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毛选》中深邃的6大人生命题规律的复盘(深度)

1


2020这一年,给了我很多东西,这一年我的关键词是“承载”“恒定”“专注”


承载什么呢?


嗯,没错,承载希望,承载价值,给自己希望,更给别人传递希望,让自己创造价值,更为别人传播价值,因此,这是我一直要做的。


那恒定又是什么呢?


恒指的是恒心,这是我一直以来做事的态度,人若无恒,天下没有可成之事。而恒心就是曾国藩的决绝之心。


定指的则是定力,就是一个人不会轻易受到外界任何干扰,然后持续性,长时间的去做一件事,在一件事上要站得住,坚守长期主义。


而专注是指我所热爱的事情,做到持续分享,持续深耕。


这一年,就《毛选》而言,对我的思想也罢,还是认知升级也好,甚至在工作与生活上都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在看待任何事物与问题时,不再受限,它就像我的一本人生指南,所有的人生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叹为观止!《毛选》中深邃的6大人生命题规律的复盘(深度)

为什么呢?


因为我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毛泽东都经历过了,我没有经历的,他也经历过了,并且他还把解决方案全部融入他的思想,用性感的文字向我表达,指导我前进。


《毛选》这本书真的和别的书不一样,你能把这本书吃透,真的,你的人生从此就有了杠杆,不管解决问题,还是看待问题,甚至分析问题,你的思维,思维视角,看问题的视野,以及看问题时所站的高度与普通人完全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自己也喜欢看《毛选》,就是看不进去,你总是能在书中看到新的东西呢?


我说,那是你没有把心融入到这本书中,你不了解,也不理解毛泽东,这也就有了,年少不懂毛泽东,看懂已是中年人。


每当我读这本书时,我的内心的洪流是激荡的,热血沸腾的,有时看得我眼泪汪汪直流,那时我才明白,只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经历过非常多的挫折,经历过不安定的生活的人,才能真正读懂《毛选》,把心融入其中,你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假设你就是当时的毛泽东,在你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那毛泽东又是如何思考的?他又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动机是什么?等等。


只有你在任何情况下,完全理解了一个人,你才能完全读懂ta的。


2020都过去了,但是我的年度复盘来的有点迟了,最后我想了想,还是必须写,但是我的复盘不能是光为自己啊,不能写一些我自己都干了什么,而要思考一下,我自己的这些东西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与关系吗?


因此,也就有了我题目说的,人生的六大命题,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与人生会出现的规律命题。


2


第一大人生命题:朋友与敌人。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选》


这里其实在说,你人生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既然有目标,那必然就有完成目标时出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而这些困难与挫折就是你的敌人。


当然啦,人还有一个比起困难与挫折更大的敌人那就是你自己。因为改变自己的人是神,改变别人的人是神经病。


人首先是跟自己的人性做博弈,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与一事无成,原因就是太懒了,不自律等,ta连自己的人性都斗不过,连自己人性的弱点都克服不了,那这样的人,试问一下,怎么去斗的过自己人生的敌人呢?


而朋友是说,你能依靠谁去完成这个目标,能让你依靠或凭借的这些东西,就是你的朋友。


当然,这里指的凭借的东西并不是固定的,它也可以是资源,机会,或社会环境下造成的趋势等等。


也可以是你的圈子,你的人脉,你的团队,而人脉不是能帮你的人,而是你能帮的人,你帮的人越多,那你凭借的力量就越大,等这些力量越来越大时,你就可以轻易凭借这股力量,去完成你的人生目标与使命。


要知道,毛泽东之所以能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ta凭借了农民大众这股力量,引导这股力量实现了革命成功。他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农民。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人生很失败,就是因为连人生最基本的,首要问题都没有弄明白,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ta的脑子里从没有想过这些东西,也是没有概念的。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就是大多数人不是缺乏行动能力,而是缺乏深度思考,深度认知的能力。


你的人生你都想不明白,那你肯定就做不明白,做不明白,那你的人生不就活的一塌糊涂吗?就是人人常说的,在瞎忙,瞎努力。


现在再来反观一下人生中大多数人,还真是,因为人生所有的努力与勤奋,如果没有深度思考,深度认知,那一切都在瞎忙,都是零蛋。


这就是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还有大哲学家罗素曾说:有的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这是每个平庸之人的通病。


震惊!90%的人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第一: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你这辈子的目标是什么?第三,你到底要去哪里?


