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1%的人将进化为新物种,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可能很多时候,大部分人觉得未来还太遥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想想,那些每天能够按时撞钟的和尚也还好,但其实那些每天滥竽充数、混日子的和尚才真可怕。

简单来说,《未来简史》,这是一本打来人类认知未来之窗的思维类书籍,它主要讲述了进入21世纪,曾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人类攻克,智人将面临新的问题:

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

绝大多数人觉得,未来很难预见,人之所以焦虑迷茫,很大程度上是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很焦虑,但这本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表达出惊人的预测:

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大的课题,而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会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未来,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为新物种,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在《未来简史》中提到: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壮大与成熟,人类将会面临从进化到智人发生巨大改变,那就是,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书的作者是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他著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并且提到,在未来,智人将会面临3大课题:

1

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与战争会彻底消失

人类这几千年以来,一直受困于三大问题困扰,不管是中国,印度,还是古埃及都无法逃离这三个问题:

那就是战争、瘟疫与饥荒。

并且许多思想家和先知者认为,饥荒、战争和瘟疫是上帝整个宇宙计划所进行的一部分或者是说人类天生就存在不完美,除非到了时间尽头,否则这三大困扰永远不会消失。

但实际在这几年中,人类已成功抑制瘟疫、战争、饥荒,虽说算不上完全得到解决,但是最起码从过去的“无法控制”到“可应对的挑战”,人类不再需要祈求神灵保佑,来解救,人类已经可以完全自己可以做到预防,而且很成功。

而且,你会发现,那些人类以前认为是事已愿违,不可扭转的事情,人类不再是坐以待毙,而且一定会认为是哪个人出了问题,然后就去成立研究会去研究,并且下一次会做的更好。

直到21世纪,人类出现了一个新的议题:整个世界与人类都如此和谐与健康、繁荣,人类又把注意力与创造力转移到,研究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强大新的力量,又该如何更好的运用,去造福人类呢?

此时,书中提到一个概念:生物贫穷线。

其实这一概念讲的是饥荒,它是几千年来人类最大的敌人,甚至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仍然在生物贫穷线的生活边缘徘徊,在残酷一点就会沦落到营养不良或饥饿状态。

可能稍有不慎,或单纯运气不好,整个村庄或家庭就被上了死刑。

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少吃一顿都不行,真不敢想象如果让一个人连续几日米粒未进,这会是什么感觉?

也是,在今天,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过这种痛苦的煎熬,又怎能知道别人的苦与乐呢?

正所谓:未经ta人苦,莫笑ta人穷。

但如今,在科技、经济和政治不断进步,为人类建立了一张安全网,使人类得以脱离生物贫穷线。

虽然会时有大规模饥荒,但只是少数与特例,如今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就算一个人没了工作,一无所有,也不大可能被饿死。

但目前在很多国家,最严重的课题不再是饥荒问题,而是饮食过量问题,据研究就2014年,全球超重人口超过21亿,在2010年,由于肥胖导致丧命的人数有300万人。

然后继饥荒后,那人类面临的第二大杀手是瘟疫和传染病。

史上最有名一次传染病是黑死病,它始于14世纪30年代的东亚或中亚某处,这种细菌潜伏在跳蚤身上的鼠疫杆菌,通过跳骚叮咬人而传染人类。

这病毒接着老鼠与跳骚迅速蔓延全亚洲、欧洲和北非,当时死亡人数约7500~2亿,并且在英国,每10人会有4人死亡。

面对这场天灾,人类束手无策,反而安排大量人去祈祷,认为是人类生病是空气不好,恶魔缠身,甚至以为是神明发怒,却未想过有细菌或病毒存在。

当然,还有人类在不断经历了并克服天花,埃博拉,艾滋病,非典等传染病过程中,现在我们会把这些看成是人为的疏忽,而不是命运太过残酷或神明发怒。

所以,在与传染病生死抵抗过程中,生物科技不断的发展,让人类能够足以打败细菌和病毒,因此可以说,在未来流行传染病要想危害人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流行病。

当今社会,已经打破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不难看出,丛林法则指的就是困扰人类第三大问题:战争。

书中提到,直到20世纪下半叶,这个所谓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被打破,战争要发生已经极为罕见,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会导致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15%,在20世纪比例下降到5%,再到21世纪初,占全球死亡总数的约1%。

而更多人死亡并不是火药造成的,而更多是死于糖尿病。

尤其是核武器出现后,如果超级大国之间发生战争,那就等同于集体自杀,即使人类再笨,再有深仇大恨,也不会乱来。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由物质经济过渡转型为知识经济,更爆炸的一点是,过去人们把物质资产看作财富的来源,比如金矿、石油、田地,而如今,财富的来源则变成了知识。

当然,我们并无法保证和平会无限持续下去,我们发明核武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动战争,也不是为了吓唬谁?

