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1973年6月9日上午九时半,周恩来和几位外宾们的飞机徐徐降落在延安的机场。激动地走下飞机,踏上阔别26年的黄土地时,周恩来对欢迎人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又回到老家了!”这一次,周总理在延安经历了宝贵的二十二个半小时,其间只休息四个多小时。

周恩来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其间他几次想回来延安看看,但因各种原因都未能如愿。不过延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却始终牵挂着周恩来的心头。

回到延安,在交际处住下之后,周恩来也顾不上休息,开始打听当年的一些邻居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想看看他们。后来,他得知其中一个邻居住的地方不远,就叫人带他去看看。走进这位老邻居的窑洞,周恩来沉默了。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离开老乡窑洞时,一定要请老乡到他住的地方吃顿饭。主食是小米饭。 黄橙橙、香喷喷的小米饭端上桌后,周恩来却吃不下饭,只是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老乡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咀嚼香甜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的一颗泪珠从消瘦的脸颊上滚落了下来,滴在了饭桌上,随即他赶忙擦去,埋下头吃起了饭

这颗泪珠没能瞒过老乡,老乡看见总理落泪了,心里发慌,悔不该大口吃饭。因为内心惶惶不安,老乡也不敢再添饭了,但周恩来却坚持 要为他添饭,想让他再多吃一点。老乡最后也几乎是含着泪吃完了总理亲自为他填的这碗饭。

为何看到老乡的窑洞,周恩来会突然变得沉默?吃饭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的眼泪落了下来?

战斗在延安

延安是红军长征到达山背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十几年的辉煌。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曾经长期在那里战斗和生活过,有着浓浓的延安情结,对延河水,宝塔山怀有深厚的感情,视其为“老家”。

1970年1月,邓颖超陪同外宾去延安参观结束时,延安人民想带点礼物给周恩来,就把2斤小米用一个小布口袋装起来,送给邓颖超。邓颖超在付了钱和粮票后笑着对大家说:“延安的小米,恩来同志见了一定很高兴。吃上延安的小米,就像回了一趟老家。”

“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4月25日上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和红军驻西安办事处秘书孔石泉以及周恩来的随从副官陈友才等几位同志,带着二十多名警卫人员乘坐一辆大卡车由延安出发去西安,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但卡车行至延安以南三十余公里的劳山上一个拐弯处时,突然遭到了200多名装备精良武装匪徒的伏击,密集的子弹朝卡车射来。听到枪声,周恩来知道中了敌人的埋伏。他沉着镇定,疾速跳下汽车,立即指挥战士们,利用车门和轮胎作为掩护,坚决勇敢地抵抗敌人。

但因为敌众我寡,火力也很是悬殊,没过多久我方就伤亡过半。周恩来的副官陈友才,在已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仍旧临危不惧指挥战斗,以掩护周恩来向后山突围,很快就壮烈牺牲。在陈友才等人掩护下,周恩来才能得以顺利脱险。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第二天,他又不顾疲劳,平静地奔赴西安,直到5月中旬,才和其他几位当时在山间脱险的同志们一起到达了西安。在红军驻西安办事处周恩来和其中两位,红军副总参谋长张云逸、红军驻西安办事处秘书孔石泉照了一张相做纪念。

此后,周恩来一直把这张照片珍藏在身上,一直到1976年他去世后,人们在帮他换衣服时,从他随身的左上衣口袋里发现了这张发黄的照片。照片的背后,周恩来还写上了八个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简简单单一句话,表达了他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为保护他而牺牲的同志的深切怀念。1970年1月,邓颖超重新回到延安时,按照周恩来的嘱咐,与当地同志一起查探了陈友才烈士的坟墓。但反复核查后,只知道是在延安的清凉山上,无法确定是哪一座坟墓。

1973年周恩来回到延安,再一次要求延安的同志去查寻陈友才烈士的坟墓,他动情地说:“陈友才是个好同志,作战勇敢,他是替我死的,找到了坟墓我应当前去祭奠。”周恩来还深情地说:“我一生遇到过许多危险,在延安劳山是最危险的一次。”

