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毛泽东一生都不善饮酒,也深知自己的“酒量”以及酒精的危害性,所以一直都反对喝酒。不过虽然不喜欢喝酒,但在一些场合当中毛泽东依然会少酌一些,毕竟“无酒不成席”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而其中一次喝得大醉的情况,也侧面让人感受到了毛泽东方方正正,真诚直率的性格特点。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在最后的谈判结束之前,蒋介石举办了一个招待宴会,席间,蒋介石频频举杯。很快,蒋介石就来到了毛泽东的面前,举杯向他敬酒。毛泽东礼貌地和蒋介石碰了碰杯,说:“为蒋先生长寿,干杯!”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不过他随后喝酒的时候,只是用嘴巴象征性地沾了一下杯口,周围的国民党官员发觉后,觉得蒋介石很没面子,便使劲儿地劝毛泽东把杯子里的酒都喝光。但毛泽东却总是回一句:“我不善饮酒”后,始终都没有喝。这也是毛泽东的性格,不逢知己酒不香。

毛泽东不善饮酒不假,不过并不是真的一点酒都不喝。在谈判的间隙,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会的名义宴请毛泽东。毛泽东一进门就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在宴会上,作为主人公之一的鲜英,要尽地主之谊,特意拿出了一坛封存多年的家酿枣子酒。

原本不爱喝酒的毛泽东,看到这坛酒之后非常高兴,说道:“特生先生献宝,我不胜此物,但今天一定要领这个情,一醉方休。”一句话引得满堂欢笑。

宴会开始时,张澜引用了李白《将进酒》里的一句诗来首先举杯,并敬向了毛泽东:“会须一饮三百杯!”毛泽东听了之后,也立即引用陶渊明《饮酒诗》里的一句回敬道:“且共欢此饮!”之后两人才碰了杯,一饮而尽。

喝了一会儿之后,因为大家也都知道毛泽东的酒量,于是开始奉劝他随意即可。但毛泽东却越来越尽兴,坚持“舍命陪君子”该喝的酒一滴不剩,酒宴的气氛一直都很热情欢快。那天,毛泽东喝了不少,也是生平第一次大醉而归。

宴会结束之后,毛泽东还不忘记勉励大家:“今天我们聚会‘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最后,特园的主任拿出纪念册,请毛泽东题词留念,毛泽东写下了“民主在望”四个字,然后对大家说道:“道路尽管曲折,前途甚是光明。”

虽然大醉,但毛泽东和所有民主人士都很是开心高兴。毛泽东喝酒,也和他做人的性格一样坦率,要么不喝,要么真喝,绝不虚与委蛇。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对茅台的独特情缘

茅台酒是国酒,是政治酒、外交酒、文化酒。一代伟人毛泽东虽然不喜欢饮酒,但对茅台酒却很特别。而且在早期的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多次饮用过茅台酒。

1935年3月15日,红军准备在茅台镇三渡赤水。16日早上,红一军团袭占茅台镇,刚挺进镇子里,总政治部的一张布告也紧跟着过来了:民族工商业是属于我军保护对象,茅台酒酒好质佳,我军只有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和酒坛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

毛泽东、朱德看完以后,立即派警卫员用四块银元,向茅台酒厂老板买了两竹筒散装茅台酒,一起庆祝娄山关战役、遵义战役的胜利。

随着冲锋号响起来,毛泽东等人乘着酒兴,来到下场口黄桷树下的渡口,老船工正等在那里,然后背起毛泽东上浮桥,过了赤水河。渡过赤水河的当晚,船工还接毛泽东一行人到自己的家里住了一晚上,并拿出茅台酒招待他们。

第二天,老船长又帮红军带了一段路。临别时,毛泽东为了感激他,给了他一些路费,并给了他妻子一副银手镯。当时,老船工并不知自己招待的红军首长是毛泽东。直到 1958 年,毛泽东警卫陈昌奉到这里一带调查,看到他拿出的毛泽东照片做比照后,老船工才知道自己背上浮桥的首长是毛泽东。