看似三个灵魂拷问的问题,还是同一问题,也还可以换成:


你的墓铭志上如何写?你才能觉得不枉此生呢?


有的人很幸运,12岁就想明白了,比如王阳明,12岁就立志做圣人,而我十二岁可能还在陕西穿着开裆裤玩泥巴。


还有的人16岁就想明白了,比如伟大的毛泽东,在16岁离家前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的账本里。


这首诗我想你可能很熟悉,它是这样的: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简单理解就是:我立志要离开家乡出去闯荡,不闯出名堂发誓不回来!谁说人一定要魂归故里?到处都可以成为埋葬尸骨的青山!


16岁的少年,一眼望穿埋骨之地,是何等心力和觉悟?


而大多数人的16岁在思考什么呢?哎,我今天王者荣耀又上了一个段位,那个谁谁谁家隔壁的小花是不是暗恋我呀?


的确,99%的人没有不能跟毛泽东与王阳明等人相提并论,当然啦,少年时期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能理解,但是如果你20多岁了,都快成年了,还想一些乱七八糟的,很幼稚,不正经的事,说实话这就太说不过去了。


但我发现很多20多岁的大学生又在思考什么呢?以及那些马上要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又在思考什么?甚至那些已经毕业几年,或者已经接近而立之年的人,又在思考什么呢?


他们思考的心声我没有听到,而我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迷茫与焦虑。


不知道这一生自己想要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从事什么行业?甚至不知道自己今天吃什么?穿什么?


当然,年轻时人难免会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啊,我也遇到过,但是你可以迷茫,但不能一直迷茫下去呀。


那要怎么走出来呢?很简单,你只需要想清楚你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行了,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想彻底了,你就不在迷茫,不在孤独。


既然要有终极目标,也就是你的墓铭志必须宏达,具体,可操作。


比如我要一夜暴富啊,变得有钱啊,这些都不是目标,只是你的私欲跟贪念罢了。


而要像曾国藩一样,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目标,还有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周恩来总理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的救国救民。


当然呢,有了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你接下来还要思考,你做的事情,会不会一步步在接近你的这个目标。如果可以就去执行,如果不可以,那就停下来,不要去做。


哈佛大学曾经有项研究,人生有无目标,可能相差的是几十倍。

叹为观止!《毛选》中深邃的6大人生命题规律的复盘(深度)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哈佛大学曾对该校商学院MBA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有多少人,对未来设定出明确的目标?


当时的调查数据显示,


84%的人,没有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


13%的人,有明确的目标,但没有写下来;


3%的人,有明确的目标,也写下来了,甚至包含了详细的执行计划。

叹为观止!《毛选》中深邃的6大人生命题规律的复盘(深度)


十年后,哈佛大学对当年参与研究的学生做了跟踪调查,进而有了重大发现:


13%“有明确目标,但没有写下来”的人,他们的收入比“没有给自己设定明确目标”的人,平均高出两倍!


