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结局,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最近看了2本书,名字是《格局逆袭》与《格局》,其中在《格局逆袭》书的封面上,刻着非常突出的几个大字:

有人靠天分逆袭,有人靠身份逆袭,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也许只有靠格局了。

那什么是天分呢?

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天资,天赋,二是天命,三是天定。

而天分就是三者的融合体。

那什么又是身份呢?

身份是指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

那出身是你的家庭给的,你无法改变,而社会地位也许是一开始家庭就给的,也许是你一开始没有社会地位,然后通过后天努力争取到的。

那我们今天就是要撇开身份与天分都不谈,如果你什么都没有,那你靠什么逆袭呢?

嗯,没错,答案是:格局。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谈到一个词,格局。

我想只有一点原因,正如《格局》一书封面的几个大字:格局的大小,决定成就的顶点。

那到底什么是格局呢?

所谓的格局,其实就是你所追求的方向与目标以及所站位置的高度,你眼界的广度,你思维模式的深度,还有你身上体现到淋漓尽致的从容,乐观,大度,自信,坚定的成功者体质。

书的作者是吴军博士,“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专家。

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

有些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的漂亮,而拥有大格局的人则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

对了哦,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如何提升自身的大格局,实现人生大的成就呢?

在《格局》一书中,吴军博士为你总结了提升格局的5个维度,分别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节奏。

在这里,我要重点啰嗦几句,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与效率,同时掌握好人生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还要大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01

认清你所处的位置与方向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你坐什么位置,就要去做这个位置应该做的事情,说什么样的话,思考什么。

时刻思考一件事啊,认清你自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要去往哪个方向?

那一个人在位置与方向上,会产生那些格局上的差异呢?

巴菲特和他的父亲在格局上有很大的差距,在巴菲特父亲做投资的年代,那时美国汽车产业刚兴起,有非常多的汽车公司。

巴菲特的父亲挨家挨户去看,根本不清楚哪一家公司值得自己投资,因此,错过很多时机。

记得巴菲特讲过,他的父亲至少应该做空马车公司的股票,因为汽车发展起来,马车会立刻消失。

而巴菲特则看到是一个大时代,一个新产业,这格局就大,而他的父亲总是纠结于细节,一直在寻找哪家汽车公司更值得投资,这在格局上就稍微小一点。

要清楚,同样看待一件事情,格局大的人与格局小的人,看到的完全是2个不同的世界。

因此,不难看出,当一个人明确了自身的位置与方向时,格局上也会出现差异,而这种差异,差就差在对于这件事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当然,一个人明白自身所处位置与方向后,格局就提升了吗?

这啊,肯定不是,这还远远不够。

首先,ta还要认识到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也就是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而这种力量被称为“自然力量”,是人为无法控制的东西。

正如曾国藩曾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意思是如果过分相信自己的才华,其实会把最终的格局限制在自身当下的水平。

这种“自然力量”可以是天,可以是地,甚至可以是自己心中的道德与修养。

我们只有对这种力量产生敬畏之心,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因此啊,把事情做好,除了对自然力量产生敬畏以外,我们还需要有强烈的“主动性”,你不能说,我就等着奇迹出现那一刻。

这就跟在职场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就像一头拉着沉重犁头的老黄牛,必须要主人跟在屁股后面,拿着鞭子,抽一下,就走一步,不抽,就不动弹。

Ta们总是认为只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就好,只要领导不亲自安排,我就是不干,心里默念着说,与我何干。

总是等着老板安排工作,主动性很低,等到看到别的同事升职加薪了,就急匆匆去问老板:你看我每天这么勤勤恳恳的努力,为什么不给我升职加薪呢?

因此啊,在职场中,人一定要有主动性,要学会“向上管理”。除了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外,还要主动跟老板以及同事多沟通,承担更多责任或任务。

比如,哪里工作做的不到位,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以及征求其他人的改进意见,而不是等待。

其次呢,有人反对你是好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反对你的人越多,这件事越有价值,因为,我们做一件事,如果所有人都认为很好,是个机会时,那我劝你别做了,如果换做是自己,我是大概率不会去做的。

曾国藩在他的“六戒”中常常说的一句话: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意思是,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觉得有利可图,那就不要去做;如果一个东西大家都在争夺,就别去凑什么热闹了。

然后,持续分享利益与价值,自己独立做决定。

我们经常说,利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因为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那何为“利他心”呢?

