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4 | 月饼券的“多头博弈”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你有吃到过月饼吗?最近这几年来,我感觉好像送礼送月饼的人少了很多,那种月饼堆积如山的场景,都一去不复返。但是,中秋节没有月饼,感觉好像也说不过去吧。人是聪明的,我们何必自己保管月饼呢,还不如让它都继续存在店里,只要想去直接去拿就好了。为了方便人们送礼,商家就发行各种月饼券出售,一张月饼券等同于一盒月饼的价值,不论你是送礼的或者是收礼的,只要拿着月饼券到店家,就可以领到等价的一盒月饼。

今年中秋节前,我听一个亲戚向我们吐槽一件领月饼的“囧事”,单位送给他一张月饼券,他到了店家一看,排着长长的队伍,里边的工作人员说:“各位不好意思啊,因为我们的月饼供不应求,今天暂时领不到了,请大家见谅。”现场炸锅了!住得近的顾客还好,大不了明天早点来,但是有不少人是住的很远,他们从几十里的路专门跑过去,为的就是这一盒月饼。现在,月饼是领不到,要么空手而归,要么明天再来,你怎么着?为了一盒月饼,要多跑一趟,至于么?而且,哪怕明天来到,万一又没得领了呢?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市场,这句话不假!在这家店不远处,就有一大堆“黄牛”早已守候着,他们都在摇旗呐喊:“回收月饼券!”亲戚来了这一趟已经够折腾了,当然也不想明天再来过,所以决定这张票还是卖给黄牛罢了。那么,黄牛回收价是多少呢?比如,这盒月饼市场价是150元,黄牛的回收价大概是70元,给黄牛回收是巨亏的买卖。一听到开价70元,心都凉了!然后亲戚问下一个,他报价更低,65元!他问了几家,价格越问越低,再找回第一个人,最终报价55元!为什么不能按照70元回收呢?很简单,一下子月饼券这么多,供大于求,所以回收价格也得实时调整。你卖不卖?如果不卖的话,过几分钟,价格还更低!

博弈论4 | 月饼券的“多头博弈”


没办法,最后亲戚以55元的低价把这张价值150元的月饼券卖出去了。请问一下,这笔交易,他是赚了还是亏了?从情感方面,当然是血亏了;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一次来回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也不少吧。而且,月饼领回家以后,真的是发挥出150元的价值吗?还只是因为不服这一口气,因为被压榨的太多心有不甘而已?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它涉及了“多头博弈”,是消费者、黄牛和商家三者相互博弈的结果。

1 零和博弈:一方获益同时,另一方损失

博弈论4 | 月饼券的“多头博弈”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博弈开始研究,假设没有黄牛,就只是商家和消费者,这可以看做是“二人博弈”。在最好的情况下,消费者顺利地从店里拿到月饼回家,这就是双赢的局面。但是,事情往往没有这么简单。就比如说,消费者到店发现月饼缺货,今天是铁定换不成的。如果说,消费者生气了,把月饼券撕烂,这样的损失就是100%,商家就妥妥的收到了150元,而消费者就输得最彻底了。这样的局面,就是我所说的“零和博弈”,因为没有产生新的价值,只不过是消费者亏钱,商家赚钱了。


为了避免损失,现在局中新加入了一组成员,就是“黄牛”。黄牛可以做什么呢?消费者换不到月饼,钱就是100%的损失了。那么,能不能减少损失呢?正因为有了黄牛的出现,这个损失就没这么大了。这样子,黄牛和消费者就可以合作,黄牛出钱,消费者出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这么愉快地合作了!这样子,消费者虽然是有一部分损失,但他的损失也没这么大,至少还能回收一部分成本来。消费者没有这么多时间去领月饼,但是黄牛有的是时间,他们存期一大批的月饼券,就可以去跟商家愉快的达成交易,把月饼领回家,再按照低于商家的价格卖给另一批消费者,这总可以的吧?

这种情况,商家的如意算盘就打不着了,因为再怎么着,也得把月饼给到这些黄牛党,毕竟他们手上有一大堆的票,不给也不行啊。说到这里,都明白了吗?在这一场零和博弈中,黄牛党和消费者相互“合作”,就在博弈中赢了商家。

2 跟谁合作,第一个亮牌的很重要

我那亲戚得知月饼无法提取的时候,看到黄牛在吆喝,就知道了一条路:可以把票卖给黄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卖出去多少钱,卖给谁呢?一开始,谁都不知道应该按照多少价格成交比较合理,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卖得越高越好,巴不得能够拿回原价呢;但是,黄牛不是这么想的,他把券回收回来,还要冒着月饼卖不出的风险,所以一定要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如果没有利润,谁会做黄牛啊?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是谁专业谁报价。不论第一次报价多少,都未必是最终成交的价格,而是一个试探的价格。