3%“有明确的目标也写下来了,甚至包含了详细的执行计划”的人,他们的收入比“没有给自己设定明确目标”的人,平均高出十倍。


因此,你要把你的终极目标写下来,站在你人生目标的全局,然后拆解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记住,你的目标必须有这四个特点,这就是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


S-Specific 目标是具体的


M-Measurable 目标是可衡量的


A-Attainable 目标是可达到的


R-Relevant 目标与其它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T-Time-Based 目标是有明确时限的

叹为观止!《毛选》中深邃的6大人生命题规律的复盘(深度)


先来说第一点,目标是具体的,比如有的人的目标是我想成为一个有钱人,这样的目标就很空洞,有钱到底是什么?在你心里什么是有钱人?怎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有钱人?你是怎么理解有钱两个字的?钱又是什么?等这一系列的模糊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这些都不是目标。


那你说你要成为一个作家,诗人,画家,科学家等,这些是你的目标,很具体,别人一看就明白。


第二,目标是可衡量的。比如上面的有钱人就是没有办法衡量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或定义来衡量有钱人,什么样的人是有钱人,你人生要有多少钱才算是有钱人?这些都没有办法衡量。


第三,目标是可以达成的。也就是实事求是,目标具有实效性,可行性,你不能说,我要统治全宇宙,这明显不现实,不切合实际嘛。


第四,目标与其它目标具有相关性,相互关联的。说白了就是,你执行的每件事,每个行为,每个动作,也就是执行目标的各个局部情况都要符合你的全局目标,以实现大局目标为重。


这就是曾国藩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干一件事情之前,首先,想一想,做这件事对我实现局部目标,实现全局目标有没有推进作用,值不值得你花费时间去做。如果有,那就做,如果没有,那就坚决断舍离,不要去做,做了就是浪费时间,就是在瞎忙,在做无用功。


第五,目标是要有明确时间期限的。你要完成的全局目标,大概估算衡量一下需要多长时间,几年能完成。


实现局部的小目标时,你要思考,什么时候做完,花几小时,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完成,并且你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是想糊弄过去,浑水摸鱼,还是注重细节,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到位。


比如,毛泽东就曾对自己的目标预言一下中国的抗战大概要打七八年,真的,结果不多不少真的打了八年。


因此,你也要给你的目标有一个期限,不管是全局的大目标,还是局部的小目标,都要有个期限。


好,以上就是我所说的人生第一大命题,也就是搞清楚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


3


人生第二大命题:精神与物质。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指出:


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平凡,仍能维持不懈,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毛选》


那就是精神与物质。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永远大于物质,因为真正有精神的人,不管在物质条件多么匮乏的环境中,ta依然可以不断生长与发展,而毛泽东就是一位,那些红军,解放军就是,能让他们走完两万五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种顽强的精神,属于中国人的中国精神。


有精神的人与没有精神的人,你能看得出来,两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所有思想与行为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之前我写的一篇文章,中国共产党团队前期,在没有召开古田会议之前,里面本质上还存在流寇思想,走哪里打哪里,没有目标与使命,鸡飞狗跳,乱打一器,只要保命要紧,在古田会议上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理念,彻底化解了军队中盛行的安逸享乐等流寇思想,让红军有了使命,精神方面,从本质上的流寇变成了有使命感,有共同目标,共同认知的坐标系的无坚不摧的革命铁军。


即使当时的革命军物质条件很差,穿得破破烂烂,吃的不好,看似瘦骨嶙峋,没有打仗经验,没有上过战场的农民革命军,却能战胜蒋介石的有枪,有炮,有钱的正规军。


而且还设计了一种循环反馈的系统组织,形成闭环,不断反馈。比如让革命军打土豪分田地,每到一个地方,革命军门能打土豪,获得一些物质,田地,票子,帮助那些生活贫苦的农民,让他们看到希望,等解放了全中国,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


正因为人人都对赶快努力,解放全中国的目标那一刻的向往,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循环反馈,让他们即使在物质极其匮乏的环境中,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而蒋介石的正规军里面,因为流寇思想盛行,而且没有使命与目标,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跑,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为谁而打仗?枪杆子要往哪里打?