建国以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为国家的建设日夜操劳,但他却始终都没有忘了延安,总是关心着延安的发展,延安人民的生活情况,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不要忘了延安。”

1968年初冬的一天,周恩来的侄儿周秉和,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报名去延安插队。当时的周恩来因为工作太忙,一般不会客。可当他知道侄儿报名去延安插队的消息后,破例请周秉和来家里吃饭,亲自为他送行,可见他很重视这件事。

吃饭时,周恩来对周秉和说:“插队是你自己定的?好!”然后笑了起来,一字一句地说:“我们支持你去延安。”

吃饭时,周恩来还继续对他说:“陕北是毛主席领导我们生活战斗了13年的革命圣地,陕北民风纯朴,群众忠厚善良,我已经 20 多年没有回到过延安了,对那里的情况了解不多了,对你能到那里插队生活,我和你七妈(指邓颖超)坚决支持。”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邓颖超给了周秉和一些钱,让他去买台收音机,以便在山沟里也能随时了解国家大事。1969年底,去了延安近一年的周秉和回京探亲。周恩来在百忙中两次找他谈话,向他了解延安的情况。

他们首先谈到,延安人民的生活还很苦,时而可以看到从榆林农村来到延安城要饭的老乡。延安当地的老红军常常回忆起毛主席在延安时的生活,说现在的生活不如毛主席在时那样好……周恩来听完这些之后,心情非常沉重,尤其是当听到延安还有要饭的老乡时,十分吃惊,脸色也变得很不好。

这次谈话后不久, 周恩来就随即召开了一场座谈会,后来又亲自接见了座谈会的全体代表,他心情沉重地说:

“从1935年到现在35年了,全世界都知道延安,可现在的延安呢?。1947年主席离开延安,是最后走的,敌人离我们不到20公里,我们走的时候,只有100多人。主席一直是同延安人民同患难的。我说这些也是忆苦思甜吧!全国解放20年,北京这样好,延安那样穷,怎么行呢?主席在延安时,家家还有余粮,现在还有要饭的,老乡家里还吃糠,这怎么对得起延安人民?对不起啊!”

听到总理这一番话,现场的干部们都被他对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同时也十分内疚和自责,难过地低下了头。

周秉和在延安农村生活、劳动了四年多,因表现突出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周恩来要求他学好知识后再回延安为人民服务,并亲自嘱咐周秉和:“已经跟你们的书记说了,他欢迎你毕业后回延安搞建设。”

重回延安

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专用飞机在延安飞机场降落。当时恰逢越南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并且提出要到延安去看一看,正和周恩来的心意,于是便欣然答应了。他感慨地对外宾们说:“自1947年离开延安后,26年了,一直没有回过延安,我也很想去看看啊!”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早晨10点,周总理走下专机踏上延安的那一刻,到次日早晨8点乘专机离开,周总理在延安停留了短短的22个小时。走下飞机,周恩来激动地向延安地委领导,和前来欢迎的群众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又回到家里来了!” 对于这块红色的土地,周总理既熟悉又陌生。

按照礼仪,周恩来先陪同越南外宾到延安宾馆下榻,而后他谢绝了住延安宾馆的安排,住在了条件较差的延安干部招待所。来到招待所,周恩来也没有稍作休息,而是赶紧同延安的负责同志交谈,了解延安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延安之行第一天的午餐桌上,周恩来是和省、地方的几位同志们边吃饭边谈延安的工作的。他首先问到生产情况,同志回答:“有几个县旱象严重,小麦不太好,不少地方地方麦子生了黄锈病。”周恩来听到后立即问:“防治怎么样?是怎样引起的?是不是引进品种造成的?”地方同志们一一都耐心地回答了。最后周恩来不忘指示,要好好研究研究。

接着他又询问了群众生活情况,群众的口粮有多少。负责的同志回答已经做了安排, 农村供应了4000万斤。周恩来听到后,深情地说:“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午饭后,随行的工作人员知道总理身体不好,特别是警卫局的领导, 已经知道总理身患绝症,就劝他休息一下,但周恩来却摇了摇头,执意不肯休息,而是来到了宝塔山上。转到山崖边时, 远远眺望延安城,周恩来忍不住感叹道:“延安变化不小啊!”