博弈论4 | 月饼券的“多头博弈”


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心理价位,不可能抱有“原价出售”这样的妄想,但离黄牛的心理价位当然还是有一定落差的。当第一个人来询问回收的价格时,报出的价格是70元。作为一个消费者会怎么想?心都凉了!还以为至少可以拿回100元呢,没想到才这么少。这不奇怪,毕竟没钱赚的事情,谁做?你也可以不卖啊!当然,这个70元也是试探性地报价,然后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就有了大概的认知,再也没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可以挫一下他们的锐气了。但是,他们会想:70元也太低了吧,能不能再卖得高一点啊?于是,再多问几家,能不能让自己的损失少一点呢?

这时,其他的黄牛之间,是选择“竞争”还是“合作”呢?如果他们选择“竞争”,那么第二个可以让利,把价格报高一点,第三个也不例外,在这个基础上再高一点。这样的话,就真的是没完没了,因为消费者看到价格高了,就有“货比三家”的想法,希望能卖到一个好价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黄牛之间是选择了“合作”,他们都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就是当消费者离开问下一个的时候,就要把价格继续往下压。比如说,他问了第一个报价70,那么下一个就要报价65。为什么这么着?生意能否做得成没关系,但保证大家有饭吃,而不要把利润压榨到谁都混不下去!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我的亲戚问价的时候,都会越问越低,最终实在怀疑人生了,这个时候卖不卖好呢?黄牛们从他的表情、行为反应可以看得出来,他急着要把券出手的,只是找谁出手的问题而已。这个时候,就是黄牛和消费者的零和博弈。最终的结果,消费者为了避免“越问越低价”的尴尬境地,在55元的时候就出手了。因为,说得再多,也不如拿到钱入袋为安更加实在。在这个55元也许就是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再低也许就受不了了,因此就果断地出手。

3 商家同样也在博弈的局中

这一场月饼券的博弈,表面上看,都是消费者和黄牛在回收的价格中斗智斗勇,这场博弈是不是就跟商家完全没关系呢?当然不是!我们试想像一下,如果商家发行了10000张月饼券,是不是就一定生产了10000盒月饼呢?不一定!如果能够百分百吻合,那么就不会出现一大堆有券的人拿不到月饼的窘况,同时也没有黄牛什么事了。

博弈论4 | 月饼券的“多头博弈”


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情况,当然就是消费者到店以后,顺利地“灭券”,把月饼领回家。但是,发行了10000张月饼券,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一定会带走10000盒呢?答案是不一定!有的消费者,他的券都是别人送礼送给他的,本来他也不喜欢吃月饼,当他也不在乎这个钱,所以就不去领了,这样的人多不多?作为生意人,当然就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100%的满足,这样的话就会产生过量的剩余,到最后的结果,被迫要销毁。就比如说,实际上只有3000人到店“灭券”,那么还剩下7000盒月饼无人问津,这是不是造成很大的浪费?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是对月饼感兴趣,而是享受那种收礼物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商家做了一些统计,决定只生产2000盒月饼。收了10000盒月饼的钱,生产2000盒,他们感觉已经足够了,因为考虑到实际上不会有这么多消费者提货的。但是,“墨菲定律”还是发生了,据统计有3000人到店灭券,还缺1000盒,怎么着?只能加急生产呗!有不少消费者懒得等了,自然就把券转手给黄牛。在最后的时刻,实在还是供不应求,怎么着?为了企业的口碑,那就可以退票。黄牛们从低价收购回来的票,都可以纷纷到商家那里退回,这个差价也够他们喝一壶了。

在这场博弈中,商家真的亏了吗?当然没有!因为,他已经提前收了10000盒月饼的钱,但并不需要生产这么多盒月饼,当然最后是退了一部分,但总体算来,还是比卖10000张票生产10000盒要划算多了,因为真正做到了按需生产。所以,在这场多人博弈中,商家表面上看是“煮熟的鸭子飞了”,但实际上成本更低,赚得更多。

OK,今天的内容我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我是通过用月饼券的案例,来说明了三方博弈中,每两方之间是如何博弈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三方博弈你只要是参与其中,想成为一个彻底的输家都很难,除非你是完全放弃博弈,才算真正输了。好了,关于《博弈论》的主要内容就分享到这里,还有最后一篇,我再给大家解析博弈论的几个主要的定律,我是@狂人先生,下一次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月饼   低价   多头   供不应求   黄牛   亲戚   出手   损失   利润   消费者   成本   明天   感觉   商家   价值   博弈论   价格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