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这些就大概认识了病毒

昨天写作的病毒的自述,反应平平,估计大家不是很能接受那种风格,今天就病毒的一些基本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

知道了这些就大概认识了病毒

病毒的原意是“毒素”泛指一切可引起传染病的液体状物质,与细菌、真菌不同的是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核心(DNA或RNA)、蛋白质衣壳,有些病毒衣壳外还有包膜,所以有些人更简单粗暴地将病毒认为就是“一包基因”。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内,这句话是说病毒离开宿主不会单独存活太久,在室温条件下这个时间是数小时甚至更短,所以环境中如空气中、物体表面等一般是不会有病毒的存在的,打个喷嚏会喷出体内的病毒,但不会存活太久,必须尽快找到下一个合适的宿主,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和能量,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已知人类传染性疾病75%是由病毒引起,95%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所致。

病毒的体积很小,小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至数万倍才能看到,因为它是用纳米来计量的,最大的病毒直径约300nm,最小的病毒直径约20nm。病毒的形状多样,大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呈弹状、丝状、砖块状、杆状、蝌蚪状等。

病毒的增殖:

因为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所以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也就是宿主细胞内,由宿主细胞提供病毒繁殖的一切物质,如酶、能量、原料和场所。那么病毒是怎么入侵宿主细胞呢?主要通过以下五步:

病毒感染人体需要经过5个步骤:


知道了这些就大概认识了病毒

1、吸附: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衣壳或包膜表面的某些蛋白分子)与宿主细胞表面的某些特异受体结合。

2、穿入:进入宿主细胞内,没有包膜的裸病毒通过吸附的宿主细胞膜内陷而进入胞内称为胞饮;带包膜的病毒如冠状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而进入细胞内。

3、脱壳: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在细胞溶酶体酶的作用下,使衣壳蛋白水解,露出病毒的核酸。

4、生物合成:病毒根据本身带有的遗传信息利用宿主细胞内物质合成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

5、组装与释放:合成的病毒核酸与病毒蛋白组合成更多的病毒,然后释放出去,病毒 释放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组装好的病毒干扰正常宿主细胞的功能,宿主细胞破裂坏掉,病毒流出;二是组装好的病毒向外突出与细胞膜和核膜一起构成包膜,然后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脱离宿主,这时宿主细胞可以不被破坏;三是通过细胞间桥状结构,病毒直接从一个细胞传到另外一个细胞。

病毒的分类:

按照宿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细菌病毒,与人类相关的是脊椎动物病毒。

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入侵部位和所致疾病特点将病毒分为: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肝炎病毒、皮肤黏膜感染病毒、肿瘤病毒、出血热病毒。

如今正在全球流行的冠状病毒其实是呼吸道病毒的一种,对于它我们很陌生、很恐惧,但是对于它的兄弟----“普通感冒病毒”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冠状病毒是一种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在结构上分为三层,最内层为核心RNA,第二层为蛋白质衣壳,最外层为包膜,因其包膜向外突出像一个个皇冠而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知道了这些就大概认识了病毒


在动物身上的叫动物冠状病毒,能感染人的叫人冠状病毒,常见的有四种,20%的普通感冒是由人冠状病毒引起,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包括现在正暴发的冠状病毒疫情是新发现的较为严重的人冠状病毒,至此人冠状病毒目前总共有7种。

病毒的传播方式(也可以理解成传染方式):

1、水平传播:如黏膜、皮肤传播,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粘膜传播。


知道了这些就大概认识了病毒


2、垂直传播:指的是母婴传播,如风疹病毒、单纯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所以围生期内尤其是妊娠头3个月内应注意预防病毒感染。

进入人体内的病毒如何播散?

1、局部播散:此类病毒不侵入血液,难以建立特异性免疫应答。

2、血液播散:比较容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冠状病毒在体内应该会通过血液播散。

3、神经播散:如狂犬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可以沿着神经进行播散。

什么叫隐性感染,什么叫显性感染?

根据病毒感染后有无临床症状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又叫无症状感染者(是不是很熟悉,电视老有报道):由于病毒数量少或毒力小亦或者机体免疫力较强,使病毒不能在体内大量繁殖。这样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病毒被机体清除,二是感染者一直不对其产生免疫应答(称为病毒携带者),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虽然没有症状但是不影响传染别人。

显性感染:即出现症状者,又可以分为急性感染(病程持续时间较短,数日或数周,痊愈后不再有病毒存在),和持续性感染(病程较长,数月、数年甚至终生)。

病毒感染有什么危害及其机制:

1、杀害宿主细胞,使相应的细胞死亡。

2、宿主细胞结构改变,进而影响功能的发挥。

3、形成包涵体: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是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会影响宿主细胞功能。

4、转化:又叫整合感染,易引发癌症,如乙肝引发的肝癌。但一些良性的肿瘤也是病毒引起的,如传染性软疣、乳头状瘤。

5、免疫损伤:不管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一面保护机体,同时又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6、免疫抑制:一些病毒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受损,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攻击。

7、危害母婴健康,说的是垂直传播,即母亲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流产、死胎、早产或先天性畸形。

病毒的防治:

1、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2、支持疗法:早期氧疗、适当激素、抗病毒药物、给以抗生素治疗可以防止病情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3、虽然疫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疫苗研制需要周期,并且必须要经过动物安全试验和疫苗保护性试验后方可应用到临床,从研制到临床应用需要很长的周期。

4、药物治疗:要求用于治疗病毒的药物既要进入细胞,还不能损害细胞,目前没有十分理想的药物,目前应用的药物主要是以下几类:

核苷类药物:

病毒蛋白酶抑制剂:

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被称为广谱的抗病毒药

基因治疗:

中草药:苍术、艾叶、胆南星、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大黄、贯仲、七叶一枝花、柴胡等

抗生素对于病毒没有抑制作用

环境消毒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破坏病毒的包膜,如脂溶剂、冻融。

二是使病毒蛋白变性,如酸、碱、高温或甲醛。

三是破坏病毒的核酸,需要注意的是灭活后的病毒虽没有了传染性但一般还有一定的抗原性,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也是制造疫苗的原因。

具体措施:

加热: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能良好生存,不同病毒对热的耐受性有很大不同,如乙型肝炎病毒需100℃10分钟才能灭活,但大都数病毒在56℃30分钟或100℃几秒钟即可被灭活,在室温条件下病毒数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就被灭活,所以在冬春季节,温度较低,病毒容易生长。个人理解从冰冷的三文鱼身上发现新冠病毒也许和这有一定的原因吧。

紫外线或电离辐射: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还是有作用的。

PH值:多数病毒在PH值小于5或者大于9时很快就灭活,故可以用酸性或碱性消毒剂对器材进行消毒。

脂溶剂与去垢剂:如乙醚、氯仿、丙酮、阴离子去垢剂以及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有包膜的病毒一般不会在肠道引起感染,也就是说冠状病毒在肠道内不易生存,就是因为肠道内有胆汁。

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碘、漂白粉、含氯消毒剂等都可以灭活病毒。

醛类和酚类:但甲醛对病毒的抗原性影响不大。

酒精:70-75%的乙醇消毒灭菌能力最强。


饮食建议: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提出了以下10 条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

1. 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

2. 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 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 1500ml;

4. 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 20 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 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6. 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 500 大卡;

7.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8. 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 7 小时;

9. 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 1 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10.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最后要提醒大家,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方式,所以尽量要吃好、睡好、心情好。

知道了这些就大概认识了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包膜   病毒   细胞膜   显性   宿主   核酸   机体   疫苗   免疫   蛋白   细胞内   细胞   结构   方式   冠状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