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说:不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是耍流氓

面对犯错的孩子,你是帮助成长,还是落井下石?值得认真反思。有些做法,不是落井下石,也是拔苗助长,都是耍流氓。

孩子总是会犯错误的,有些是你认为的错误,有些不是。当孩子真的出现问题时,绝不仅仅只是孩子的问题,也不能等问题出来了才重视教育。

1.有的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好,不认真听讲、懒惰、贪玩。总之,在家长的眼中,孩子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一切都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家长的问题。所以,父母总是责怪孩子。而从不会自我觉察。当总认为是孩子的错时,就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也会失去自信心。

2.大部分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教养方式之间的联系。家长总希望给孩子找到一个药方,能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好一劳永逸。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控制孩子或疏忽孩子,当孩子出现叛逆或自卑时,父母又会措手不及,他们会向老师或他人寻找解决办法,但是真正需要父母多花一点时间的话,他们往往会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没有耐心。

没有一起成长的心态,本身就是问题,也是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教育问题,从来就在教育之外,即家庭关系。

从心理学上来看,所有的关系都是原生家庭的投射,包括亲子关系。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不能走进孩子的心,不能真正的赢得孩子,教育孩子就会变得很困难,教育效果只是在短期内有效。

为什么我说:不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是耍流氓


樊登认为: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的关系。阿德勒认为:亲子关系是会代际传承的,这种传承不是父母教给你的,是你在用你小时候对父母的方式,对孩子。的确,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就像两个孩子在吵架。

如果父母能处理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我一直试图总结一起可供参考的操作方法,改善亲子关系从而改变家庭的教育模式。看了樊登《陪孩子终身成长》,他说得很清楚了,至少目前为止,比我清楚。

他提出了家庭教育三大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成长心态。

一、培养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第一根支柱就是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则是重要的原则。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对于无条件的爱和接受给出了如下定义: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指坚定地爱和接受某个人,而不取决于当时的条件。

只有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对父母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无条件的爱孩子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难做到的。我当老师这么多年,总听到有父母说:

“孩子要是考得不好,我是不会给他买喜欢的东西的,也不准玩游戏。”有一个学生,很喜欢听歌,一直很想要一副好点的耳机。但是,他的学习成绩总是提不上去。妈妈说不会给他买的,等他考进班上前10名再说。这让他很沮丧。

妈妈这样说让他感到妈妈爱的是他的成绩,而不是他自己。这种有条件的爱让他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遭到了破坏。有时,他会故意和妈妈对着来。而妈妈就总是说孩子很叛逆。这种有条件的爱就像是一种交换。让孩子疏离了妈妈。

心理学家ErichFromm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写到:“靠努力换回的爱往往使人生疑,并且常常会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无条件的爱,也并不是说要溺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答应。父母对孩子还是有规则的。只是在孩子努力后,无论他碰到什么困难,无论成功与失败,父母都依然爱着他。

周杰伦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但是他的童年是充斥着嘲笑、挖苦和歧视的。他小时候成绩并不好,而且性格也很内向,被人们说成“智力迟钝”。

虽然他的成绩不好,但是他却非常痴迷音乐。为了支持儿子,母亲叶惠美毫不犹豫地取出家里所有的积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还请了最好的钢琴老师为他辅导。

然而,周杰伦的音乐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两次报考台北大学音乐系失败,参加选秀节目也屡屡碰壁。后来还患上了僵直性脊柱炎,整个人的状态非常糟糕,脾气也变得不好。

不过,母亲依旧支持着他。她为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唠叨、不指责、不胁迫儿子。真正是做到了无条件的爱着孩子。周杰伦就在母亲无条件的爱中有了后来的成就。

那些被无条件爱着的孩子,都自带光芒。

为什么我说:不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是耍流氓


二、价值感决定孩子飞多高。

1.人们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是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家,知道自己在家人这个团体里,是被无条件包容和接纳的。价值感是指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能为别人带来哪些贡献。

樊登说:不要以为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一定会自带价值感,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一直在贬低他们的人格,他们照样会丧失价值感。

在一些家庭中,有的孩子根本不会做家务,甚至连剥个鸡蛋都不会。父母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他们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管好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学,不用做。孩子如果没做好,父母只会嘲笑他们,这会导致孩子产生无能的心理,会感到价值感很低。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劳动,这个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做也做不好,他自己也会感到有低价值感的,会产生自卑心理。

对价值感的理解,樊登在书中分享了一件事情。他说他是属于比较乖的、爱学习的孩子。有一次,他和一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回家。在路上,他说:“我们要不要准备刀,万一遇到恶劣的情况,咱们也有刀,和他们拼了?”樊登的同学讲了一句话,对他的启发很大,他说“不值得”。樊登突然觉得,不要和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拼命。

有时候遇到了坏人,即使欺负他,他也忍耐走掉,原因就是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去与他人拼命。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会倍加珍惜生命。他知道做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有价值的。