而是用来自我防御的。

书中提到,过去70年时间,人类不仅打破了“丛林法则”,还有“契诃夫法则”。什么是“契诃夫法则”呢?

大家都知道,在契诃夫身上流传着一句名言:在第一幕出现的抢,在第三幕必然会发射。

想象一下,如果过去的国王或皇帝手上一旦有了新武器,那迟早会是一场灾难,但在1945年后,人类早就学会了对抗这种诱惑,像冷战中第一幕出现的枪,从来没有发射。

这里的枪指的就是核武器。

因此,纵观以上,人类也成功抑制了困扰人类千年的三大问题,即瘟疫、战争与饥荒,之所以能控制,很大原因在于人类所创出惊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丰富的食物、药品、能源以及原材料。

当然啦,有得就有失,经济的增长也导致生态出现不平衡,而人类对此的意识也不是很强烈。

树立保护环境意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是每一位地球村民的责任。

呵呵,那人类控制瘟疫、战争以及饥荒,又能维持生态平衡,就会停止追求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啊。

人类的欲望与追求是没有极限的,成功的背后蕴藏着人类强大的野心。

接下来,人类又会去追求什么呢?

2

人类的终极追求目标: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与化身为神

先来说下,什么是长生不死?

可能绝大多数人看到这,啊啊,长生不死?这不是在上演科幻剧吗?

别闹了,好吗?

嗯,先别急着否定,听我说完,也就是说人类接下来的目标是克服年老甚至是战胜死亡。

联合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指出“有权享有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

而死亡不就违反这个权利嘛。

那宗教是如何看待生命与死亡的呢?

正如书中所提到,历史、宗教与意识形态所神化的并不是生命本身,而是超脱世俗的对象,并且对于死亡抱着十分开放的态度。

但实际上,宗教也很欢迎死亡,作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他们的看法是存在的意义要由死后的命运而定,并认为死亡是世界上重要而又积极的部分。

他们的观点是人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神下的命令,甚至神化到死亡那一刻是一个神圣、形而上等的极致体验,还充满着人生意义。

如今,现代科学对于生命与死亡和宗教们的观点大相径庭,对于现代科学则认为,死亡是一个我们能够也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

真的,太颠覆我的认知了,死亡竟然可以是一个能够也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啊啊啊....

那人究竟是怎么死的?

书中提到一个中世纪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死神披着黑色连帽斗篷,手握大镰刀,一个人本来活的好好的,并且脑子里担心这担心那,还四处奔波,突然死神站在面前,指着ta说:来吧,人类恳求,再给我一年,一月,不然一天也行....

似乎童话故事里的死亡就是这种方式,哈哈。

实际上,书中提到,人类之所以死亡,并不是因为披着黑色斗篷的死神来指着ta,也不是上帝的命令,更不是所谓的宇宙计划的那样。

而是人体运行出现了一点技术问题,比如心脏停止跳动、细菌在肺里扩散...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些技术问题出现的呢?

真相是,心脏不跳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能正常输送到心肌,病菌进入肺里是因为在公共场合一个人打了个喷嚏。

而这些问题,没有什么高大上,统统都是技术问题。

那既然是技术问题,那就一定会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比如书中提到,人类要战胜死亡,并不需要等上帝的指令,只需要有几个科技专家就解决问题了。

什么?没有听错吧,这么简单,嗯,你没有听错,只要借助化疗和纳米机器人,就能杀死癌细胞,用抗生素就能杀死肺部细菌,心脏不跳了,就使用药物和电击让它重新跳动,如果实在不行,那直接考虑换个心脏就好了,我的天呐。

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们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研究癌症、细菌、基因和纳米科技的原因。

可以回一下,就连普通的医学者都明白死亡是个技术问题,比如,有个人病了去问医生:我哪里出了问题?

医生会说,你得了感冒。

但绝不会说,你得了死亡。

既然是感冒,就属于一个技术问题,人会得病,一定是因为身体上哪里出现问题导致的,有问题就一定会有解决方案。

一样的,人会死亡肯定是因为身上某一部位出现技术问题,只要找到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方案,那人类是不是会战胜死亡呢?

是肯定的。

你可能会说,要是死于台风,车祸等,这也是技术问题,是可以采取预防措施的,难道不是吗?