除了饮用茅台酒之外,红军们当时还找到了一种用茅台酒解除将士铁脚板疲乏的良方。解放后,朱德曾动情地回忆道:“长征过茅台镇时,当地群众捧出酒来欢迎我们。战士们用它擦脚和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治疗泻肚子,解决了我们缺医少药的困难。所以,红军长征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议员来到延安访问。第二天,毛泽东专门用茅台酒来设宴请大家吃饭,周恩来陈毅等人作陪。席间,陈毅提议饮酒联句,大家赞同。毛泽东率先开口:延安重逢喝茅台,周恩来接着续上:为有嘉宾陕北来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黄炎培念了自己过去诗中的一句:是真是假我不管,陈毅听了,也念了黄炎培过去诗中的一句:天寒且饮两三杯。由于黄炎培的这首诗在延安广为人知,所以毛泽东听了两人用旧诗句之后,连说:“不算,不算,从头再来。”

接着毛泽东便重新起首句:赤水河畔清泉水,周恩来依然第二个:琼浆玉液酒之最。黄炎培接句:天涯此时共举杯,陈毅举杯一饮而尽,作出最后一句:惟有茅台喜相随。众人听完了之后,忍不住一起鼓掌,相视大笑了起来。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时候,为了在国际上可以争取到更多有利的生存环境,于是毛泽东便决定亲自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12月6日晚上6点,毛泽东乘坐火车,踏上了去到莫斯科的专列上。与此同时,一列装满贵州茅台酒、还有一些青菜和水果等等、总重量达两万多斤礼物的火车,也一同开往了苏联。

12月16日中午12点,毛泽东一行人终于抵达了莫斯科。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七十寿辰,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代表都来到了毛泽东,并纷纷前往祝贺。毛泽东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送给了斯大林。其中,茅台酒则作为国礼相赠。斯大林十分高兴地接受了。

同时,斯大林也同样准备了厚礼回赠毛泽东,这些礼物中就有“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吉姆牌高级小轿车。毛泽东也欣然接受,在1950年1月24日结束访问回国的时候,毛泽东和这些回赠礼物一起,准备乘火车回国。出于对斯大林一番盛情的尊重,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就改乘斯大林赠与的汽车出门了。

此前,毛泽东一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车,时而乘坐那辆战争年代用过的美制中型吉普车,时而乘坐原国民党政府官员留下的各种式样的轿车。在国产“红旗”高级轿车问世之前,毛泽东一直乘坐着的都是斯大林送给他的两部轿车。当时,一些深知内情的同志常常以玩笑的口吻指着汽车说:“毛主席的汽车来得划算呢,是用茅台酒和大白菜赚来的!”

1956年6月1日上午,毛泽东登上了停泊在汉口王家巷码头的“永康号”游轮。船到达金口的时候,毛泽东下水开始水畅游长江。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一共游了约15公里,直到沌口才上船吃饭。当时厨师杨纯清为他做了4菜1汤,这一餐,毛泽东还主动喝一小杯茅台酒,吃了一小碗米饭,其中的一盘鳊鱼则全部被吃光。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酒足饭饱后,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条幅,对杨厨师说:“杨师傅,我刚刚写了一首新诗,送给你要不要?不喝茅台酒,不吃武昌鱼,我是写不出诗来的。”这便是脍炙人口的毛泽东的一首著名诗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水调歌头·游泳》。不过,这首词在当时并没有公开发表。

除了这次游泳后喝酒,后来一次毛泽东则是在游泳前喝了一些茅台。1966年6月18日,毛泽东回到了韶山滴水洞,一连在这里住了十多天。6月24日上午,工作人员在韶山冲的水库大坝内,搭了两个临时的更衣室、一架下水扶梯。

湖南省委警卫队组织了10多人的游泳队,陪护毛泽东游泳。虽时当时是盛夏,但水库因地处幽静而林密的峡谷中,所以并不算太热。11点左右,毛泽东在随从人员和游泳健儿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水库边。

毛泽东在更衣室里更了衣,喝了一杯茅台酒,吸了一支烟,自由地舒展了一会身体,然后沿扶梯慢慢走入了水中,然后用手捧了一些水泼在身上,又拍了拍胸部,最后神态自若地用脚踩水,慢慢地下了水库。

在水里游了一阵之后,又换成仰泳,一直游到水库中央。他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我休息了。”然后就将四肢伸直,仰卧在水面上,就这样,毛泽东畅游了半个多小时后,工作人员拿来一张藤椅,然后请他上岸休息。