在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成绩并不好。但是,我并没有去批评他,而是找出了他一些优点并告诉他:“你很关心同学,同学们都喜欢跟你玩。我还注意到,地上有垃圾你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你很爱班级。”当这个学生听完我这样说后,他的眼睛突然充满了亮光。我看到了孩子的价值,后来,他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学习也进步了很多。

当成人信任孩子,让孩子产生了价值感时,孩子就能飞得更高。

为什么我说:不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是耍流氓


2.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自我评价才能自我赋能。

有时,当一个人意识到他所做的事真正是有价值的,并意识到他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状况。这时候,他对自我的评价就会很高。这种对自我的评价,通常叫作“自尊水平”。

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他的自尊水平,自律性越高的孩子,自尊水平就会越高。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自尊水平低,他觉得自己就是没用的,就会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去干坏事。这样的孩子,可能父母总是打击他们,总是给他们负面的评价。孩子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都是父母条件反射做出的反应。

樊登很反对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孩子。打击孩子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自尊水平也会越来越低。最后会成为一个不能改变自己、不能约束自己,过着糟糕生活的人。

樊登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打电子游戏,有两种情况:自尊水平高的人,想打就打,不想打可以不打;自尊水平低的人,只要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如果你能帮孩子建立比较高的自尊水平,孩子就会自觉的要求自己。

我平常是不会打击自己孩子的。也不会因为孩子表现好就用物质去奖励他。而是让他自己在这件事中找到乐趣,发现事情的意义。

孩子以前对诗词不感兴趣,但是我平常经常看诗词大赛的电视节目。孩子慢慢就发现看诗词类的节目对写作文很有帮助。他找到了诗词类的节目的意义后,自己还会主动的在网上看诗词节目,减少了其他玩手机的时间,变得非常自律了。

父母要点燃孩子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浇熄他心中的火焰。要多发现孩子的亮点,对孩子进行鼓励,并适当表扬孩子。

父母要点燃孩子的价值感。

三、培养终身成长的心态,父母要做好榜样。

1.所有的美德背后,都是成长型思维。

如果父母自己不成长,那么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正是父母。有的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要考多少分,要如何好好学习。但是父母自己却从来不学习,这让孩子会感到很困惑。当自己的高度有限时,又如何能引导好孩子呢?

我们要求孩子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把自己和孩子都培养成有终身成长的心态。

樊登老师在分享《终身成长》在分享这本书的时候,把终身成长叫作“美德背后的美德”。

就是几乎所有你能看到的美好的品德,背后都是终身成长型的思维方式。而你看到的所有错误的思维方式、错误的行为习惯、错误的品格,背后所代表的都是固定型的思维方式。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特别是在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初中、高中的孩子几乎是不可能考满分的,那也就说明孩子总是会做犯错的,这是很正常的。

当孩子的语文没考好,可以仔细找找原因,自己是在哪一部分内容扣了分。是背不出、阅读理解能力差还是作文不会写?把错误当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成长型思维。他们在乎的不是分数,而是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父母希望孩子有成长性思维,首先自己也不要怕犯错误,把每次错误都当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够有新的收获。用自己终身成长的心态去影响孩子。

2.积极的语言,让孩子出现成长型心态。

一个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各种互动有非常大的关系。

积极的语言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倍受鼓舞。而消极的语言却会打击孩子。当孩子考试成绩有所进步时,不要看孩子考了多少分,而要看到他努力的地方。积极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这是你努力的结果。”(看到孩子)“对你的分数,你自己有什么看法呢?”(问孩子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我看到你进步了。”(不要别人对比)“从这些错误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这么难,你都做到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对孩子保持好奇心)

这些语言都是积极的语言,能培养孩子成长型的心态。

因此,父母不要总是看到孩子的错误,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父母必须成长,才能够陪孩子一起成长。自己不成长,处处挑剔孩子,不是耍流氓是啥?

因此,父母不要去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停下来,先觉察一下自己。如果父母相信孩子是有生命力的森林。要让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成长。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浇水、施肥、除草等等,然后静待花开。

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中写道:“当我和你期待的不一样,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接纳孩子。

接纳现在,才有未来。不证明正确,只争取更好,才能赢得未来。


作者:李品(V:Brand-Road)

国家注册基金从业人员;注册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职业规划师和家庭理财顾问;知乎,头条号专栏"鉴保师"作者。

电子科大MBA(工商管理学硕士),积极心理与效率导师,香港医健联暨深圳名医会联合创始人。明亚保险经纪人。

多国游学考察经历,助你全球资产配置。以自己为杠杆,传递爱与责任,撬动你的愉悦与满足。


为什么我说:不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是耍流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孩子   耍流氓   周杰伦   诗词   心态   不好   家长   父母   错误   水平   努力   语言   妈妈   价值   关系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