上山时,外宾正好被安排去其他地方参观,没有同来。周恩来不让惊动延安的保卫部门,山上就没有实行警戒。但山上还有其他游人和老 乡在。期间,一个学生模样的后生一眼认出了周总理, 便立即兴奋地大叫:“总理来了,总理来了!”

这一喊便马上惊动了四方人们涌了过来,都想亲眼看一看总理。警卫人员拼出浑身的力气,好不容易让周恩来上了汽车,可他却执意不让 关车窗,还将手伸出窗外和群众握了起来。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回到驻地,周恩来发现警卫们有的把鞋都挤掉了,浑身也都是泥水, 连忙过来拉起一个战士的手说:“对不起,我给你们闯了祸。”

周恩来在延安枣园住过许多时日,这次他陪外宾故地重游,情绪格外兴奋,走一路说一路,几十年前的事他都记得,那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都住在枣园上面的窑洞里,一人一个院子。刘少奇的窑洞没有牌子,草长得很多。 周恩来走到这里,站了下来, 看了许久。

走到枣园下面的平房前,讲解员指着两间房子说:“这里是周总理的秘书居住的房间。”“不对,这是陈伯达住的房间。”周恩来当即更正讲解员的介绍,“是谁住过,就是谁住过,要尊重客观历史。”

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已经在当地传开,延安的老百姓都想见他一面。因此,从宾馆到凤凰山革命旧址这段不到千米的距离,很快就已经被延安市民围得水泄不通,以致于在周恩来在陪外宾一行参观时,连汽车都无法通过,最后不得不走由武警战士保护的特别通道。

一路上,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顶点。周恩来先是陪同外宾们参观了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等几处革命旧址,随后又又同当地负责同志开座谈研究工作。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从下午3点开始,周总理陪外宾参观,一直到下午6时返回住处,在此期间,他的车多次被群众们围堵,在延安大桥一堵就是20多分钟。

但每到这种情况时,周恩来都要掀开窗帘向群众挥手致意。事后他总是笑着说:“延安人民有挡车的习惯。”他所说的挡车习惯,是1945年10月毛泽东从重庆返回延安时,延安人民欢迎毛泽东归来的情形。而这个习惯恰恰是对周总理重回延安的欢迎情绪的表露。

老乡家吃饭时落泪

后来,周恩来见到了边区劳动模范杨步浩,他握着杨步浩的手,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然后问道:“你和你的老伴身体都好吗?”杨步浩回答:“都很好。”接着又问:“今年天气旱吗?”杨回答:“比去年好一些,生活也比过去好了。中央对我们延安很关心。

周恩来深情地说:“延安的土、延安的水哺育了我们,我们对你们关心还远远不够。”一番交谈后,周恩来同杨步浩一起合了影留念。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在杨家岭,周恩来很想见一见当年的老邻居,却发现家家户户紧闭大门,一个人影也没有。经周恩来再三追问,陪同他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才说了实话:“乡亲们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老乡们怕被外宾看见丢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脸面,不如白天都躲出去,晚上再回家。”

周恩来一听,泪水夺眶而出沉痛地说:“我们国家建设这么多年了,老区人民还过着这么贫困的日子,我作为一个被延安人民哺育出来的革命战士,还是一个国家的总理,怎么对得起延安人民!”说到这里,周恩来忍不住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后来,他听说一个邻居住的地方不远,就叫人带他去看看。走进这位老邻居的窑洞,周恩来再次沉默了,眼前的贫穷生活现状,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虽然老乡一再说,他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可是周恩来却没法松开他的眉结。

晚上10点,周恩来找来延安地区的负责人谈话,会议室里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周恩来以沉重的心情说:“延安有些地方的群众生活,现在还赶不上当年。杨步浩也给我说,现在没有当年延安时苦了。我说你们那个公社现在并不怎样好,他们都是些头面人物,见了领导说好的,有意见也不说。”

