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知识分子”:鲁迅的历史选择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与世长辞,在他离去之前,留下这么一句话:“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然而,他已经离开我们84年了,我们能够真的做到这一点吗?答案是“不能”。鲁迅先生最后10年,是在上海度过的。

“真的知识分子”:鲁迅的历史选择


我们研究一下鲁迅先生的人生轨迹:自从弃医从文以后,在1907年,年轻气盛的他,写出了《文化偏至论》,提出“立人”的思想,成为了鲁迅思想的底层逻辑;在1919年,写出《狂人日记》开启新文化运动的篇章,正式开始“呐喊”;呐喊一段时间,发现理想和现实相距甚远,于是就开始感觉到“彷徨”;这还不是他最绝望的是,更绝望的是,他写出来的作品,并没有真正帮助到底层的人们,相反他本人还一度陷入中年危机,此时此刻他充满负能量,写出“野草”作自我反省;在那之后,他发现之前写的作品“派上用场”了,但并不是帮助底层的人们,而是频繁的“躺枪”,被别有用心的人去利用。怎么样,鲁迅一生够悲剧了吧?

当然啦,作为专业研读鲁迅,并不是这么理解的,我是站在最通俗、接地气的角度,为你解析鲁迅这一生的事业发生了什么起起伏伏的事情。鲁迅先生不是出来打仗的,而是用笔杆子来战斗,所以他代表的是知识分子。在他人生最后的十年,他的思想基本上定型,从他的思想可以看得出,鲁迅先生直到离开的那一刻,对现实都是不满意的,都在笔耕不辍地反抗。他反抗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永远站在底层人民的角度,揭露出人们都看不出的乱象。他只负责发现问题,至于怎么去解决,就留给大众去认真反省了。

1 在繁荣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1927年,鲁迅先生到了上海定居,从历史上来看,当时的上海已经算是发达的一线城市了,当时如果你是土豪,在上海真的活得非常地滋润。我们对比一下,现在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景象,如果你是一个成功人士,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哪里活得不滋润呢?那时有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一般的人都看不出来,但是鲁迅就看出来了!

他老人家看到什么?正是因为成功人士巨大的诱惑,让大量底层的大众都有想做成功者的欲望,不计一切代价往上爬,企图爬到金字塔顶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鲁迅先生看来,都是对底层人民的一种教科书式的欺骗。那些做着发达梦的人,苦活、脏活都争着做,甚至为了抢单,跟同伴争起来了。他们都以为,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同事都是敌人,只要战胜他们,就可以脱颖而出,但是他们错啦。

我就拿现代的例子来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很多送外卖的骑手,他们为了抢单都不要命的跟时间赛跑,然后社会舆论就一边倒,说外卖平台这个制度不合理,给送餐员的时间不够多等。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哪怕给多一倍的时间,也就真的够用了吗?也许,给多一倍的时间,接单就会接多两倍,最后的时间更加不够用。但是,不论你再怎么刻苦耐劳,也只能是多赚点钱改善生活,哪怕你打败很多跟你同样竞争的人,就可以成功上位?做梦去吧!可是,当今偏偏就有这么一些心灵鸡汤,到底是谁发明的?当然就是这些通过奴役底层人们努力工作的人从而赚到钱的那些,只要他们好好干,这些人就躺赚了。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想要毁掉一个人,最好就让他们忙得没时间思考,鲁迅先生在《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说到:“必须刻苦耐劳,加紧生产……力谋劳资间的真诚合作,消弭劳资间的一切纠纷。”是的,这就对了,真正奴役人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巴不得每个人都996,然后再说“你不是为我打工,公司也是你的家,我们都是合作的关系”。原来,想要培养奴才,就这么简单!

说完了最底层的奴才,我们再往上一层看。假如说,这些不明真相的“996”勇士心甘情愿往上爬,到底谁得到好处呢?我们用一个工程项目来对比,他们属于搬砖的,而真正受益的就是包工头。包工头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对外就是要接项目,接到项目以后,就分派给兄弟们,好好干活,以后你也有机会像我一样,成为包工头。所有的包工头,都是画饼的高手。哪怕到了现在的文明时代,我们也会看到不少体罚员工这些野蛮的奴役手段,真的让人匪夷所思。但是,这些包工头如果接不到活,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他们对上也要去巴结,为了接单,就像哈巴狗那样讨好大客户,他同样是奴才。

在鲁迅先生《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里边提到的“聪明人”,也许正是这样的角色,他们也有主人,在主人面前他们就是奴才,但在奴才面前,他们就成了主人。他们既奴役别人,也会被别人奴役。“自己被奴役,同时也奴役他人”,这样的一个“人吃人”的宴席,在《灯下漫笔》已经妥妥的编排好了。除了这些“包工头”,还有一种奇葩的角色,就是“流氓”,他们没有任何信仰,但就会粗暴地说:“跟着我,包你有钱赚”,他们提不出任何理论,但是总有一些脑袋进水的人乐意去跟随。那就奇怪了,凭什么?现在不怕“没文化不可怕”,怕的就是“流氓有文化”,丢出一些歪理学说让你认同,像之前的成功学不就属于流氓的派系吗?

