸结合,前期过紧后骤然松弛对于人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享受人生不必待到两鬓苍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夕阳红   生育率   长寿   方方面面   举措   寿命   客观   因素   成本   发生   时间   家庭   女性   人生   国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