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案之五苓散合平胃散治疗剥脱性唇炎

剥脱性唇炎是一种唇黏膜慢性浅表性炎症,中医则称“唇风”。临床常见唇部红肿、痛痒、干裂、脱皮或溃烂流黄水,唇部常反复剥脱,口干喜冷饮、便燥等表现。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过食辛辣肥甘,脾胃湿热内生,热燥而化火上熏于唇,外受风邪侵袭,风热相搏,致唇部干燥剥脱。中医疗效显著,现分享我一医案:

李某某,女,30岁,2020年4月5日初诊。双唇部肿胀脱屑反复2年。曾间断治疗,一直未愈。现上、下唇稍肿胀,干燥、脱屑,时皲裂、刺痛。口干苦但不多饮,纳欠佳,二便可,舌体胖大,舌质略暗,苔淡黄根腻,脉细弦。

临床医案之五苓散合平胃散治疗剥脱性唇炎

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夹饮。拟方:五苓散合平胃散。处方: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0g,苍术12g,桂枝9g,陈皮9g,厚朴9g,大黄3g,生薏苡仁30g,甘草5g。4剂。二诊:他医于前方中去大黄,加淮山药、炒麦芽,7剂。三诊:唇部肿胀基本消退,舌稍红,苔中薄黄,脉细。于一诊方中去大黄,加白芍9g,4剂。药后大便稍干,腹胀,遂再予一诊方5剂。唇部肿胀消失。

体会:唇风一证,早期发病并不难治,一般口服中药1~2周,外加“黄连膏”外涂,不过10天即愈。唯有一种“慢性唇风”溃烂出血,层层剥脱,可迁延数月、数年不愈,十分棘手,但临床十分少见。《内经》云“脾开窍于口”,口唇为脾所主,故唇部病变常从脾胃论治,著名老中医干祖望亦认为本病“病在脾胃”,且认为“本病三证风、湿、热毒并存,但首先辨别三者哪证为主要的证”。以笔者临床观察,反复不愈之唇炎最多见者为湿证,故五苓散最为多用;其中,若兼脾胃困阻不运者,常合平胃散;兼脾虚明显而湿盛者,常合参苓白术散;兼湿热明显者,常合泻黄散;而惟以血虚风燥证者并不多见。不少医者但见唇部脱屑、干燥即谓血虚风燥而处养血润燥祛风药,往往无功,此但见局部未见整体也。鉴别之点在于舌象,其舌体多胖大,苔多白润、白厚、白腻等,此湿证的据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数年   猪苓   浅表性   苍术   泽泻   厚朴   血虚   痛痒   唇部   脾胃   湿热   大黄   口干   干燥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