但毛泽东却仍旧没打算上来:“游过去,到水里休息吧。这里上面是夏天,下面是冬天,正好避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却毫无倦意。这一天,毛泽东游了近一个小时。

对茅台情有独钟的毛泽东,对它的生产也十分关心,1958年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的期间,原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陪同毛泽东去杜甫草堂。期间毛泽东就问到他:“茅台酒现在情况如何?用的究竟是什么神水?那么美,那么香?”周林回答说::“生产还好,水哪里是什么神水,就是长征四渡赤水,你走过的那条赤水河的水酿的

毛泽东听了后,笑着说:“原来就是那条赤水河酿制的,有那么多的水,何不搞个1万吨茅台酒?不过还是要保证质量的。”于是周林回去后,就对茅台酒厂领导说了主席的指示。之后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把茅台产量从70余吨增加到了1万吨。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酒逢知己千杯少

毛泽东一生当中,喝的最多的宴席,还是要数祝贺酒和庆功酒,并且在这样的宴席上,毛泽东也经常是豪爽地一饮而尽。

尽管毛泽东一直觉得“酒喝多了会误事”,但他毕竟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从他钟情于茅台酒就能看得出,在他高兴或者是痛苦的时候,还是喜欢饮一些的。

1942年,毛泽东拟定了一份为《解放日报》征稿的人员名单,商讨过后又亲自抄录,并按名单发出通知,请这些人员一起参加“枣园之宴”。

开宴的当天,大家都一起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席间大家边喝酒边谈,一直到夕阳西沉,月亮都升了起来,大家才尽兴地离开。不过其中一位诗人柯仲平却迟迟没走,似乎好像有些兴犹未尽,仍旧在埋头豪饮。

毛泽东看到后,立即叫警卫员送来三个碗,给柯仲平、舒群,还有自己斟满酒,说:“喝吧,老柯、大舒,酒逢知己千杯少……”然后又专门对柯仲平说:“你带个剧团,常年奔波他乡,辛苦了,这是慰劳酒,你就喝个够吧!”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舒群怕影响主席休息,便悄悄地写张纸条,劝柯仲平回去。结果却被眼尖的毛泽东看到,立即截下后笑着把它撕掉,挽留二人继续喝下去。直到最后柯仲平喝不下去了,三个人才算散席。

但柯仲平回家时,因为喝多了,骑在马上左右摇晃, 没一会儿就栽了下来,舒群看到后赶紧下马搀扶,一来二去之后,两个人都一起躺到了地上。毛泽东不放心他们二人,于是最后带着两个警卫员一路找来,把他们叫醒后,用汽车给他们送回了家。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适当的时候完全不会吝啬来畅饮的。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的心情极度不好。其中一天苦闷当中, 他请来了周小舟、田家英等人一起喝了一次酒。一开始,毛泽东只是想听听他们对形势的看法,几位同志与毛泽东关系密切,交谈时也是毫无顾忌,许多观点与毛泽东大相径庭。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但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毛泽东越听心里越难受,随后,毛泽东突然吩咐服务员:“来,我们喝点酒,以助谈兴。”服务员很快捧来了一瓶白酒,并且给众人一一斟上,毛泽东率先一饮而尽。

几杯酒下肚后,大家都逐渐借助酒后的胆子开始热吐真言。这位平时喝一些白酒就会有些醉的伟人,这次喝了好几杯却都没有醉,而是一直都在认真地思考着大家所以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1岁生日,一向不过生日的他这次却提前准备了一场宴席,而且还邀请了不少人来参加。除了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之外,还有几位为国家正在做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农民代表,知识分子等等。

吃饭时,邢燕子和董加耕坐在毛泽东的左手边,陈永贵和钱学森则坐在他的右手边。三杯白酒下肚后,毛泽东更显激动了,说了许多新概念,侃侃而谈。

散席时,毛泽东伸出胳膊一划,说道:“我是要坐到群众一边的。”这个手势富有震撼力,在他手势所划的线条内外, 一边是他自己,一边是几十年来与他浴血奋战、风雨同舟的战友们。这个生日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当中绝无仅有的生日。