所以,最终只能走上失败的道路。


这就是一个军队有没有精神引领的区别。


那对个人也是一样的,不是说物质不重要,物质的确不能少,人要活着,要生活,要工作,要吃饭,确实需要物质。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出现吃不饱饭,整天挨饿受冻的人很少了吧,除了一些极度贫困的地区,其它基本上没有说存在饿死,睡大街的情况呢。


所以中国的物质条件,商品,食品等琳琅满目,已经足够养活14亿中国人了。


即使你再普通,脑袋不灵光,再不济,再笨,但只要你勤劳,不爱大脑上劳动,那你爱身体劳动去养活自己还是没有问题的。


智慧一点的人,就靠大脑劳动,也养活自己没有问题。


所以,物质重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自己如何看,有的人就喜欢买奢侈品,住别墅,买豪车呀,有的人即使很有钱,也不会过多的花在物质上,比如扎克伯格,巴菲特,李嘉诚等。


这就是人各有志嘛,不要太过于强求。


但是我重点还是强调的是你的精神,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迭代的同时,的确给人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方便与优化。


那你也不要忘了,任何事物的出现必定会产生两面性,有益的一面,也会出现有害的一面。


上面说的就是有益的一面,那产生的有害的一面是什么呢?


就是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因这些技术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懒了,随着强大的算法越来越好,人的记忆,思考能力被这些算法彻底抹杀了,大多数人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没有手机,一会不刷视频,不浏览八卦信息就按耐不住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废掉一个人就让ta呆在一个房间,给ta一部手机就可以,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又同时互联网改变了人的社交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限于线上,并且你可能还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不是一个真实的人,或者什么样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停留在浅层认识,没有了像以前在线下见面的深度链接了,这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化,慢慢疏离,你可能都不知道你微信的好友是哪里加的你,叫什么名字?等。


因此,每个人都非常孤独,精神涣散,沉迷于网络带给ta的快感中,早已认不清自己是谁?慢慢变成了算法下的精神奴隶,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别人思维下的囚徒,被算法或别人操控。


所以,未来最大的危机也就只能是人的精神危机了,你看看这几年,因压力太大跳楼的,自杀的,抱复社会与他人的行为等等例子和教训,已经很明显了。


那人如何为未来做准备,抵抗这种精神危机呢?


那就是:修心。


通过断舍离来把时间与精力花在修心上,比如看一本好书,专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跟优质的朋友链接聊天聚会,参加学习活动,交流学习等。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升级你的底层操作系统,比如意志力,心力,深度思考与认知力,专注力,注意力,内驱力等等。


只有那些底层操作系统强大,且对抗算法,逆人性的人,才能在未来摆脱精神危机,拥有一个良好且健康的心理素质与状态。


这样的人才能把工作做好,事情做好,事业做好,做大,走得更远。


所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层次对一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这个人成就的上限。


所以,正确的对待精神与物质,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清精神与物质主次,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向着好的方向进展。


4


人生第三大命题:理想与现实。


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指出:


不顾主客观条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着幻想。

《毛选》


由此看出,你想要你的人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好,一定要分清理想与现实,正确的看待自然客观条件与个人主观条件。


看到这里,说句实话,没有人希望自己平庸一辈子,人人都想变得优秀,如果有人突然站出来说,我不想变得优秀。


那估计是脑袋有坑,有精神病吧,稍微脑子正常点的,绝不会这样说。我想人人都在小时候有过梦想,有过豪情奔放的志向,只是能在多年后去实现,去坚持的人都太少了。


人人都想走捷径,不想努力了,希望有一个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捷径给自己,甚至小事都做不好,还整天想着成为有钱人,富豪,干大事,那最后只能是毛泽东所说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一定要有梦想,但不是那种做梦的想,而是认清自然的客观条件,也就是立足于现实再结合个人主观条件,看清自己,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将自然客观条件与因素与个人主观条件与因素相互结合分析思考,你要如何实现你的梦想呢?