稻盛和夫曾说:利他就是利润,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

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利他这一项“德行”是击破困难、召唤成功的强大原动力,在参与通信事业时,我对此有深切体会。

而且从古至今,中国古代留下很多文献都记载共享成果的道理,其中《史记》中就有记载一件事: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问从项羽阵营投奔而来的陈平:

我和项王有何区别?

陈平回答道:项王宽和,您粗野傲慢。

刘邦又追问:那你为何弃项王而投奔我呢?

陈平说:项王对于有功之人舍不得封赏,而大王您不吝恩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人,如果舍不得分享利益与价值,周围的人都会弃之而去。

因此,利益与价值要分享,然后至于决定嘛,自己做就好。

因为做决定的背后,极大表现出一个人的责任与判断。

再其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这一条也是曾国藩的六戒之一,说的是不要因为别人一点过错就全盘否定这个人,也不要因一件事中出现小的错误,就否定全部事情。

而是要从大局观去看,当一个人看人做事能从大局出发后,那自身格局也就提高了。

而很多时候,这一点也是我们多数人会犯以及会忽略掉的一个致命性错误。

比如,在职场大家都觉得内向的人,不善言辞就罢了,还不好相处与沟通,于是就觉得也成不了什么事。

其实呢,内向的人更容易成功,内向的人更喜欢独立思考,做独立判断,主动性很强,做事沉稳。

所以,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态度就是“不要因小恶而忘记大善”。

再其次,勿因人之短护己之短,勿以人之短炫己之长。

什么意思呢?

不要因为别人犯了错误,我们就有理由犯错,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也就是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再来看看,什么是勿以人之短炫己之长?

打个比方,一个懂文案的程序猿,与一个懂程序的文案人,他们是因文案存在,还是因程序存在?

如果是程序员,那他们的写程序能力要比一流只懂程序员的人相差甚远,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敢用“半桶水”程序员吗?

我想肯定不会。

只有当他们在写程序上不输任何人,并且写文案能力还强,是加分项,这才有意义。

一样的,只有写文案的人在文案上不输任何人,而且还能写程序,是加分项,这也是有意义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身长处练到极致,这才是关键。

2

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那正确的做事方法到底如何做?

首先呢,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人最难得的是自知,知道自己的长处,清楚自身的能力边界,然后在这个能力边界内将自身受益与价值最大化。

也就是在能力圈内做事,在认知圈外学习。

至于最后的结果,你还得听天命。

这不是你怂了,认输了,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如著名哲学家康德最赞同和敬畏2种东西,一是头顶的天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

星空的力量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道德律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不要抱怨,因为抱怨是你对天命的最大不尊重,就好像生活或工作中,你会发现这类人:我为什么每天这么努力,可还是不成功,遇不到好的机遇,老天对我不公啊?

其实呢,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回报。

其次,考虑时代的因素。

什么样的时代,就要选择切合这个时代的事情去做。

比如最近几年,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那抗日战争年代就不适合创业啦。

就像吴军博士说,认清了时代,认清了环境,选择对了该做的事,最后能否做成,就看怎么做了?

那如何掌握科学的做事方法呢?

第一步:做出假设;

第二步:概念验证;

第三步:实验,也就是大量实践;

第四:得出结论或成果。

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世界上比莱特兄弟想发明飞机的人不在少数,最后却是莱特兄弟成功了呢?

的确,这个世界上想成功的人很多,但绝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掌握正确科学的做事方法,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按时间来看,最希望实现载人自动带动力飞行的是德国发明家奥托·李林塔尔,他比莱特兄弟大20岁,开始研制飞机也比较早,而且在动力条件上,他拥有和莱特兄弟相同的技术基础。

那他为什么没有造成飞机呢?

