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内部觉知,外部借力

书有多种。就好书而言,我觉得至少分三个等级:

一是可读性。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这跟人的过去的阅历有关。

二是可用性,能落地,用之能胜。这跟人当下处境有关。

三是可存性,价值增量大,辅助你展望前路。这跟人未来的目标有关。

投资界有一句话:今天的行情与昨天有关,明天的行情与今天有关,但与昨天无关。

当你很想见一个人,一定是在想:一定是想能不能与他共创未来。所以心理学上说:不管你过去有多少朋友,总会缺少一个明天伴侣。真正的好书,是能共创未来的好友。

人类生存于世,有人靠内部的本能,有人受外部感觉支配,很少有人靠理性——内部知觉+外部借力。大部分人,就像是醒着的睡眠中人。

理性,是唯一可靠的,因为它可以唤醒沉睡的你。

这句话来自于周岭的《认知清醒》,他认为这是感性的力量,也就是说感性不仅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作者周岭,如能遇见,定为好友。

人,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内部觉知,外部借力

1、人,为什么焦虑?

我们大脑由三部分成: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本能脑,是一切动物都拥有的,大约十亿年前就形成了。像饿了就要觅食吃,渴了就要找水源,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就是我们的本能脑负责的事情。

情绪脑,大约形成于两亿年前,随着哺乳动物的出现而产生,控制着喜怒哀乐,也让哺乳动物的生存能力变得更强,比如面对令自己恐惧的事情时,学会躲避寻找安全的空间,而不是一股脑冲上去;或者悲伤的时候,能引起其他动物的关心。

理智脑,产生于七到二十万年前,是专属于人类,也是人类被认定为高级动物的体现。理智脑负责的是科技生产、语言艺术等方面。所以我们人类从农业时代不断发展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而动物依旧。

为什么提到这三个大脑?

因为就是受这三个大脑的控制,才让我们无法依靠自控力获得自我改变的成功。

由于本能脑、情绪脑形成时间远远长于理智脑,掌控着我们的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控制着我们身上80%的神经元细胞,并且由于它们离心脏很近,也比理智脑更先得到供血,所以使得理智脑虽然控制着意识也很高级,但由于其40次/秒的运行速度,且非常耗能的特性,一直无法占据大脑的控制地位。

导致我们面对改变的时候,总是激情三天,然后被惰性打败,最后初始状态。

因为“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能脑、情绪脑面对改变、没有立马的成效时,就会告诉我们,“放弃吧,享受当下,享受生活,不要强求”。

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智脑又会不断催促我们,“成功路上不拥挤,因为成功的人很少”“你看看你同学们现在多么的成功,就你止步不前,你真的愿意这样吗?”。

两方对峙的结果就是,我们每天活在焦虑中,总觉得自己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可是努力了之后又看不到结果,然后放弃,又挣扎,陷入如此往复的恶性循环中。

为什么要说“焦虑”?

有个寓言:鱼妈妈带鱼宝宝游泳,碰到熟人鱼打招呼:“今天的水怎么样?“鱼妈妈笑着回应时,鱼宝宝插话问:”什么是水啊?“。我们总是被各种事物包裹,像鱼在水中。你不可能挣脱,但可以利用。

怎么利用呢?

有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赶考,在考试前几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梦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则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秀才找算命的解答,算命的一听说“你还是回家吧。墙上种白菜那是白费劲,戴着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跟姑娘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住店老板听说后,对秀才说“我也会解梦。我觉得你这次一定能成功,你想,墙上种白菜,说明你要高中;戴斗笠打伞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背靠背躺着不正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他精神百倍的参加考试,果然高中。

人的生命有两次,第一次是出生,第二次是认知觉醒——这也是焦虑的意义。

2、认知觉醒,内部觉知


人,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内部觉知,外部借力


周国平在《觉醒的力量》一书里说,精神(灵魂)的觉醒有两个途径:一是信仰;二是智慧。那么在我们想要飞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利用好智慧呢?作者也给出了三个很实用的步骤:

第一步,觉知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点。每个人都被三种状态围绕:熟悉的舒适区,陌生的困难区,熟悉又陌生的过渡带。成长,既不能守在舒适区,又不能在困难区折磨自己,最佳方式是把中间地带纳入熟悉区。

人,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内部觉知,外部借力


第二步,把这个启发点之间3个以上的关联找出来。找到启发点后,需要不断挖掘启发点之间的关联性。

比如说我读的这本《认知觉醒》,我会不自觉跟《终身成长》、《刻意练习》关联起来,这是因为书中有一个共性都是启发认知,通过改变思维来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突破;

第三步,这个启发点还可以如何延伸?启发点之间的延伸就牵扯到了背后所蕴含的相关性。在《认知觉醒》强调的是通过改变认知来进行提升,而《终身成长》也是通过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来进行迭代,实际上这些讲的都是同一理念,也就是说当我们明白点与点之间的相关性时,成长就变得很简单了,而效果则能做到举一反三。

当然延伸到这里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去深挖,比如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什么?该如何延伸到生活?我们知道道理还不够,践行过才算完成目标。

这也是高手用感性的能力来帮助自己做选择,之后可以再用分析和理性的能力去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学习到一些实用且可行的方法。

所以说当我们用感性的能力找到知识点后,要紧紧抓住这些点,然后不断触动自己,不断关联相关事物,这样我们就能收获加倍的成长。

3、外部借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读书和学习只是理性力量的冰山一解,很多人凭感觉觉就能找到合适的伴侣,确定职业,确定人生目标等。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矫正自己的目标,认清自己当下,和过去告别。

《思考快与慢》认为,要将理性的慢思考转化为直觉的快思考。是的,即保证正确,又保障效率。

而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用感知力来找到生命的意义,把理性思维降级,不断打开心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作为感性,甚至本能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会有不断的意外惊喜。

洪兰教授说:小事听从你的大脑,大事听你的心。也许你会纠结: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我补充一句:大事化小!大事小事就不重要了。

大事化小,也是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我们找到人生目标,不为别人活,活好自己,把自己活成别具一格的前提。

时间就是一条单行线,生命也是单行道,我们永远回不到过去,也无法再重新作出选择。人生如戏,一路通关过来,才发现不过是盲人摸象。我们既要把摸到的有用部分记在心里,又要继续通关。我们既不能把每一种角色都体验一番,只能演好自己,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乐观面对未来。

所以,借力首先要”专注“。

当一个人不能用开放的思维和心态面对世界时,往往会下意识的采取“防御性反应”,比如看到这样的文章,会认为别人在套路自己。这种思维逻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的确可以避免自己被套路的风险,坏处是,因为时刻防御,所以错失了自己醍醐灌顶,彻底改变的机会。

猴子扳玉米:收获与认知水平是一致的。所以,后来我越来越明白那句话的真正含义:一个人无法赚到超过自己认知范围的钱,即使侥幸获得,也会以各种方式还回去。认知,是成长的前提。

所以,借力需要善于学习。

万事万物不断变化,信息可以传送,基因可以延续,但是只有一样东西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一个人的心智

心智是什么?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做出的一系列的判断和选择。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认知能力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选择改变命运,成长的本质就是让我们的大脑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清晰,看到自己成长的可能。每天有事情做?每天很努力?其实,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也有认知的力量。既然是能力,就是一个变量。

所以:借力需要执行力。

内部觉知,外部借力,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斗笠   秀才   焦虑   认知   启发   感性   本能   大脑   理智   理性   情绪   思维   力量   动物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