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给孩子设定限制的方法设定限制问题和睡眠环境问题之间的区别很不明显,孩子应该有一个健康的作息规律。孩子的夜间睡眠应该全部发生在孩子自己的卧室里,并且睡眠时间适宜。对于婴幼儿,睡前相处的时间应该控制在5~15分钟;对于学龄儿童,可以适当延长。千万不要无限制地延长睡前时间,这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无休无止的错觉。

家长可以在某些时间适当提醒孩子(例如,可以提醒孩子说“接下来讲最后一个故事”),然后坚持自己的事先设定。如果家长随便向孩子妥协,多讲一个故事,这种妥协就会永无止境了。家长可以将睡前相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例如,如果家长希望在孩子睡前让他喝点水、亲亲他或者抱抱他,那家长完全可以主动去做。一旦家长掌握主动权,这些举动就会变成睡前相处的例行动作,而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的产物。

对于睡在婴儿床里的婴儿,可以按照循序渐进法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回应孩子的哭闹。如果孩子年纪尚小,不能自己走出房间,当他跟父母一起睡时,家长可以在矫正时主动离开,实施循序渐进法。家长也可以不离开房间,就坐在椅子上看着孩子。

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如果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离开卧室了,或者能够偷偷溜进父母的房间了,情况就更棘手一点。家长要牢记,无论孩子哭得多凶、嚷得多厉害、态度有多强硬,父母都要比他更加坚定。一旦孩子掌握主动权,他就会得寸进尺。所以,当孩子发现父母不再踏入他的房间,他就可能自己走出来寻找父母,此时,家长要果断地关上房门。如果家长只是在孩子的房间门口设置了障碍物,孩子又能翻过这些障碍物的话,家长就要设置“双保险”,逐渐增加障碍物的难度,直到孩子爬不过去为止。家长要尽量坚持事先设定的规则,态度要像不让孩子玩火时那样坚决。只有当家长成功地解决孩子制造的麻烦之后,孩子才会明白要听父母的,并且不再挑战父母的权威。

家长在设定限制时要注意有效性。有些孩子无论房门开着还是关着,都不会跑出房间,面对这种孩子,家长根本用不着关门。有些孩子就算家长关上门,还是会费尽心思地想要跑出房间,面对这种孩子,家长就需要对其设定限制了。


孩子的活动范围

为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有时家长需要给孩子设置障碍物。可以在楼梯口或过道里装一道低矮的栅栏,用以区隔夜间孩子的活动区域,以确保孩子相对安全。当然,家长最好在此基础上告诫孩子要乖乖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然后在孩子的卧室门口装上栅栏。千万不要让孩子卧室的门开着而锁上家长卧室的门,因为如此一来,孩子除了不能去家长卧室,可以去家里任何地方,他就变成家里的“老大”了。


在孩子的卧室门口装上栅栏之后,孩子可以自由地在房间内活动,但是却无法走出去。不要让孩子从栅栏的间隙看到家长站在门的另一边,否则他就不会乖乖地回到床上去了,而是会守在栅栏里面。要是孩子从栅栏的间隙看到父母在做他也想参与的事,比如看电视,他就更不会主动回到床上去了。家长可以在睡前关上自己卧室的门与客厅的门,只要让孩子与家长隔开就行。

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一般来说,栅栏对4岁以下的孩子比较有用,如果孩子已经有足够的活动能力了,家长就不要装栅栏了,因为栅栏比较容易被攀爬,孩子可能会忍不住爬上去。可以选择尼龙料子的纱门,也可以装比较高的竖条的栅栏,这样的门攀爬起来比较有难度。在孩子的卧室门口装一道栅栏,比关上家长卧室的门要管用得多。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在睡觉时开着房门,这样会让他们感觉与家里的其他部位连成一体,而不是被隔绝在一个角落里。孩子也会坚持父母的房门不能关死,这样他就不会感到与父母隔绝了。同样,能听到家人的走动声会让孩子感觉安心。