2 知识阶级面临的巨大挑战

作为知识分子的鲁迅,当然能够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要改变这个现状,真心不容易啊。不要说在当年没解决,即使到了现在,这问题依然还是“未解决”。奴才还有,而且还是变本加厉的裂变;包工头也有,只要是做过奴才有了一定经验的人,就自成一派做包工头了;流氓更加有,通过搜刮包工头的好处费,让他们可以安全地混下去,就能够奴役到更多的人。

知识分子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作为知识分子,当然不需要做搬砖等粗重活,但是他们有一支笔,那可以轻松地写写文章。知识分子也是人,他们也需要生存的吧,生活来源怎么解决?当然就要有收入啊!这就对了,很多的奴才主,就会请到知识分子,帮他们写写软文,最好搞一些“控心文案”,用来控制奴才们的心。知识分子写的文章,表面上看都是站在奴才们的角度去写,其实也是在控制他们的心,让他们好好跟着主人混,这就对了。一次尝到甜头以后,就会继续写,哪怕昧着良心去写作也在所不辞,因为他们写的“控心文案”赚到盘满钵满。

诚然,并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是昧着良心写作的,那么是不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没问题了呢?非也!正因为他们不附和于任何一派的奴才主团队,最后就会被孤立起来,他们写的内容都变成了“异端学说”不被待见。纵使他们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是无法迎合大众的眼球,要么就是阅读量和展现量惨不忍睹,要么就是被大众当做忽悠。所以说,好人也难做啊!

3 知识分子也不断“踩雷”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里边有几篇文章,比如《辞“大义”》《反“漫谈”》等,也不断地吐槽了自己“躺枪”的经历,本来他和陈西滢是站在对立面的,却被“躺枪”成为跟陈西滢是战略合作伙伴,真的“神”和“鬼”都是他,够奇葩了。所以,他就有了“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是的,既然写出来的文章都“躺枪”,那真的是在是让他老人家无语了。

有一个工头在背后鞭打我,无论我怎么起劲地做,也是打,而我回头去问自己的错处时,他却拱手客气地说,我做得好极了,他和我感情好极了……”鲁迅先生吐槽的这句话,你有没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多人就是这样,表面上就对你毕恭毕敬,非常崇拜你;但只要你一转身,就对你放冷箭。说实在的,我从事培训这几年来,这样的事情我也司空见惯了,到底别人对我说的话是否认同,也不要妄加结论,还是客观分析更靠谱一点。别人说你好的话,听听笑一下就好了;别人放你冷箭,同样是一笑而过吧。

还有一点,就是知识分子会被利用。前面我讲到了,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钱包,被那些奴才主利用,这个不奇怪;但是,即使是没有收到钱,也会有被利用的可能。很简单,我们就在看朋友圈,是不是经常看到有人发“鲁迅说”,然后就一大堆的心灵鸡汤。鲁迅先生还真的不是躺枪,而是隔着时空中枪呢。发这些心灵鸡汤时,给鲁迅先生稿费了吗?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真的是费尽心思去挖掘素材,所以很多知识分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缘无故被利用了。

最后,我们要传达的知识,必须要有可操作性,让大众一看就明白,然后就采取实际的行动。说实在的,我现在就正在试图完成鲁迅先生这个还没完成的愿望。也许在大家的心目中,鲁迅的思想都是太过高深,我们都难以理解。但是,这并不是鲁迅先生的本意,因为鲁迅的作品,是写给社会底层大众看的。所以,比起高冷的解析,我更偏好于下沉市场,把鲁迅的思想用通俗的话解析出来,下沉到群众中去。虽然鲁迅先生离开我们有84年,但从那一刻开始,全中国又有千千万万个鲁迅诞生,把这个精神传承下去

结语 永远的批判者

在1936年9月,鲁迅先生病情恶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于是写下了《死》这篇文章,表达出他对人生的看法,以及生死看淡的精神。这篇文章可以看做是他的遗书,通过本文得知,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是一个批判者,在文中写道:“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好了,对于鲁迅先生最后10年的思想见解,我就解析到这里了,我是@狂人先生,在下一篇文章,我将会给你解析鲁迅先生关于生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生命的路》,一篇是《死》,两篇作品形成巨大的反差,让我们下一篇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鲁迅   知识分子   刻苦耐劳   包工头   奴才   大众   狂人   上海   底层   流氓   主人   思想   时间   作品   体育   历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