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中医也讲月经周期

活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中医也讲月经周期

女性在二七之时,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西医将之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好潮流好容易懂的西医知识。

有没有想过我们中医其实针对月经的特点,也有非常经典的总结呢,今天带大家看看中医对月经特点总结出来的四个时期:分别是重阳转阴、阴长、的侯、重阳。

重阳转阴:行经第1~5天,这个时候子宫的气血最足,经血排出,子宫泻而不藏。既是月经的结束,又是新周期开始的标志,呈现“重阳转阴”的特征。这个时期相当于西医中的月经期。

阴长:也是行经后第6-13天,子宫泻出经血之后经血不足,进入到了一个藏而不泻的新时期,肾水、血气、天癸、阴精等开始增长,呈现出重阴的特点。这个时期相当于西医的卵泡期,天癸物质(如卵泡)慢慢的成熟。

的侯:也是行经后第14-15天,也称为“真机”时期,是重阴开始转阳的时期,阴消阳长,阳长则排卵。这个时期相当于西医中的排卵期,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卵泡从家里(阴)跑了出来(阳)。

重阳:阴消阳长之后自然是达到了一个重阳的状态,这个时候卵子跑出来的结果,要么受孕,精血下聚以养胎元,月经停闭,进入到另一个状态;要么气血奔涌,血海将满溢,子宫阳盛即将将经血推出子宫。也是相当于西医的黄体期。


月经病,是妇科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被列为妇科病之首。

阴消阳长,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月经的规律。

小小的一件事,里面也隐藏着阴阳大大的学问。

由此,我们可以去推断,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延长、经间期出血、闭经、痛经、绝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也可以去理解伴随月经周期变化出现的所谓西医的“双相体温”,以及月经期女性那么“阳”的烦躁状态等等了。

作者:花无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在读。倡导中医指导生活,女人如花,愿天下女性既有铿锵玫瑰的傲骨,也有葬花吟的感性,刚柔并济,缺一不可。


学中医就是学一切

国医十一班欢迎你

(点击)国医十一班招生|学点中医,领取你的哆啦A梦百宝袋

活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中医也讲月经周期


【百草箱】

賴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四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卵泡   中医   排卵期   经血   国医   百草   西医   重阳   气血   子宫   月经   公益   多年   时期   状态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