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时不管孩子,13岁管他身累,23岁还要管心累

刚刚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位妈妈在抱怨,孩子23岁了,早上起床还要不停的催,早饭不叫他不吃。孩子不吃早饭为娘的看着心疼,催孩子吃早饭为娘的心累。什么事情都要等着妈妈在后面叫,那个累啊!


都说每一位拖拉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位焦急的妈妈。


23岁的年龄还需要妈妈操心,这个妈妈确实很累。


妈妈不停的催孩子,这个快点那个快点,在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要上班的妈妈,碰到孩子磨磨唧唧,火不打一处来,但是发火又没有什么用,只好压着怒火,不停的在后面催,快点快点。


三岁时不管孩子,13岁管他身累,23岁还要管心累


长期以往,做父母的自己习惯了催促孩子,孩子也习惯了被催,而这样的结果会让孩子觉得,反正什么事情没做,妈妈在,他会催的,也不用自己操心,自主性也慢慢消失,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


习惯也真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一旦形成某种习惯,我们真的很难去改变。


在生活中长年累月的催促孩子,父母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一方面我们习惯在这样子的模式里面,很难从原来的位置跳出来去考虑这件事情。另一方面,背后的原因是自己的焦虑与无耐。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仅是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脾气,更要去改变自己!如果父母不先改变自己,不改变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孩子真的很难改变。


孩子的成长环环相扣,父母的养育也是如此。


3~7岁是孩子建立习惯的最佳时机,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习惯就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有些习惯甚至影响整个人生。


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给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习惯行为模式,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很多父母会觉得带孩子的过程中很累很辛苦,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操心。


再大一点,就像前面的妈妈,不仅仅是身累更是心累,觉得孩子的事情是一辈子都操心不完,而且孩子还不当做一回事。


不少父母会觉得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习惯,等到上小学之后才发现孩子已经有很多不良习惯。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两面性,就如同托马斯故事里的双头火车,是往正向行驶还是走向负面,那根火柴在父母的手里,孩子的走向取决于父母根火柴投向于哪一边。


0-3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足够的陪伴,这是他们人生的底色。


3-7岁,是探索边界,建立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六七岁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如果父母在这几个年龄段多一点用心,多一点投入,把孩子的地基打好了,后面建立起人生的高楼是自然而然的事。


最怕的是在该陪伴的年龄不陪伴,该教育的年龄不教育,等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却还在做着养育孩子三岁时该做的事。结果父母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却成了“巨婴”。


养孩如种庄稼,最佳的时机播种,也收获在最美的季节。


分享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托马斯   孩子   长年累月   环环相扣   早饭   操心   火柴   走向   年龄   父母   习惯   阶段   妈妈   模式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