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任应秋:精读、勤写、深思、善记,学中医必不可少

名老中医任应秋:精读、勤写、深思、善记,学中医必不可少


前言:中医的学习,不是朝夕成事的,现在越来越多朋友,参与到学中医的行列,有的是业余学习,想要改变自己及家人的身心健康,有的朋友是半路入医门,希望开辟自己专业中医路......对于这些来学中医朋友来说,总会在入门之出遇到疑难,我们希望开启一个新的栏目“中医初修系列”,与刚入门的朋友,一起探索中医奥妙。


《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

名老中医 任应秋


有了门径之后,便得讲究方法。据我五十多年的经验,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


(一)精读

读书有两种方法,最基本的是少而精,多在精的方面下工夫;其次是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中医学所担负的任务是:继承发扬,整理提高。


因此首先要读好《灵枢》《素问》《伤寒《金匮》几部经典著作,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呢?苏东坡有种读书方法是很可取的。他在《又答王庠书》中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它皆仿此。此虽迁钝,而它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名老中医任应秋:精读、勤写、深思、善记,学中医必不可少


这样专心致志、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读书方法,不是真正善读书而又读活书的人,是说不出“此中三昧”的。看来苏东坡之所以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除了他的天资以外,起决定作用的,正得力于他这种“迁钝”而“非速化”的精读方法。


我们读《灵枢》《素问》等,亦只能采用“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的方法进行,宁肯“迁钝”一些,不求“速效”之术


《灵枢》《素问》共十四万余言,貌似浩瀚但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无非就是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病症、诊法、辨证、治则、针灸、方药、摄生十二个方面。每读一次,就带着这十二个方面的某一个问题,边阅读、边探索,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下去,每阅读一遍,便把某一问题深入一次、解决一次、巩固一次。


无论读任何一部经典著作,每次都带着问题读直到掌握了精神实质。在这个基础上,再看有关的其他参考书,就一定会做到多多益善,开卷有益。所谓精与博的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合理解决。


至于在读的时候,态度务须认真,精神务须集中,遇到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地方,必须查问清楚,不应该一知半解,自以为是。


陆以湉《冷庐医话·医鉴》有云:“近世医者能读《内经》鲜矣。更有妄引经语致成笑端者。如治不得寐,引半夏秫米汤‘复杯则卧’,云是压胜之法,令病者服药后复盏几上,谓可安卧。治脚,引‘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以为确证。不知足者能也,非专指足而言。又有治瘅疟证,以‘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为《己任篇》之言。盖未读《内经》《金匮》,第见《任篇》有是语耳。疏陋若此,乃皆出于悬壶而知名者也。”


不曾认真读书,而造成这样疏陋的人,现在不是没有,可能为数还不少。稍不认真读书,这种疏陋便会出现在我们身上。我这样说,不是没有根据的。


(二)勤写

写,就是写笔记。一边阅读,一边写笔记,是帮助我们领会和记忆文献内容的一种读书方法。也是积累科技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边读边写,也就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革命前辈徐特立老人曾对自己提出“不动笔墨不看书”,可以作为我们每个有志于治学的人的训诫。


怎样写读书笔记?它的形式很多,通常情况是摘录原文、写提纲、写心得体会和写疑难问题等。


(三)深思

深思苦想,是做学问、研究科学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谓之“揣摩”,我们现在说是“独立思考”。


前人的成就,要学习,平时,言治。以四要继承。但如果止于此,那就永远只能步前人的脚印,拾别人的牙慧,也就碍而不行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类还有什么进步可言?中医学还有什么可以三花整理提高?


鲁迅把没有独立思考而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讥讽为“活的气既全书架”。《论语·为政》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说的正是半月而疟学与思这样一种辩证关系。


意思是说,只是学习而不善于深思,终将罔然弗动与专无所得;或能思考而不善于学习,势将使人疲殆不堪。



名老中医任应秋:精读、勤写、深思、善记,学中医必不可少


虽然如此,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比学甚至是一种更为艰苦的劳动。有时为了思考一个问题,许多科学家常常忘却一切而到了“入迷”界。这就难怪牛顿错把手表当成了鸡蛋煮。


董莽的《闲燕常谈》记载:“阳文忠公谓谢希深曰:吾生平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盖唯此可以属思耳”可见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只要有深思的机会到处都可以运用思考。


欧阳修的这个经验谈,十分重要,他道破了做文章的一个秘密,就是在写作之前要很好的属思,即运用思考。把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它的每一个论点和论据以及表述的方法、层次安排等等都尽量考虑成熟,形成腹稿,这样可以使写作的时候减少阻碍,很快就能完成。


一篇文章只要构思好了,下笔的时候,只要照着所想的,慢慢地像说活一样一句一句写出来,话怎么说字就照样写,都写完了,再修改也不难了。


搞科研、做学问、写文章,都应学习欧阳修的办法,抓紧一切时间构思。枕上构思,我是经常用的,略有所得,立即起床记下来,甚至一夜起来两三次,都是经常有的。


名老中医任应秋:精读、勤写、深思、善记,学中医必不可少


《礼记·中庸》有一段关任于做学问的话,颇值得考虑。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应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秋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看来,古人早已把勤思考,多思考,细致思考,反复思考,列为做学问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们一定要有“思之弗得弗措”的精神欧阳修之所以“三上属思”,也就是“弗得弗措”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我们做医生的人,必须善于运用思维,才能提高医疗水平。


(四)善记

善记,是指要善于锻炼记忆力。记忆有两种,一种叫机械高许多记忆,一种叫理解记忆。年龄大的人,主要运用理解。要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锻炼它,使它逐渐增强起来。



以上是我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的经验。精读、勤写、深思、善记四个环节,是治学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一环扣一环的,还要贯穿着“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八个字,这样才可能学有成就。


声明信息:

本文摘编自《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篇幅有限,仅摘选部分,若需全篇阅读,可购买书籍。

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


任应秋(1914-1984)

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


幼年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少年时问难于经学大师廖季平,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十七岁开始学医,二十三岁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得到沪故白上名医丁仲英、曹颍甫、陆渊雷等人指教,但因日寇正侵华,未及卒业,旋回四川,一面业医,一面执教于教高级中学。


解放后,先执教于重庆市中医学校兼教下务主任,后于一九五七年调北京中医学院任教至时今。历任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主编、《中医历代名医精华》主编等职。


五十年来,穷治医经,精研医理,孜孜不倦地献身于中医事业,在理论研究和临床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对整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仲景脉学法案》(1944年)、《任氏传染病学》(1945年)、《脉学研究十讲》(1953年),《中医病理学》(1954年)、《中国医学史略》、《中医药理学》(1955年)、《伤寒论语释》(1956年)、《金匮要略语释》(1957年)《阴阳五行》(1959年)《五运六气》(1961年)、《病机临证分析》(963年)《濒湖脉学白话解》(1973年,修订)《中医舌诊》(1976年)、《医学启源》(1978年,校勘)《中医各家学说》(1980年)等。


学中医就是学一切

国医三年班欢迎你

学制三年,系统性地学习中医理论,以四大经典为基础,学习期间还将安排与课程相结合的健康养生营、草药游学、药房体验、临床跟诊实习等实践内容。


所学内容回归经典,回归传统中医,理解并实践中医的系统观与整体观,为将来有临床学习需求及深入学习中医文化的学人打下坚实基础。

名老中医任应秋:精读、勤写、深思、善记,学中医必不可少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四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中医学院   论语   中医   素问   门径   百草   必不可少   构思   北京   成就   记忆   精神   医学   基础   方法   内容   任应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