咱现在就不扯那么远了,就现在来说,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后,说明你要实现梦想,在中国这个好的大环境自然客观条件下,有很多有利因素。


你在看,简直这样的大环境就涵盖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这是一个伟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品牌时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商业,人文,文明等。地利,就是中国的这个大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给人人创造了很多机会,也给了普通人很多翻身的机遇。人和,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链接的方式,链接渠道变得越来越容易,你也不知道你有一天会遇到什么的人,带给你什么影响与改变?谁也不能预测,通过价值输出,集聚更多与你志同道合的人,思想求进步的人,一起去做更大,更有意义的事情。


以上就是自然客观给你带来实现梦想的有利条件与因素。当然,不止于我说的,可能还有更多更多呢,你可以去挖掘一下呀。


当然啦,自然客观,也就是社会环境不光带来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也会同时出现不利因素与条件,那你就要注意了,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不利因素与条件,如何做到让它们不去影响你?


因为环境,自然客观因素与条件,人为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你也改变不了,因此,你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改变你自己,改变你对人生的态度,看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怎么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更好的相处呢。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个人一切问题的关键。


那接下来就是你个人要分析一下,个人主观方面对你实现梦想有哪些有利因素与条件?以及不利因素与条件?


比如你具备实现这样的梦想所具备的能力,心理素质,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有没有底层操作系统等这些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关键性条件吗?


梳理一下自己吧,把你想要实现的梦想与目前你的现实情况与状态做个对比与研究分析,如果有,我都有做成这件事的所具备的哪些能力,如果没有,我还需要在哪里补充去学习,提升的方面。


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方面与条件继续保持,不好的,欠缺的继续学习提升。


当然啦,如果你可能会说,我还没有梦想,没有目标,怎么办?没有关系,先从小事做起,找到一件你愿意花时间精力,愿意投入的事情去做,不要着急,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小事搞好,你才能干大事。


这就是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所说: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人人都想干大事,可是,你自己想想,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干得稀巴烂,那你如何干大事呢?


比如,很多人想成为作家,但是一天连写几百字的小事,一提到写作就头疼,不喜欢独立思考,喜欢跟风,风往哪边吹,ta就往哪边倒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作家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想干大事,必须先立足于现实,立足于自己实际情况来考虑。


没有大的目标,可以先确立小目标,先去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才能汇聚成大目标,去完成大目标。


还有一点,在这个阶段,人千万不要幻想,想得多,做的少,就会迷茫,学得多,吸收与实践的少就会焦虑。


凡事不要想太多,既然你下决心要做了,那就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人生永远没有等你准备好了再开始,但是你一定要通过深度思考,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值得你为它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吗?


好,以上就是说的你要认清现实,立足于实际自身情况,结合自然客观因素与条件,进行利弊取舍与分析,并制定行动要素。


这样你才能慢慢接近你的梦想,也不至于太过空洞,存在幻想。


5


人生的第四大命题:效率与公平。


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指出:


绝对平均主义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就是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工作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毛选》


认清现实,不要沉迷在过去的幻想,你想要获得公平,那就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因为社会的资源,红利,机会,财富分配,以及优质信息的获得永远掌握在强者的手中。


正所谓信息的不对称带来决策的偏差,决策的偏差带来机会的不平等,机会的不平等带来财富,资源的不平等。


况且,时代在不断变化,今天的中国已不在是过去的中国,今天的时代已不在是过去的时代,资源,财富的再分配不会按照什么按劳分配了,并不是你劳动得越多,越勤奋,那你就要获得更多的财富,那是在过去好不好,现在可不是了,好吗。


你看看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扫大街的人,你说他们不勤劳吗?不勤奋吗?那些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人不勤劳吗?不勤奋吗?为什么最后没有分配到更多财富呢?


如果你去问这些人,难道你没有想过你的人生除了扫大街,打工外还有更多可能吗?


