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检查所见(听力另文)


梅尼埃病检查所见(听力另文)

一.眼震

1.眼震出现为一过性:眩晕发作时裸眼可见水平旋转性眼震(这个时期来院检查者较少)。随眩晕减轻眼震减弱。Frenzel眼镜下,位置性,变位眼震检查可见微细眼震(水平、水平旋转性)。凝视眼震出现率为18%,位置性眼震出现率45%,变位眼震出现率为42%

2.眼震特征:发作期多见水平、水平旋转性眼震。罕见也有旋转性眼震.—侧各半规管同时受刺激可见向刺激侧水平旋转性眼震,或一侧迷路受损(破坏),向健耳侧可见水平旋转性眼震。

3.眼震方向:梅尼埃病眼震方向发作时向患侧,间歇期多向健侧。一侧迷路处在病理刺激状态眼震方向向着患侧,处在麻痹状态眼震方向向着健侧以有关实验结果为依据。然而各家报道多有矛盾。实际上梅尼埃病发作中、发作后的眼震方向有以下几种类型:(1)患侧—>健侧(通常所说眼震变化过程)。(2)健侧—>患侧。(3)患侧或健侧(不随过程而变化)。

梅尼埃病发作之后眼震方向不固定,而且即使发作期随时间过程眼震方向变化,因此像梅尼埃病这样跟震方向变化的疾患从跟震方向判定患侧,原则上说很难. 4.定向型:末梢(前庭)性眼震特征是定向型,但是梅尼埃病发作期眼震方向有变化。

二.温度眼震检查所见:40%~60%病例显示患侧反应低下(CP),但是对大量冰水无反应即前庭功能丧失很少见。另外CP、DP提示正常也有。DP方向可向患侧,也可向健侧。 刚发作后多数左右差显著,间歇期左右差显著减少。间歇期左右差仍显著者,再发可能性大。服用甘油试验可提高冷热试验(眼震慢相速度)阳性率。

三.平衡功能检查:3%病例两足直立检查阳性,26%原地踏步检查可示异常所见。蒙眼写字多向眼震慢相侧偏斜。但与眼震出现率比较,阳性率低。

四.影相检查:颞骨横轴位扫描,在CT片上测量以下四组距离:a.后半规管至岩骨后面(P -P);b.后半规管至外半规管(P-L);c. 前庭至岩骨后面(V-P);d.后半规管至乙状窦前缘(P—S).P-P距离和V-P距离代表迷路后方的宽度,此处有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宽度变短,提示了迷路后方岩骨发育不良,这可能是内淋巴积水的重要发病因素。P-P值<3mm,内淋巴囊(ES)多位于后半规管下方,接近颈静脉球,大小3~6mmX2-4mm。P-P值>3mmES多位于沿外半规管的轴线延长线上,大小为>6mmX4mm.

Stahle根据乳突气化程度将前庭导水管和内淋巴囊区域的X线检查结果分为I、Ⅱ、Ⅲ型。本病乳突气化差Ⅲ型居多,前庭导水管短而窄。Paparella对本病行内淋巴囊手术发现侧窦前移,Trautmann三角区较正常人小.

五.变态反应及免疫学检查:Brookes发现54.5%本病患者血清中免疫复合体增高,抗核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Yoo发现本病对Ⅱ型胶原的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Benstein研究HLA与本病关系,发现单倍体A1/B8/DR3明显增高。 六.代谢方面检查:Proctor报道本病常可见到糖一胰岛素代谢异常,脂类质代谢紊乱,可伴发Ⅱ型和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七.神经学检查所见:无和眩晕直接有关神经症状经症状(位听神经症状除外)及中枢病变所见,可与小脑前下动脉病变鉴别。

八.外淋巴压测定:鼓膜移位可通过外耳道微小体积变化来计算,而外淋巴压变化使镫骨底板静息位置发生改变,通过鼓膜移位分析器MMS-1O测试镫骨肌反射时鼓膜的移位,间接检测外淋巴和和脑脊液压力。测试前,用常规导抗测试仪确定1KHz的中耳压和镫骨肌反射阈。MMS-1O刺激频率为1KHz,强度在镫骨肌反射阈上10dB,20dB和25dB,但不超过115dBHL。刺激持续时间为500ms,测试时间1.5s,刺激间期7s。测试参数V,为鼓膜最大内移位毫微升数,VM为Vi至声刺激消失的鼓膜平均内移毫微升数。外淋巴压与患者听阈、血压、性别及年龄无显著相关性。梅尼埃病患者和正常人外淋巴压无显著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鼓膜   前庭   阳性   抗体   淋巴   病例   反射   听力   症状   距离   方向   水平   位置   过程   发现   测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