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案之膈下逐瘀汤治疗乙肝

乙肝目前尚无任何特效药物,西医一般予保肝、抗病毒、防肝纤维化的治疗措施。中医则立足于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平衡来达到扶植正气,以祛邪外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肝病泰斗关幼波指出:"治黄必治血,血活黄自退"。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全程。现分享我一医案:

王某某,女,42岁,2020年3月1日初诊。患者患无黄疸型肝炎近2个月。自觉肝区刺痛,纳差乏力,眩晕耳鸣,失眠梦集,晨起口苦,大便较干,小溲色黄。曾在某医院住院近1个月,西医治疗症状不缓解,指标不降,求治中医而来门诊。苔薄黄,舌质暗红,有紫斑,脉弦涩。面目皮肤无黄染,腹平软,无肌卫症,肝大肋下2指,质小硬,脾未触及。肝功检查GPT520U, TTT8U。

临床医案之膈下逐瘀汤治疗乙肝

证属:肝郁瘀滞,脾胃失健。诊断:胁痛,肝热瘀阻,健运失司证。无黄疸型肝炎。治则:行气活血,醒脾止痛。拟方:膈下逐瘀汤加减。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楝子10g,玄胡10g,赤芍10g,丹皮10g,莱菔子10g,川芎10g,枳壳10g,木香10g,车前草30g,香附10g,草决明30g,茵陈,15g,后下。一周后复诊,胁痛明显缓解,大便已畅,食纳增加,仍有梦集。瘀阻渐化,脾运渐健,守法增大化瘀宁神之力。上方加丹参30g,夜交藤30g,再进14剂,胁痛已止,舌暗好转,紫斑减轻,脉来弦细,改为每晚服1煎。1个月后复诊,已无不适,纳便通调,精神振作,肝脾未及。复查肝功GPT40U, TTT5U,嘱停汤药,服护肝片善后,未再复诊。

体会:瘀阻膈下而胁痛者最宜膈下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用香附、川楝子、元胡行气止痛。因肝郁已经化热,故不用温性的乌药,改投清肝活血的丹皮、赤芍。木香、枳壳功能醒脾,恢复脾运;草决明、莱菔子润肠;车前草利尿,使邪有出路;茵陈清肝利湿,为治肝炎要药。全方以化瘀为主,清肝行气,通利二便,贴切病机,配伍得当,疗效显著。

肝炎并非单纯湿热内蕴,其治不只清热利湿一法,辨证论治方能奏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莱菔   川楝子   乌药   枳壳   车前草   茵陈   赤芍   目的   川芎   疗效显著   木香   活血化瘀   西医   肝炎   乙肝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