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案再开庭:这场象征性的对峙,到底能不能终结恩怨?

错换人生28年案再开庭:这场象征性的对峙,到底能不能终结恩怨?

姚策生母杜新枝

“错换人生28年案”再开庭,事由是:“许敏等人起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杜新枝侵权责任纠纷”。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在“不予立案”(刑事责任层面)的通报释出之后,除却“姚家人”(许敏等人)跟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还存有直接的民事责任纠纷(以杜新枝为代表的“郭家人”已经在“第一回合”维权时拿到民事赔偿,多数款项用于救治姚策),各方在法理层面的纠葛基本厘清。


只是当舆论层面的情绪郁结难以短时间内消散时,杜新枝还是被强行裹挟进侵权责任纠纷案。之所以这样讲,倒不是认为“姚家人”(许敏等人)把杜新枝列为被告完全不可取。而是在“法理真相”无法兑现“舆论真相”的情况下,双方的撕扯只会跌入两败俱伤的恶性循环陷阱里无法自拔。


按照许敏方起诉申请书上的说法:在起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中,由于姚策生母杜新枝隐瞒乙肝病史,导致许敏方抚养28年的养子姚策错失注射至关重要的乙肝疫苗,致其养子最终死亡,侵害了许敏方的权益,与本案正在进行的诉讼,具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许敏方认为,杜新枝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共同侵权行为导致了姚策死亡,杜新枝对于姚策的死亡应与医院承担连带责任。对此杜新枝的回应是:入院时未隐瞒乙肝病史,入院检查单上有显示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检查),但因医院管理混乱造成化验单丢失。


就以上双方的说法,最终法理层面到底会支持谁,还要看证据链和逻辑链更倾向于哪一方。因为综述“错换人生28年案”,比起最终的法理审判结果,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还是悲剧本身对两家人的伤害。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以血亲的边界论得失,可能“郭家人”更惨烈些(姚策病逝算最大的遗憾);当然要是综合性的看待双方的得失,可能双方都是遍体鳞伤,即便舆论上始终更站“姚家人”(许敏方)。因为在这次开庭前杜新枝也提到“网暴者们”,并且也是深受困扰(当然也有针对“姚家人”的“网暴者们”,不过就整体舆论氛围来讲,直接观感是针对“郭家人”的“网暴者们”好像更甚)。


这从杜新枝谈到自己的生活困扰以及姚策妻子熊磊患上“中度抑郁”就能看得出来(当然还有其它的困扰),而对于“姚家人”(许敏等人)来讲,虽然姚策的病逝也是永生之痛,但因有郭威的小家庭的弥合性补位,总还算不那么悲凉。甚至伴随着是非恩怨的远去,终归还是能找到“人间值得”的部分。


所以就“错换人生28年案”这次开庭来讲,更像是象征性的对峙,也就是在没有达成“刑事案事实”的情况下,民事责任纠纷层面总还是要“碰一碰”,“打一打”,以此彻底走向终结。不得不承认比起谁赢谁输,恩怨层面出口总还是要“找一找”可触的抓手。


据此而言,错换人生28年案这次开庭大概率算是恩怨终结的节点。毕竟“舆论战”也打过,“刑事案”也推动过,这次“民事案”层面彼此再“挠一挠”也就算不留遗憾。说到底,过去的总是要过去,活着的人终归要继续活着。


至于法理层面的认定,即便最终的结果双方都不满意,也只能汇入纷扰的舆论大潮成为悲剧的余音。而对于纷扰的中的“网暴者们”,无论是出于朴素的正义,还是出于道德的反噬,都要搞清楚:比起质疑和侵扰,可能悲悯本身更值得去唤起。


另外我们都清楚心灵的任务是理解所发生的事情,而理解按照黑格尔的看法,是人让他(她)自身与现实和解的方式。简而言之理解的实际目的是与世界达成和解。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如果心灵不能恢复平静和引向和解,它就立刻发觉自己置于与自身的某种交战中。


在这个问题上,错换人生28年案算是比较典型的实例。虽然就舆论氛围的观感来讲,总觉得“当事人们”也是身不由己。可实际上就根本性而言,还是源于“当事人们”的心灵不够平静、不想引向和解。


当然很多人会强调“这事没发生在你身上”,言外之意“不要轻易劝别人大度”。可实际上,这里所指的和解并不是说“当事人们”不可以互相指责,而是觉得在处理恩怨是非时最好保留“人的尺度”,也就是“最大限度的让人更像人一样面对是非”(无论是有理方还是无理方)。


就如汉娜·阿伦特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一书中所强调的:“在时间长河中就没有什么人为的连续性,对人来说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世界的永恒流转和生命的生物循环,因为恰恰是传统选择了、命名了、传递了、保存了、指示了珍宝是什么和有什么价值。”


基于此去看待“28年”的错失,“当事人们”到底是该为“错失”本身感到无限难过,还是该顺着“错失”已成的秩序继续坚实的活着,这确实的值得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纠错是之于朴素的血亲关系,但是如果把朴素的血亲关系奉为彼此伤害的由头,只能说28年后的“认亲”显得恶意十足。


所以对于“错换人生28年案”来讲,它除却是“当事人们”的永生伤疤,应该也算是现实社会下是非恩怨的典型存在。因为其中牵涉的真相实在太多,“当事人们”各有各的真相、“舆论围观者们”各有各的真相、法理审视和道德审视中各有各的真相。但是回到绝对定性的时候,也只能汇入法理层面的真相(依靠证据链和逻辑链定性),并且也只有如此才能终结这场旷日持久的人间风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恩怨   淮河   人生   血亲   法理   象征性   乙肝   错失   舆论   层面   是非   纠纷   真相   家人   河南大学   医院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