原因是他的工作方法有问题,导致不仅没有造成飞机,而且还发生了在一次滑翔试验中丧生。

而莱特兄弟在经历他的事迹后,他们在技术方面与工作方法上做了极大的优化与改善。

首先,他俩非常注重飞机设计在理论上的正确性。

此话怎讲?

他们虽说是自学成才,但他们系统学习了空气动力学,并有着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是做事非常严谨,仔细。

比如这二人通过使用凯利爵士的空气动力学理论,校队李林塔尔的升力计算,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其次,他俩兄弟不做够实验,绝不会上天试飞。

莱特兄弟,他们不是直接上来就去试飞,而是打造一个风洞,来模拟飞行的气流,进行大量的实验,仅仅为改进机翼,就尝试了200种翼型,进行上千次测试。

接着是,飞行试验怎么谨慎,怎么仔细都不为过。

他们在风洞做足实验后,也没有驾驶飞机上天试飞,即使试飞也是进行无人试飞,而且他们不是一次性全部测试飞机所有功能,而是一次实验只测试一个功能,然后做多次。

而正是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及谨慎的正确做事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不是等你格局大了,才去做事情,而是你把事情做好了,自然格局就大了。

因为事情做好、做成的背后藏着一个人的真实水平,ta的真实水平就体现着格局的大小。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会及时止损。

什么是及时止损呢?

这就像跟赌博一样,你输了,那你肯定不服气,还想着赢回来,等你赢回来老本后,你还想赢更多,胆子也会越大,赌的更大,结果输了一败涂地。

俗话说,钱能壮胆,再加上人的欲望是无限的,ta赢一次就还想赢下一次,可不知道人的运气也不可能一直好,当然也不可能一直差。

因此,赢时赢得金盆满钵,输时输的一塌糊涂。

所以,任何时候,懂得及时止损,并不是怂了,而是一种智慧。

3

步伐有度,步步为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获得重复的成功。

打个比方,一个二流乒乓球选手,偶尔也能发出球并且占领上风,但这种成功很难重复,而顶级乒乓球选手就不一样了,能够在每一场比赛中发出好的球并占领上风。

如果仔细分析观察下,二流选手与一流选手,就会有很大不同,后者不仅动作标准到位,而且每一次发球动作一致性高,跟一个高智能的发球机器人一样。

所以,我们要有可叠加式的进步,步伐有度,步步为赢。

而要达到高速率,可叠加式进步,关键一点就是做减法。

因为,懂得放弃比拥有更多最重要。

什么是你能放弃的?

什么是你不能放弃的?

你要自己学会取舍才行。

我相信,人也是一样的,年轻人,如果能坚持做到高速率成长、可叠加式进步,即使起点很低,即使30岁还不富裕,10年后的成就也是不容小觑的。

4

把持住生活节奏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节奏,活在自己所设立的节奏中,哪怕慢一点也无妨,很多时候,我们被生活或工作搞得一团乱,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却把最重要且最应该做的事抛到脑后。

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因此,要规避这一问题:

第一,学会思考,学会慢下来。

自古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也可能是这个基因,所以中国人看起来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忙。

而且你说,忙就算了,结果还又忙又穷。

因此,适当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一下:

为什么忙?

忙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让生活更好?工作更高效?

只有想明白了,理清楚了,我们才能摆脱这种“又忙又穷”的怪圈啊。

这就是被称为“积极的废人”,看似很忙,其实工作与生活都是在无效的运转而已。

第二,不要干很多不该干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不难,重要的是把握生活与工作原则,清楚与审视自己:

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而时间管理象限最核心的一个原则就是:坚持要事第一,只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杜绝同时做很多事情。

古人常说:欲速则不达,说的通透点就是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找到一件你擅长,你热爱做且有价值的事情就够了。

记住,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关注的事情太多,那到头来一件也做不好,相反,如果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你可能会很成功。

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关于航空界安全飞行的法则:海恩法则。

海恩发现,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大约30起和300起未遂事故,以及上千条隐患事故。

其实这个法则在说,如果一个在工作中做的事情太多,不能专注,很容易出问题,大概率也做不出什么好的成绩。

第四:千万不要追求速成。

任何成就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会有回报,更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会成功。

