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治疗嵴顶结石病所致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壶腹神经切除术由Gacek首创,主治嵴顶结石病所致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高达90%以上。

一.后壶腹神经及其邻近结构解剖特点

剥离外耳道鼓膜皮片后,圆窗龛显露范围因人而异,为了充分显示窗龛,尤其是窗龛后部,必要时需除去部分外耳道后下壁骨质。窗龛形态一般犹似弓形门,入口部多为三角形,龛前上缘常为鼓岬悬突骨隆起。半数以上圆窗龛口覆盖不同类型的龛膜。根据龛膜不同形态分为封闭型、穿孔型、网状型、开放型(无龛膜)。龛膜轻微内陷,周边附着于龛缘的稍内侧,只有除去龛膜,并适量磨除鼓岬悬突骨(有时甚至还须扩大骨性外耳道后下壁)后,方能窥及窗膜。悬突骨缘离窗膜外缘的距离为0.5-2mm。窗膜前后径均值为2.15mm,内外径均值为1.4mm。窗膜以中部为界分成前后两部,前部窗膜内缘附着于半月形嵴,与后壶腹神经相隔较宽,而后部窗膜内缘则附着于骨螺旋板根部,靠近后壶腹神经。前后两部间夹角自90-160度.

后壶腹神经极细,仅0.3-0.9mm,在岩部位于同名骨管(又名单管)内,呈弧形走向,起自内耳道后壁的单孔,先向外,达前庭底壁,再弯向后,行经于靠近后部窗膜的内缘,止于后半规管壶腹,总长7-8mm。后壶腹神经的位置有三类;I型中间位,为后壶腹神经最常见的位置,多在距圆窗膜下缘附着处下方约1mm,稍偏后磨入可找到。由于在圆窗膜附着处与龛底所磨骨磨骨洞之间有一较安全区,因此不易损伤圆窗膜和附近的耳蜗底回。由于术野小,不能清楚显露,可用镫骨小钩刺激出现前庭反应来判别。Ⅱ型低位,后壶腹神经位于圆窗龛底的最低位(1.8-2.7mm)。或是龛底的下方,此位置操作方便,且离耳蜗较远,但寻找麻烦。Ⅲ型高深内位,位于圆窗膜附着处的深内部。上述两位置磨至2.5mm 深尚末找到,而又末出现前庭反应,应想到此处。此外有报道除主干外,还可有一小分支,其行经在与单管平行的另一分隔开的骨管內。

后部窗膜内缘下方1mm左右处用金刚石钻头磨除龛底,使成一小圆形凹,深约0.7-1.5mm,神经与后部窗膜内缘夹角为O-60度.神经位置偏高,可采取下鼓室径路,适量磨除与下鼓室相应的外耳道底壁和龛底下部骨质,调整患者头位,术野由下向上绕过窗膜内缘达前庭底壁处的后壶腹神经。该神经自窗膜内缘至后半规管壶腹的间距为1.5mm,暴露长度以1mm为宜,太短不易切除,过长易伤及窗膜及后半规管壶腹。

二.手术方法

局麻下耳道内切口掀起皮肤鼓膜瓣,暴露鼓室后下部。必要时磨除外耳道近鼓室处的部分骨壁。在手术显微镜下看清圆窗龛,用微型金刚钻头小心磨除龛上缘的骨性悬垂部,以能明视整个圆窗膜为度。龛内细小的粘膜皱襞应尽量清除。窗膜后上部比较隐蔽,若分辨不清可轻晃镫骨以助识别。接着用微型钻头,在紧靠窗膜后上缘的略下方将鼓岬骨壁钻一小洞,深约1.5-2mm,即可暴露单管和其内的神经。用小直角钩探查单管,借病人对刺激神经的反应,判断神经的位置并将其切断。最后恢复耳道皮肤鼓膜瓣的位置,用小纱块填压。本术也可通过乳突进路。

三.疗效

术后患者均有强度不同的眩晕与垂直眼震,一般24h后消失。位置性眼震随之转为阴性。有的患者遗留有非疲劳性眼震与不稳感,可能是因后半规管失能后小脑蚓部代偿的表现。术后病人需留院观察2-4日,2-3周后可恢复工作。本法安全、且有效,失败原因除术中未找到此神经外,一是诊断有误,误将非疲劳性位置性眼震认成BPPV,二是适应证选择有误,误对上半规管或外半规管性BPPV做了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后听力下降多因误伤壶腹或窗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鼓室   外耳道   耳蜗   上缘   神经   鼓膜   位置   阵发性   前庭   夹角   后部   钻头   低位   骨质   术后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