栅栏应该是一种工具,限制孩子在夜间待在卧室里,确保他的安全。关上栅栏应该成为睡前相处的重要环节之一,当父母进入孩子的房间给他讲睡前故事或唱摇篮曲时,家长要随手关上栅栏。如果家长只是在离开房间或者生气的时候关上栅栏,孩子就会将关栅栏与不好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当睡前相处结束时,家长离开后要及时关上栅栏。记住,家长离开后要远离孩子的视线,不要让孩子透过栅栏的间隙看到家长的身影。

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进一步说,家长可以采用表3-1给出的循序渐进法来逐步矫正。如果孩子哭闹不休,家长可以逐步增加开门的等待时间,最好不要频繁地进入孩子的卧室。有两大原因可以说明为什么家长不应该频繁地进入孩子的卧室:

第一,如果孩子一哭闹家长就进入房间,那对孩子来说,哭闹反而成了一种满足自己需求的 工具,这不利于矫正的进行。

第二,一旦家长进入房间,孩子就会黏到父母身上,父母就不得不拉开他,将他关在房间里,这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有点残忍。所以最好是等孩子睡熟后再进入房间探视,然后在必要的时候重复这种探视。


设置栅栏

家长如果要在孩子的门口设置障碍物,首先要确保所设置的障碍物能够发挥实效。例如,如果家长在孩子卧室门口装了一道栅栏,就要确保栅栏边上没有椅子或凳子之类能让孩子顺着栅栏爬到外面去的物体。其次,要确保障碍物的设置持久有效,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得比较厉害就妥协或拖拉。孩子的卧室应该像有围栏的婴儿床一样安全,窗户应该关好,不要放置有尖角的家具。如果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家长就要再仔细一点。对这样的孩子,由父母来掌握控制权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孩子推翻柜子、打翻台灯、乱扔玩具,家长最好将这些东西统统挪到房间外去,而且一旦挪出去,除非孩子完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否则就不能将这些东西搬进房内。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整个矫正过程在一间空房子内进行,除了睡觉的软垫子之外,房间内空无一物。

对于新手家长来说,这一章谈及的某些技巧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但是,家长们要明白,一个无人管束的孩子并不幸福。在孩子卧室门口设置一道栅栏有利于家长在矫正过程中保持冷静,试想一下,如果连家长都失去理智而变得暴怒了,孩子还怎么完成矫正呢?最好的矫正方法应该是家长站在栅栏的外面,透过栅栏间隙与孩子在温暖的、充满鼓励的、能掌控的氛围中好好谈谈,而不是任由孩子拳打脚踢、哭闹不止。

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矫正过程的开端越是困难重重,设定限制就越是容易。毕竟,一开始就已经糟糕透了,往后再怎么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了。反而是那些琐碎的、无关痛痒的要求最难让人拒绝,例如,孩子会要求父母每天帮他盖两次被子,满足这样的要求花几秒钟就够了,但是家长在帮孩子盖完被子之后可能会失眠。所以就算是为自己着想,家长也要对这样的要求采取一点措施。在采取措施前,家长要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会有一定的反弹,如果反弹得比较厉害,家长就要停下来仔细考虑是否要继续矫正以及矫正的时间是否恰当。

一旦矫正取得实效,家长就会掌握控制权,睡前的相处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紧张,当家长帮孩子换睡衣准备就寝时,孩子不会再一溜烟逃走了。家长和孩子都会体会到睡觉是一天中的特殊时刻,孩子会感觉放松,不会再因为犯错而触怒家长。孩子卧室门口的那道栅栏就是家长掌握控制权的象征,一开始排斥栅栏的孩子会在矫正之后主动提醒家长关上栅栏,因为这道栅栏除了将孩子的活动范围固定在卧室里以外,更控制了他的情绪。这道栅栏变成了家长的延伸,帮助父母履行职责:保护自己的孩子。

如果矫正取得效果之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孩子要求父母在离开时不要关上栅栏,家长可以试试看。孩子也许已经可以自觉地待在卧室里乖乖睡觉。当然也有孩子抵制不住诱惑,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矫正情况判断是否要关上栅栏。


