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无所不在的竞争不是用来赢的,而是用来成长的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本书中,提到这样的观点:人一辈子竞争对手不是他人,而是“理想中的自己”,如果人生目标是和他人竞争,永远都是注定失败的路。因为你的人生是属于你的,跟别人有关的也许不是你的人生。

那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想和其他人竞争呢?

为什么说无所不在的竞争不是用来赢的,而是用来成长的


《心态致胜》这本书提到了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竞争的思维方式。

首先,人在面对竞争、失败和挫折时,思维方式会分为两种:固定式和成长式。

固定式思维,认为能力是无法改变的,自己一路赢到现在,已经是在人生巅峰:

第一,害怕失败:万一之后输了怎么办?

第二,遇到阻碍:容易采取防御或者轻易放弃,例如在公事上一旦被指责就会立即推卸责任;

第三,努力:如果无法赢过别人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批评:觉得痛苦,或者忽视负面评价

第五,他人成功:觉得是一种威胁,例如有些主管会打压下属,

不要误以为有些心态很负面,其实以上都是正常的想法,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一定遇到过。

其实可以这样的想法看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因为当一个人认为现状无法改变,却又想赢过别人时,为了保护自尊,就会采取这些让自己停止成长的行为。

为什么说无所不在的竞争不是用来赢的,而是用来成长的


接下来另外一种心态——成长式思维,认为自己未来还会不断学习成长,现在还没有到人生最好时候:

第一,喜欢挑战:挑战不是用来赢的,而是让自己成长的;

第二,遇到阻碍:本来就会有阻碍,问题不会变大,但是自己会成长;

第三,努力:可以让任何技能更加熟练;

第四,批评: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

第五,他人的成功:可以学到一些启示。

如果你拥有这样的成长型思维,不代表你的人生一定会一路都是胜利者,这并非完全不在乎输赢,而是因为输赢只是用来确认自己是否成长,而现在是否赢过别人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成长式思维好处是你“一定”会不断成长,最后获得更大的成就。

不断胜利看似是成功必要因素,但是真相是处理失败挫折,例如投资中如何处理亏损,这个过程才是成功的真正关键。

举例:在学校的时候,如果老师说:“你的数学成绩很差。”你会怎么想?

固定式思维的学生就会很挫折,觉得自己很笨,或是找借口觉得老师教得很差。

他会试图想考到全班第一名来证明自己,但是若是很困难,就会立即逃避和放弃。

成长式思维的学生会觉得:

“太好了!我本来就想多学一点自己不会的事情。” 他并不会预设自己需要赢过别人。

另外一个例子:在上班这件事情上,如何算是成功?

固定式思维的人认为,领到越高的薪水,担任越大单位职位就是越成功。

于是他们努力争取薪水,位置,透过跳槽换到更加高薪的工作,当薪水无法再增加的时候,就会选择上班偷懒,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越少,但是得到同样的钱是很划算的。

当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胁时,就会攻击其他优秀的同事。

成长式思维的人,上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的成长,因为他会选择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为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强,薪水只是附带额外的好处而已。

有趣的是,固定式思维的人短期內成果不见得很差,也同样能够当上领导人,但是当有一年遇到失败和挫折过去的时候,这条路的成长就到了尽头了。

相比之下,成长式思维的人短期内不见得就是赢家,但是总能跨过人生的每一次困难,长期来说成就一定更大。

可能这个时候,大家会思考:如何改变,比较容易让自己保持成长式思维?

要一直维持并不容易,我觉得有三个方向:

第一,关注自我成长

不要把力气花在和别人比较,自己只需要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如果一天成长1%,一年后的自己会成长37.8倍。

要注意:“关注成长”和“正面思考,有信心”不是同一回事,因为我们都不是绝对完美的。

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赢得冠军,不要说“其实你表现很好”,“下一次你会赢的”,“你今天只是状态不好”,这些说法看似正面、有信心,但是对于成长是毫无帮助的。

与其正面解读,应该让他理解:“孩子,你还没有资格得到这项比赛的冠军,其他参赛者也很努力,你未来还能让自己成长更多!”

第二,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只关注自己看似自私,实际上你能改变的还是真的只有自己。很多人即使关注自己成长,还是会觉得痛苦,大多数原因就是想要改变别人。

这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涉及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比方说主管希望自己的部门成长,因此会对下属有所要求,而只要有要求就必然伴随失望。

不要想靠言语改变別人,你唯一有机会改变別人的方式是靠”行为”去影响对方。

当你有能力影响别人时,就会有机会成为一个领导者。

第三,不要轻易被别人影响

看到第二点,就可以想到其实你自己也不该被人别人轻易改变,不需要为了别人的批评轻易挫折或者动怒,实际上,对于该被哪些信息影响,你应该保有“选择权”,并非所有外界信息对你的成长有帮助,不需要照单全收。

如果能统计一下:大多数人都是固定思维。要学会辨别,也要善于借鉴。这就超过了大多数。

总结一下:

第一,人在面对竞争、失败和挫折时,思维方式会分为两种:固定式和成长式;

第二,固定式思维认为能力是无法改变的,自己一路赢到现在,已经是在人生巅峰;

第三,成长式思维认为自己未来还会不断学习成长,现在还没有到人生最好时候;

第四,固定式思维的人只要被挫折击败就很难再次站起来;

第五,短期内不见得就是赢家,但是总能跨过人生的每一次困难,长期来说成就一定更大;

第六,保持成长式思维:关注自我成长,不要改变别人,不要轻易被别人影响。

作者讲了一个段子(我准备借来做演讲开场白):人有三怕,一是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二是怕死,三是在众人面前讲话时死了。其实人也有三种思维方式:固定思维,成长思维,固定和成长思维。这个原理很简单,人生在取得成功之前的路,通常一堆失败和许多小成功的堆积起来的。


作者:李品(V:Brand-Road)

国家注册基金从业人员;注册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职业规划师和家庭理财顾问;知乎,头条号专栏"鉴保师"作者。

电子科大MBA(工商管理学硕士),积极心理与效率导师,香港医健联暨深圳名医会联合创始人。明亚保险经纪人。

多国游学考察经历,助你全球资产配置。以自己为杠杆,传递爱与责任,撬动你的愉悦与满足。


为什么说无所不在的竞争不是用来赢的,而是用来成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人时   竞争   无所不在   输赢   不见得   薪水   挫折   心态   批评   思维   困难   成就   事情   努力   未来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