因此,坚定长期主义者,延迟满足感,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尤其在这个急躁的时代,更需要这种优秀特质。

很多人把追求速成当作是捷径,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的捷径。

当你遇到困难,学会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做减法,并讲究效率与结果,你自然在不断接近自身的目标。

第五:学会休息。

我始终觉得,会休息是一种能力,会休息的人比不会休息的人工作效率更高。

生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让一组身强力壮的青年搬运工人往货轮上装生铁,连续干4小时,结果工人只能勉勉强强装12.5吨,一天后,让同样的人每干26分钟就休息4分钟,时间是4小时不变,却装了47吨,劳动效率整体提高2.7倍多。

当然休息的意义远不止上面说的这一条,还有:

第一: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当你一直沉浸在工作或忙于一件事,绝大多数人说实话都受不了,但当你工作累了,可以出去走走,或者去阳台站会,听听音乐也是可以的。

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就会明显提高,因为休息是为了让你更好的调整自身状态或行为。

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第二:开阔眼界。

这里休息分为2种:

一是被动,二是主动。

被动休息是指,睡觉,看电视,或者去娱乐等,但被动休息不宜时间过长,反之就会提不起做事的兴趣与精力。

而主动休息是指,运动、旅行等。当然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休息方式也会千差万别,但是无论是何种休息,我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自己恢复精神,有自信心等,对我们自身有益处。

其中吴军博士说到:休息的本质是从外界获取信息和能量。

我非常认可,人的大脑要不断处理信息,而人的身体会有一种能量,因此会休息,可以让你的大脑与身体更好的运作,你整个人才会有精气神嘛。

5

最后的话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必须做的5件事,你做到了几件呢?

第一:恋爱、结婚、生子。

这个不用说,成年人都懂,传宗接代是作为人一个最基本的本能而已,没有什么好害羞的呀。

而且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

而且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很严重,谈恋爱,结婚,生子这些事情,想多了吧,没事,就是随口说说,我还小。

第二:尝试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你认为你不是打工的料,那就尝试去创业嘛,生在这样的一个好的时代,不创业真的是可惜了。

如果你不想创业,喜欢打工,那就在工作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非常好的。

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去尝试呀。

第三:回馈。

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懂得回馈。

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领导的关怀,回馈社会,回馈祖国。

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学到就要教出去,赚到就要给出去。

第四:有一个信仰。

人若没有信仰,就如同在黑夜里开汽车,四处乱撞,却找不到黎明。

信仰是个啥?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信仰是当我们失去方向与动力,感到不知所措时,会告诉我们如何做的东西,当我们不知如何抉择时,帮助我们从本心做选择的东西。

第五:留下遗产。

当然这里的遗产不一定说的是金钱以及物质的东西,也包括精神等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

可以问自己一个这样的问题: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是否会完全一样?

哪怕你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很小众的事,但因为你做了,这个世界以及你周围的人变得更好了,那这就是你留给世界的遗产。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很多人没有概念,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而亚里士多德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生活的意义。

这一点我非常认可,如果一个人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暂且不说这个意义有多好,我想,至少ta为了这个意义不断努力,ta此生是幸福的。

无论是哪种幸福,都需要4个基本条件:

第一:基本的物质保障;

第二:未来的不确定性小,特别是付出了就有回报;

第三: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如果一个人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ta自然感到幸福,但前提一定是先付出。

第四: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环境的价值观相互匹配,只有这样,周围人才会尊重ta。

因为你能取得多大成就,取决于你周围有多少人支持你并成就你。

其次,幸福还可以用三个词来形象描述,那就是:目标、愉悦、自豪感。

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对个人而言这一生最重要的是目标,而人对于目标的渴望、并付诸行动,才是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原因。

综上所述,格局的大小决定你命运的结局,做人,赢在格局,事情做好了,你的格局自然就大了,格局大了,命运自然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格局   文案   美文   结局   事情   飞机   方向   位置   力量   目标   兄弟   东西   能力   自然   幸福   方法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