他们肯定没有思考过,他们反而会觉得你是不是想骗他,你是不是坏人,有利可图,他们就反而觉得一辈子扫大街就挺好的,也没有真正想过要改变。


所以,靠蛮力劳动致富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思考劳动致富的时代,谁热爱思考,喜欢深度思考,为他人与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人才能致富。


而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就是任何靠运气,耍手段,一时侥幸得来的财富,最后一定会凭实力输掉,回归社会的。


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ta的认知时,那社会就会有N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与你的财富相匹配为止。


所以,普通人想要获得公平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强者,成为那个规则的制定者。


就是毛泽东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切凭实力说话,弱国无外交就是一个道理。


所以,正确看待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你要看清自己,认清你自己的位置,如果人人都是公平的,那这个世界就不正常了。只有相对的公平,你可以随时随地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前提是,首先,让自己配得上它。


世界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有强必有弱,有弱必有强,强与弱之间是随时可以转化的,选择成为强者,还是弱者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但是有一个规律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由弱变强,非常难,但是由强变弱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


好,说完公平,我再谈效率。


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工作量的比值。想要让效率最大化就要花更少的资源与时间,精力,获得更多,更大的产出与收益。


比如一小时生产500个零件,那是车间机器的效率,你一小时写2000字是你写作的效率。


你会发现,那些手机制造厂,想要提高效率,就必须用最好的机器,花最少的钱,雇佣更多人与资源,提高车间生产力,产出更多的手机。


所以,提高效率的前提是提高生产力,生产力上去了,效率就高了。


比如,在战争中也需要有高的效率,你不能都开始打仗了,你还在那里磨磨蹭蹭,想办法,布局,那肯定不行。


所以,这才有毛泽东所说的,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想要提高战争的效率,在最快,最短时间内,花最少的资源与精力,来调动更大的人力,物力,并取得快速结束斗争,前提是准备,不断准备,大量的准备,才能战争中看起来毫无费力地消灭敌人,取得胜利。


因此,也就有了后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因为,他在带兵打仗,作战之前,为了提高战争赢或取胜的效率,他一定做了大量的准备,调查,研究与分析,当然,他还用思想武器,笔杆子给下面的人传达自己的工作部署,提高了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沟通效率,让每位人都知道他的想法与意图,以及指导方针,不然,他是不会轻易出击的。


既然要打仗,有战争,那人们必须要吃饱呀,必须提高生产力,多大粮食呀,于是他提出:发展生产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


每个共产党员都亲自动手,下地干活,包括毛泽东自己,大伙一起努力,那粮食的生产效率就很快提升上来了呢。


所以,提升战争的效率跟提升人的效率是一样的,都是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提升了,你就有了效率杠杆,财富才会靠近你。


生活中要多衡量一下,你正在做的,或未来要做的事情,是不是一件积累的事情,提高人生效率的事情,是不是一件再生产,再创造的事情。


这些事情,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人生各个方面都在迭代式增长,包括你的能力,思维,认知,学习,记忆力等等。比如写作,它就是一件提高你生产力的事情。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不用动大脑,不需要思考,或体力劳动,简单而不断重复的机械的事情,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你不选择主动改变,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那你的人生就彻底废了。


人生的提高生产力有四个境界:第一层,一份时间出售一次。(打工者)第二层,一份时间出售两次。(成长者)第三层,一份时间出售多次。(老板,创业者)第四层,花钱买别人的时间。(投资人,资本家)


这四层境界,所展现的生产力完全不一样。所以,你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看你处在哪一层?