而科学家,医生和学者都在努力解决这个特定问题,并且现代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战胜死亡,赋予人类永恒的青春。

而且在2009年,谷歌任命相信人能长生不死的比尔·马里斯担任创投公司谷歌风投的首席执行官,他在2015年1月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今天你问我,人是否有可能活到500岁,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能够支撑他说出这样话的背后,是巨额的资金给他的信心,就光谷歌风投的总投资金额达到20亿美元,其中36%投入生命科技新创公司,包括寿命延长计划。

因此,可以看出,人类与死亡的对决,人类一定会要赢。

因为活着总比死亡好啊。

由于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硅谷很多顶尖人才专家认为,人类在2200年就能打败死亡,也可能会提前。

库兹韦尔德格雷他们认为到了2050年,只要身体健康,钞票够多,人类都可以大约每十年骗过一次死神,从而长生不死。

这里说的长生不死并不是说绝对的不死,而是达到长生,有可能也会死于意外等,而且无法重生。

当人的寿命增加后,那人的职业生涯就会变长,可能到了90岁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为世界变化太快。

那什么是幸福快乐呢?

可能对于很多人而言,则觉得幸福快乐就是有钱,有房,有车等。

其实,不然,当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啊。

人类拥有一个最基本的权利就是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这众所周知。

如今社会发展繁荣和谐,寿命也明显增加,而且饥荒,瘟疫,战争都在消失,是不是人类会更幸福呢?

当然不是呀。

古代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他把幸福快乐定义为至善,就告诫门下弟子,快乐就是一件苦差事。仅有物质成就,并不能让我们长久感到满足。

的确,事实上,盲目追求金钱、名誉和欢愉,只会让我们更加痛苦,用长远眼光看,建立深厚的友谊要远远比狂欢更让人快乐与幸福。

那一个人要获得快乐也要分情况,比如在沙漠徒步几天几夜的人,在濒临饥渴时,你给ta一杯水或一块面包,ta就快乐幸福的不要不要的,再比如一位高薪资,压力大的工程师,你要怎么让ta快乐的起来呢?

我想很难吧。

实际上,让我们获得快乐的不是所谓的结果,而是在追求结果中享受的过程。就跟我写作一样,让我快乐去坚持写作,并不是我写完的一篇文章,而是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让我很享受。

再比如,你在参加一项大赛时,让你真正快乐的不是你拿到的大奖,而是你去努力,在这个过程收获的东西。

而科学上所说的幸福快乐是由生化系统构成,想要长久让人心满意足,就要掌控这个系统。

举个例子,古代人喜欢抽的鸦片,为什么抽鸦片能让人获得快感,飘飘欲仙?就是因为鸦片麻醉了人的生化系统,所以能让人感到快乐,处于持续兴奋状态。

什么是快乐呢?

它指的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快感,当你陷入这个快感后,那你就想要得到更多,因此,你会不断去追去这个快感,当你好不容易得到这种快感时,但又会很快消失。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让我们快乐的东西并不能让我们及时满足,反而会加重我们的压力感。

最后作者提到,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类要做的并非加速而是放慢去追快感的脚步。

也就是“延迟满足感”。

再来说说,当人类在追求不死与幸福快乐后,人类的欲望其实还想要把自身化身为神。

不要误会,这里的神不是指的是神仙,可以呼风唤雨,说的是人类可以战胜年老与死亡,痛苦,可以自己控制自身这个生物体,将死亡与年老彻底移除人体系统。

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就是我们会将自身各个系统进行升级,重新建立新的系统,进化为新的物种。

就像书中提到,在未来,人类会着重改进人的身心,或直接把人与工具结合起来,来达到增加人力量的目的。

作者提到人要升级为神,有三个路径:

第一:生物工程;

第二:半机械人工程;

第三:非有机生物工程。

那生物工程说的是将智人身体刻意改写遗传密码、重接大脑回路、改变生化平衡,甚至长出全新的肢体。

而半机械人工程指的是让人体结合各种非有机的机器设备,例如仿生手、义眼或将数百万纳米机器人注入人类血管,让它们在血液中巡航、诊断病情并且能修补损伤。

比如人这个有机体系统要正常运行,那就需要个体系统中所有部分都要紧密相连才能发挥。

那非有机生物工程就涉及到非有机人工智能,你可能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已经慢慢成熟起来,这样就可以用无机生命替代有机生命。

所以,人类在不断向改变“人类本身”这个目标靠近与努力。

可能你看到这,觉得这是在上演科幻片似的,其实不是上演科幻剧这么简单,而是真的,已经成为现实。

因此,勇敢拥抱未来,去拥抱变化,不断进化,用力挤进那1%的人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智人   长生不死   饥荒   瘟疫   传染病   美文   细菌   阶级   快感   法则   人类   战争   未来   生命   快乐   系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