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或幸福的人,是如何利用消极情绪的?

在现代积极心理学运动中,“持续的幸福”这一观点越来越流行,就好像只要打开幸福的开关,微笑即成永恒一样。事实上,我们的心理状态是经常转换的,有的时候积极,有的时候消极。真正圆满的人可以在不同的情绪之间自由切换,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所以他们往往是最健康的人、最成功的人、最善于学习的人,他们能感受到最深层次的幸福和快乐。

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我们倾向于认可“二八定律”:一个圆满的人差不多80%的时间是积极的,20%的时间是消极的,并且他能从消极状态中获益。我们并不是说这个比例就是确定的数值,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经验总结,帮助大家了解圆满的人生体验。

一个成功或幸福的人,是如何利用消极情绪的?


1、 人们回避消极情绪的4大原因

●消极情绪本身就很糟糕。

●消极情绪就像流沙,一旦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消极情绪会使人失控,让人产生不该有的想法、做出不该有的行为。

●消极情绪会带来不好的社交后果。

2 、可怕的消极情绪中,也蕴含积极力量

●愤怒积极

积极力量:增进乐观性、创造力和表现力;有助于主导谈话和应对变化。

应用指南:

白在生活中哪些事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超出控制范围的;

控制愤怒的节奏,并评估自身的愤怒是处于增长、减弱还是稳定的状态。

●愧疚感

积极力量:增强道德观念,使人们在社交方面更容易理解、关心他人。

应用指南:清楚愧疚感与耻辱感的区别,避免陷入耻辱感的误区。

●焦虑感

积极力量:适当的焦虑,可以提升我们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分享能力、侦查能力和专注能力。

应用指南:

① 白焦虑的内在价值,利用焦虑进行隐患排查;

② 团队中安置一名容易焦虑的“哨兵”,发挥其迅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的潜力。

3、四条幸福常识及背后的道理

●幸福常识一:幸福会阻碍人们迈向成功。

背后的道理:快乐的人缺乏说服力、易轻信他人、不愿意动脑筋。

●幸福常识二:人们追求幸福时容易弄巧成拙,反而招致不幸。

背后的道理:

①对幸福越重视,就越容易错失获得幸福的机会;

②高强度的积极情绪会提高快乐的基准线;

③过分依赖以前的积极经历,会错将成功当作理所当然。

●幸福常识三: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消极情绪。

背后的道理:

①怒可提高人在冲突中获胜的概率;

②焦虑使人更能应对潜在威胁;

③悲伤对于人在遇到损失和困难要寻求帮助时很有效。

●幸福常识四:别人的快乐会影响你的表现。

背后的道理:快乐至上的氛围不利于人们完成需要细心和分析技能的任务。

4、容易导致我们做出错误选择的4大判断偏差

●“计划偏差”:无法事先做出正确的判断,以致最后遭受较严重的后果。

●“影响偏差”:高估某件事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差异偏差”:同时评估两种选择要比分别评估这两种选择更具倾向性。

●“渴望与喜爱偏差”:所渴望的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5、驾驭情绪走向成功的关键---超越正念的无念

什么是无念?无念是指,从一般的心不在焉到完全进入无意识的状态。

通向成功与幸福的三种无念状态。研究表明三种可以让人们更加成功和幸福的无念类型:一是运用自动化思维;二是无顾忌行事;三是无意识地做决定。那些心思最为敏捷,事业最为成功的人,可以在正念和无念之间无缝切换,从不墨守成规。通过运用不受重视的无念,他们比固守正念的人要多出20%的成功率。

●运用自动化思维优点:

①在简单社交场合中可判断一个陌生人的可信度;

②有助于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

③不受约束的思维和涣散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内在的创造力。

●无顾忌行事优点:

①其中的不确定性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感和成就感,让人感受到久违的活力与自我;

②有助于使人在交谈中抛弃固有成见的束缚,提升交流者对交流结果的认可度;

③提升处理敏感问题的魄力,直面问题的要害。

●无意识地做决定优点:

①无意识状态下的判断准确率更高;

②按照特定顺序,统筹兼顾地运用好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做出复杂决策的效率,优化决策成果。

卡什丹是纽交所的英才,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在其代表作《消极情绪的力量》里说:接纳积极、消极的各种情绪,能够以相同态度面对自己的光明面和阴暗面,是所有人实现了圆满之道。

6、如何利用无念

2011年的时候,迪克特赫斯和他的同事开展了一项实验,要求参与者从12个备选公寓中挑选出最理想的租住地。然而就像现实生活一样,没有绝对完美的选择。在这个实验中,最好的房子有8个优点、4个缺点,最差的则有8个缺点、4个优点。如果实验参与者在拿到所有房子的信息后必须立即做出选择,那么他们找到最佳居所的概率约为15%;如果他们有4分钟的时间可以仔细对比研究,那么选对房子的概率则会上升至29%。这说明,深思熟虑的选择确实比一时兴起的决定更靠谱,但是两种方式好像都不是特别有效。

有趣的是第三种情况,即参与者在拿到信息后,先要完成一个与实验毫不相关的填字游戏,再做出决定。这种情况下,参与者的表现也很出色,会有30%的概率找出最佳选项。更有意思的是最后一种情况,参与者要先花2分钟深入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再用2分钟完成一个毫不相干的复杂填字游戏,然后迅速做出选择。当参与者有一半的时间可以深入思考,另一半时间则在无意识中完成判断时,他们挑到最好房子的概率达到了惊人的58%。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用来分析对比各项数据的时间比之前少了一半,但选对房子的概率却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那么很显然,如果我们想在无数种选择中找出最佳决策,只靠有意识的思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的力量。

这个发现很有意义,但是还不够完善。在决策过程中,有意识思考和无意识思考到底应该孰先孰后呢?研究者在后续的实验中发现,不同思维模式的先后顺序十分关键。如果租房者先花2分钟时间分析房屋信息(有意识思考),接着再把注意力转移至填字游戏(无意识思考),那么他们有57%的概率会挑到最好的房子。但是如果调转思考顺序,他们选对房子的概率就会下降到30%。

市面上有这么多关于有意识思考和无意识思考决策的书籍,只因我们正在摸索能够完美结合两者优势、达到圆满之境的道路!上述一系列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如果我们想要提升做出复杂决策的效率,优化决策成果,那就必须按照特定顺序,统筹兼顾地运用好有意识和无意识思考。所以,在面对大量选择的情况下,最佳决策方案应该是这样的:

◎ 第一步,花一点时间充分理解、分析所有决策因素;

◎ 第二步,暂时停下;

◎ 第三步,转而投入某个完全不相干的活动中,在无意识中酝酿决策;

◎ 第四步,做出最终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消极   情绪   幸福   参与者   偏差   概率   焦虑   圆满   优点   道理   常识   房子   状态   力量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