好,以上就是我说的公平与效率的人生命题。希望你好好斟酌斟酌呀。


6


人生第五大命题:现象与本质。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做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毛选》


战争中,人想要活下来,并且还能活的很好,就必须掌握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这样才能抓住战争的规律,正确指导战争,走向胜利。


那么个人也是一样的,想要在未来复杂的世界活下来,你必须有两大神力。


一是发现,总结,掌握规律的能力,二是看清真相的能力。


大多数人之所以过得不好,就是缺少这两大神力,做事情不从事情的实质出发,连事情最基本的性质都没有搞明白,就稀里糊涂一顿猛操作,结果事情总是干不成,反而还打击自己的士气,消耗自身精力。


你看看,同样是做视频号,有的人看到一些别人能做好的表面现象,于是就认为自己也去做能成为下一个网红,大V。这就是大多数人只看到表面现象就轻易做决策的人,这些人一般都被别人容易割韭菜,而且还不自知,光是傻傻地埋头做事,给别人交学费,到头来事情没做成,还受到损失。


当然啦,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也是一个人后天习得的能力。


那要如何才能抓住事物本质,一眼看透事物本质呢?


这就是毛泽东提到的,追根溯源,不断提高你的认知能力,深度思考能力,抓住事物规律,就能一眼看透事物本质。


而大多数人注定活在表象里,看不到真相,看不到本质。因为那些强者总是想方设法,设计好的算法,让大多数人沉迷于算法,偷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失去思考能力,乖乖束手就擒。


而大多数人为什么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或真相呢?


原因就是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深度认知能力,深度思考能力,而是一点都不学习,已经成为了算法下的奴隶了。


有了一边倒的倾向,谁说的对就站在谁这边,从来不下来反思下,他说的这话是站在什么视角,什么立场,什么角度,什么利益的背后说的,这话背后的本质,实质到底是什么?


关于现象与本质,我写过一篇文章(规律就是铁律,就是真理,抓住事物规律,就能一眼看透事物本质)你可以去看看哦。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只能是个普通人的原因了,毕竟,能掌握规律并且看到事物本质与真相的人只属于少数人。


因此,规律与真相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是做那大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完全在于你的选择。


好,以上就是我说的人生的第五大命题,现象与本质,希望你做个看清真相,掌握规律,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要抓住规律,看清真相,并不是躺在床上,就能轻轻松松看到真相,抓住规律的,是需要你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后,才会发现与总结规律与看到真相。


7


人生第六大命题: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指出: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对的,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判断,那么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毛选》


一直以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原因无非就是知与行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人突破的关键。


人是思想演化的产物,人的一举一动都在靠你的思想支配着。


因此,思想理论很重要,毛泽东为什么那时不顾父母反对,一心要在一师的图书馆自修,求思想进步,就是因为思想是建立一切外物的基本载体,想要建立新中国,共产党肯定必须有思想理论指导才行。


所以,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也不行,那就是幻想,如果光有实践,没有理论,那就是在瞎忙。


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结合,才是你突破人生局限的关键所在。


一个道理,理论到底有没有效果,具有实效性,你先不要管,而是先干了再说,在实践中先验证一番,如果对你有用,有效果,那就好好践行,做出结果来。


如果没有用,没有关系,继续学习新的理论,然后再继续用实践去验证实效性,在这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反馈,新的认识,新的实践觉悟,慢慢你就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做这件事的规律了。


因为知就一定会行,行才是真的知,它们是共生关系,不存在先后。


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之前写了一篇关于毛泽东《实践论》的文章,名字叫“为什么你听过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你可以去翻翻看哦。


好,以上就是我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些内容,希望你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啊。


8


最后:


我这篇年度复盘是在《毛选》中得出的,中国革命是一部传奇的战争史,既然是战争史,那它一定存在规律,有规律可循。


而以上战争史中存在的6大命题就是战争中一定会出现的规律。


那放到个人身上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的发展史,斗争史,既然是发展史,斗争史,那必定存在规律,有规律可循。


既然这6大命题会出现在战争中,是战争中必然会出现的规律,那人的人生的斗争史也必然会存在这6大命题,也是人生中必然会出现的规律,只有抓住这些规律,你才能一眼看透本质,突破命运的局限,成为强者,成为人生这部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最后,希望你成为那个看清真相,掌握规律的神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命题   规律   人生   叹为观止   美文   中国   深邃   认知   深度   本质   事物   物质   效率   事情   条件   目标   能力   思想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