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家长才是“老大”

要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家长才是“老大”

很多孩子会向父母要求“给我拿杯水”、“再给我讲一个故事吧”或者“再亲我一下”,这样的要求往往会没完没了,一旦家长开始满足,就会逐渐毁掉整个晚上。只有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他才会乖乖地待在床上,慢慢睡去。这就是缺乏限制的表现。其实导致缺乏限制的原因、其具体表现及矫正方法与其他睡眠问题非常类似,只不过缺乏限制更容易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孩子身上,发生的时间通常在孩子入睡前,而不是睡眠阶段转换的间隙。

要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家长才是“老大”

孩子都是鬼灵精,只有当要求有可能实现时,他们才会提出要求,否则不会浪费精力去争取。他们可能会提出一大堆要求,但是会集中精力“攻关”最有可能实现的那几个。他们提出的要求类似于演员谢幕前观众发出的“叫幕声”,一次次重复,而这些要求无非是要喝水、再讲一个故事、再给一个晚安吻,或者:

“再给我挠挠背。”

“我想(再)上一次厕所。”

“再给我唱首歌吧。”

“我想跟爸爸道晚安。”

“我想跟你聊聊。”


约束孩子的行为是家长的职责,要明白在家里家长才是“老大”。我接触过很多案例,都没有担当起约束孩子的职责,孩子成了家里的老大。有家长告诉我,他也知道不应该在入睡前再给孩子喝第二瓶奶了,可是孩子要求他这样做。也有家长告诉我,他们给孩子设定的关电视睡觉的时间是晚上9点,可是“孩子坚持要再看一个节目”。还有家长告诉我,家里是妈妈在掌控孩子的作息,孩子根本不买爸爸的账。

要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家长才是“老大”

对家长来说,学会给孩子设定限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当涉及人身安全时,家长就会毫不犹豫地出面约束孩子的行为。如果看到孩子在玩通电的插座,父母就会立刻出面制止。对于这种制止,父母心安理得,不会觉得剥夺了孩子的自由。相反,如果孩子要求在睡前喝杯水,家长就不会那么心安理得地拒绝了。对孩子来说,这两种情况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我想要做这件事,我能做吗?”如果约束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好的理由,父母就不会感到内疚,也不必担心因此破坏亲子关系,可一旦这种理由不能提高到保护孩子人身安全的高度,家长就会开始纠结了。家长要注意,在约束孩子的行为时,不能一天一个样,也不能根据自己当下的心情来做决定,夫妻双方要意见一致。不要过分严厉,也不要过分放任,应该寻找一个宽严合适的“度”,然后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给孩子设定限制的困难何在

设定限制的困难很多,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家长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真考虑过适宜的限制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有的是因为家长使用的方法错误,没法持之以恒。孩子固有的作息规律可能会阻碍家长干涉孩子的行为,对于改变孩子的作息,家长可能会觉得内疚,这种内疚感让家长自己都没法坚持下去。孩子的抵抗会让父母感觉不安,慢慢地家长也不再坚持了。最终,这种妥协会改变家长的控制力,让家长既无法显示出关怀,又无法约束孩子的行为。下面我们一项项来看。

要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家长才是“老大”

1.了解设定限制的重要性,掌握设定限制的技巧。有些孩子每晚都跑到父母房里,对着一个家长又踢又打,直到这个家长挪去隔壁房间,将位置让给孩子为止;有些孩子在入睡前会随心所欲地吃吃喝喝,或者没有节制地看电视,或者非要父母答应买一样他想要的东西。家长要是无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时又觉得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那我建议家长学一点设定限制的小技巧。我会在本章的后面几节详细讲解几个小技巧,家长可以参考。但是,家长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设定限制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2.设定合理的作息规律。如果孩子只有缺乏约束这一个问题,那一旦家长为其设定一些限制,孩子就应该能够很快入睡了。但是,如果孩子的就寝时间定得过早,还没犯困就要求他入睡,那不管父母如何严厉,他都无法入睡。其实,就寝时间不对会让孩子在夜间更容易醒来。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置合理的就寝时间。

3.不要有莫名的内疚感。设定限制是比较难的。家长通常都希望将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与爱非常清晰地传达给孩子,所以要让父母忽视孩子的哭闹与请求,实在是有点困难,父母会纠结于孩子对他们的看法会不会因此改变。如果孩子天生是聋哑人、患有心脏病、正在接受化疗,或者家长经常要出差、身兼两职而没有时间陪孩子,那要家长严厉起来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我要告诉家长的是,没有哪件事是不需要付出就能有收获的。在上述那些特殊情况下,家长不需要一次性矫正孩子的行为,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分步实行。例如,可以先禁止孩子多看一集电视节目,成功之后再禁止孩子多喝一杯饮料,以此类推,直到他不再任性要求为止。

4.不要忽视继发性获益(Secondary Gain)。如果设定限制失败或者向孩子的任性妥协有利于父母,那这种获益就是所谓的“继发性获益”,它会导致父母怠于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例如,家长可能会对整夜反复哄孩子睡觉感到厌烦,但是在孩子入睡时搂着他,却是大多数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方式之一。也有复杂一点的情况,有的夫妻只要聚在一起就免不了吵架,孩子在半夜频繁醒来反而阻止了他们时刻会爆发的“内战”。我认为,无论对家长来说这种获益有多少,都不应该让孩子承担起维护家庭关系的重任,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5.考虑家庭困难因素。如果家长想为孩子的夜间睡眠设定某些限制,在白天时,孩子就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白天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例如家庭经济困难,或者某一个家长没有劳动能力、酗酒、嗑药、患重病等,到了晚上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吸引家长的注意,希望家长给予他充足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下,要设定限制是非常困难的。对父母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在家庭有困难的情况下着手矫正孩子的睡眠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家长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家长   孩子   可能会   心安理得   夜间   内疚   严厉   重要性   职责   睡眠   困难   父母   晚上   家庭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