装一扇门

对年纪稍大的孩子来说,一道栅栏显然已经不能阻挡他了,一般来说,4~6岁的孩子能轻松应对栅栏,此时家长要考虑在孩子的卧室门口装一扇门。装上门之后,一旦孩子在夜间从卧室里跑出来了,家长要及时把孩子抱回房,然后关上门,每次关门的时间都应该比上一次久一点。一般来说,第一次关门的时间以15秒为宜(参见表10-1),然后逐渐增加。如果家长觉得自己和孩子都可以忍受更久的关门时间,则可以直接从表10-1的第3行及以下开始执行。

只有当孩子离开房间的时候,才需要关门,每次关门都应该有特定的时间限制。孩子会在逐渐增加的关门时间里了解到,正是由于自己偷跑出房间才会导致被关在房间里,关门的时间会随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自己对这种增加没有决定权,只能执行。有些孩子会马上回到床上睡觉,以此希望不关门,千万不要答应,一旦门开着,孩子就还是会偷偷溜出去。在特殊情况下,家长可以从外面将门反锁。千万不要在反锁之后一走了之,而应该站在门外等一会儿。家长可以在门外对孩子说几句话,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存在,但不要隔着门跟孩子聊起来,也不要回答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一旦开始与孩子交流,控制权就又会回到孩子手中,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时间到了就要打开门。家长可以在开门后跟孩子谈谈,让他明白在睡觉时间他只能待在房内,要是他非要出去,你就会采取措施延长关门的时间。就算孩子乖乖地待在房内没有出去,家长也不要随便满足孩子的其他要求,以便矫正其他睡眠问题。

如果孩子需要去厕所,家长还是应该让他去。但是,如果孩子去厕所只是一个托词,进了厕所之后什么都没干,那家长就应该拒绝孩子去厕所的请求。如果孩子乖乖待在房内,却大声呼唤父母,家长可以采取循序渐进法加以矫正。如果孩子走出房间,则采取表10-1所给出的方法。


让你的孩子晚上乖乖睡觉的秘诀


1.这张表格反映的是在孩子入睡前或半夜醒来后想要离开卧室的时候家长应该实行的关门时间长度。

2.即使孩子在关门后很快就上床了,家长也要按照表中所列的时间关门。

3.到了开门的时间,家长可以跟孩子间断地说几句话,给他一些鼓励,然后离开。如果孩子再次跑出

卧室,家长要及时将他抱回去,然后按照表10-1给出的时间再次关门。

4.一旦达到了当夜最大关门时间值,家长应该以最大值为标准,继续一次次地关门,直到孩子乖乖到

床上睡觉为止。

5.孩子半夜醒来后偷溜出房间,家长可以从表10-1给出的最小值开始执行,直到达到最大值为止。6.孩子每次夜间醒来偷溜出房间都可以根据表10-1给出的时间来关门,直到早晨五六点为止。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点醒来,家长就不需要再让孩子睡了,可以直接让孩子准备起床。

7.如果孩子醒来后躺在床上大哭大闹而不肯起床,家长可以参考表3-1给出的循序渐进法加以解决。

8.家长在矫正过程中要认真细致,每天都要记录孩子的睡眠情况,可以使用图3-1给出的登记表,以便更好地掌握孩子矫正的进度。

9.记住,关门的目的不是制造恐惧感或者惩罚孩子。为了让孩子安心,家长可以隔着门对孩子说说话,千万不要忽然提高音量,也不要威胁恐吓孩子。让孩子明白,除非他乖乖待在床上,否则关门是不可避免的。

10.为了确保矫正取得效果,孩子一溜出房间,家长就要将他抱回去。家长可以在自己卧室门口装个铃铛或放几个易拉罐,也可以在门口放把椅子,或者在孩子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一道栅栏,使其发出的声音唤醒家长。

11.通常到了第3天或第4天,孩子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如果到了第7天仍毫无进展,那么家长可以在接下来的矫正中适当延长关门的时间。

12.白天小睡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13.开始几天会比较困难,家长可以让孩子比平常就寝时间晚一点入睡。只要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持之以恒,情况就能很快得到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孩子   障碍物   控制权   循序渐进   栅栏   间隙   关门   卧室   秘诀   睡眠   门口   房间   家长   晚上   父母   情况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