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语庄周(七)齐物论之萌与明( 2)



莫知所萌

识人术(2)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面对小的恐惧的时候,小心谨慎;可是遇到大的恐惧时候,失魂落魄。庄子这几个排比句太厉害了,描写人心之变,同时也告诉我们在这个状态之下,我们看似赢得世界,却不断消耗自己。不过这个排比句不像我们平常强调某件事,而是多个状态的切换。我们遇到是非之争的时候,那个反应速度之快,就像发箭的扳机,嗖的一下发出去,其实我们都有这种经验,我们年轻时候血气方刚,然后认知自己的立场是对的,那攻击性之利索,别人话说到一半或者刚出口,我们的攻击的言语已经出口了。同样我们为了坚守自己的立场,固执起来如同发过誓言一样,这种场景我想我们看人下棋的时候真的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格。我们一旦形成这种成见,实际上我们就是生活在这种成见中,这种成见就像秋冬的肃杀之气,看看到秋冬之日,叶落枯黄,大地上的生机全部消失,而成见就如此消耗我们生命的纯真。我们沉溺在这种勾心争斗之中,犹如我们身上的汗出不可复回。庄子的这种描述,真是身体病态的演化过程,开始七情六欲地争斗消耗我们身体的阳气,到最后气血消失殆尽,我们还坚守自己的成见固执,最终变成干血枯血;而心麻木不仁,不再有生机。庄子的这种描述从情志上描述一种消耗身体的情况,如我我们可以读懂这些消极的状态,回头来修习身心,就是庄子给我们的大修行礼物。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这一句话是对上面所描述的具体总结。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这十二个字,成玄英用佛家的描述表达的最好。〔疏〕凡品愚迷,则执违顺,顺则喜乐,违则哀怒。然哀乐则重,喜怒则轻。故喜则心生惧悦,乐则形於舞祚。怒则当时瞋恨,哀则举体悲号,虑则所度未来,叹则咨嗟已往,变则改易旧事,愁则屈伏不伸,姚则轻浮躁动,佚则奢华纵放,启则开张情欲,态则娇淫妖冶。众生心识,变转元穷,略而言之,有此十二。审而察之,物情斯见矣。这不就是我们常人的日常,也就是黄帝内经说的,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上,外有风寒暑湿燥热六气伤身,内有七情六欲伤体。这也是佛家所说的贪嗔痴。乐出虚,蒸成菌,这句话写得真好,我们的情欲真的如此,乐从虚空中发出来,就像风吹万窍,从无声出有声,幻声也;蒸成菌,菌类蘑菇从地气中蒸发出来一样,无形成有形,幻形也。这种情态日夜都在发生,我们却不知道从哪儿萌发出来的。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庄子的这句话,一种悲凉之感,是叹息普罗大众呢,还是说人世间的无奈呢?


我们读皇家识人用人的的《人物志》,看民间的《相理衡真》,虽然文字都不错,可是与庄子这段比较,还是弱了气势。庄子在齐物论开头给我的目标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坐忘,丧我的道家至高境界。可是到了这儿笔锋一转,论述世间百态,简短的一段话,把人性状态描述的如此透彻,如果麻衣神相是看人的形态,那么庄子这一段就是人的神态,你看看我们人生得意时候,唇枪舌剑,其发如箭,我们失意时候是失神落魄近死之心。


轻轻语庄周(七)齐物论之萌与明( 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庄周   黄帝内经   形如槁木   佛家   成见   喜怒   庄子   争斗   情欲   喜怒哀乐   生机   日夜   秋冬   消耗   身体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