说到这里,周恩来有点不高兴地批评说:“我想给延安的父老乡亲讲几句话,也不让讲,不知道这是谁决定的?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了我们,全国解放24年了,延安人民的生活还这么苦,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在延安你们不让我讲,在西安我还是要讲。”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陕西省、延安地区的领导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周恩来还询问了延安地区的耕地情况。这时,墙上挂钟的时针已指向凌晨1点周恩来抬头看了看挂钟,说:“今天耽误大家的休息了。总之,首先要花大力气把农业搞上去。”

谈话结束时,已是10日凌晨1点多了,临走时,周恩来与大家一一握手,并且最后一次叮嘱:“一定要把延安的生产搞上去,一定要下大力气。”每个人认真地都点头答应了。

当年参加接待工作的刘民立,后来曾回忆说:

“这一天,周总理整整工作了18个小时。我看到周恩来疲倦的身子,实在不忍心打扰总理,故意走在最后。但总理看到后仍然站在门口等我,我的心几乎碎了。”

周恩来的摄影师也对当晚有深刻的回忆:

“总理在自己的房间和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谈话,从晚上10点一直谈到12点,还不见人出来。警卫们在门外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见人走出房间。大家进房间,想安顿总理睡下。我也悄悄地跟了进去,一进门就不由得停下脚步……总理阴沉着脸,眼神发直,情绪低沉,好像非常难过,呆呆地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

周恩来究竟在沙发上坐了多久,谁也不知道。招待所值班的服务员只看到,鸡都早叫过了,周恩来房间的窗户上还亮着灯,直到凌晨3点多,灯才熄灭。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第二天上午,周恩来在离开前,请他去看望的老乡到自己的住处吃了顿饭。这顿饭的主食是小米饭,饭端上桌后,周恩来的眼眶却红了,他吃不下饭,默默注视着老乡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紧接着眼里的泪水就从他消瘦的脸颊上落了下来。

看见总理落泪了,老乡也不敢再继续添饭了,但周恩来却坚持要为他添饭,让他再多吃一点。此时,我们也终于明白,周总理此时的落泪,可能就是想到了当年延安人民在最艰难的时候,用小米养活了他们这群革命者,做出了很多的牺牲,可是如今却依然让他们过着苦日子, 越想越觉得愧疚

来到延安时,周恩来是怀着激动地心情,开心地说:“我回来了!”而离开延安的最后一句话,却是:“等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只要我不死,你们粮食翻一番的时候,我一定回延安来祝贺你们!”

事后,延安的同志们才得知,周总理在1972年5月就已经确诊身患癌症了,病情也是不允许沾酒的。然而,为了用陕北老乡喝酒击掌的民俗,激励延安人民发扬战争时期那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加快建设的步伐,周总理当时也早已经把自己的病体置之度外了。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重回故乡和老家,竟成了总理与延安人民的永别。

尽管周恩来因病再也没能回延安,但是他对延安“老家”的感情却是非常深厚的,浓浓的延安情结一直萦绕着他。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周恩来病重期间,还吃了延安的红枣,念着延安和延安人民

周恩来去世后,《周恩来选集》出版了,当时一共有3万元的稿费,邓颖超考虑到周恩来生前一直惦念着延安人民的生活,便不留名地把这3万元全部送给了延安老区的人民,表达了他们对延安“老家”难以忘怀的一片深情厚意。

在三年后那个料峭的早春,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全国人民。一直到离开前,周恩来总理的内心都一直装的是人民群众,也期盼着看到全中国发展起来,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那一天。尽管他也不能再次回到延安了,但他在延安曾度过的紧张的22个小时,却永远清晰地留在延安人民的记忆中。

周恩来重回延安,停留22小时,和老乡埋头吃饭时为何突然泪落碗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周恩来   延安   枣园   陕北   老乡   大口   窑洞   外宾   西安   警卫   小米   总理   群众   同志   小时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