解放后毛泽东就很少喝酒了,但也偶有例外。比如一次毛泽东设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壮行。席间,毛泽东频频举杯,不过彭德怀的酒量虽然不错,但此时因为肩负着大担子,所以不敢放松开怀畅饮。

宾主们一起喝过几杯酒之后,毛泽东笑吟吟地对彭德怀说:“老彭啊,我有一事相求。我这个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到朝鲜打仗去!”毛泽东指着毛岸英继续说:“抗美援朝,是政治局同志集体讨论决定的,儿子报名想当志愿军是他自己选择的,他要我批准,我可没得这个权力。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收他这个兵呢?”

彭德怀此时眼泪已经止不住往下流了,原来这次的家宴,看似是在为彭德怀送行,实际上是毛主席要把自己的大儿子亲手托付给彭德怀。为了中朝友谊,为了世界和平,毛泽东这次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甚至家庭都押上去了。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彭德怀听了主席一番话,猛然一拍桌子:“好,我收下了!岸英,我带你去朝鲜!”毛泽东举起酒杯,朗声说道:“那么,这杯酒……是为你们两个人壮行的了,还是那句老话,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说完,毛泽东一口气把酒都倒进了嘴里。

后来在毛泽东晚年的时候,曾有工作人员特意为他老人家,用高丽参浸泡了两玻璃罐茅台酒,希望他能每天睡前喝上一杯滋补身体、促进睡眠。但当时的毛泽东就是不肯喝,后来人们就用蜡密封了这两罐茅台酒,当作珍贵文物保存起来,存放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里。

酒和诗词文化

中国几千年来,诗酒结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酒文化。这种诗酒文化不仅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闪放着光彩,而且也吸引着毛泽东的目光。毛泽东非常喜欢读诗词,也很喜欢写诗词。他虽然不好酒,但自幼就受到洋溢着浓郁酒香的诗词的熏陶,因此他的部分诗词中,也散发着一缕缕酒香光辉。

毛泽东诗词集》一共收入六十七首,《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收入九十首。其中提及酒的诗词共有五首,并不是很多,这大概和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涯不无关系。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写酒与古典诗词中写酒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例 如在1927年的春天,毛泽东投身北伐大革命,形势岌岌可危。忧心忡忡之下,他就在武汉挥毫写下了苍凉又激奋的《菩萨蛮 · 黄鹤楼》。

毛泽东作为一位肩负着经天纬地大任的革命家,他的饮酒只是出于一种礼仪性的活动而已,他不能多饮,是因为他深知酒的双重作用:既能激励人,也能醉人误事。而他是革命事业的领导人,日理万机,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随时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重大问题。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因此,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很难找到他把酒作为供人享受的物质饮品 的词句。毛泽东在其另外几首诗词中提到酒时,大多也都是把酒视为一种礼仪文化的载体而创作的。

吴刚捧出桂花酒”,这酒是为了欢迎杨、柳二位烈士的忠魂的,其礼仪性质也是不言而喻。而“望灵荐杯酒”和 “此时家奠,尽此一殇”,则是把酒当作追悼朋友和亲人的礼仪文化的表征而写的。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善饮酒广为人知。有关回忆录皆云其无酒量,保健医生徐涛说毛主席“不能喝酒,喝一盅葡萄酒就会面红耳赤”,专列服务员姚淑贤形容主席酒量,“喝一口脸就红得发紫”,即使饮酒也只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浅尝辄止。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可对于毛泽东来说, 却是如此地泾渭分明,喜好抽烟但不善饮酒。然而,作为党的领袖的毛泽东,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中国几千年灿烂文明中,酒已成为一种神奇的文化, 毛泽东有时也不得不随大流置身其中。

正是因为毛泽东不胜酒力,从他为数不多的饮酒活动和对待酒的态度上,我们也不难看到他待人接物和性格风貌的某些侧面。“能喝的最好少喝”,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如此要求, 对亲朋好友也不例外,同时,他心中也始终都把握着一个尺度。

1945年张澜宴请毛主席,席间拿出枣子酒,伟人生平第一次喝得大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大醉   席间   斯大林   韶山   周恩来   延安   苏联   警卫员   船工   枣子   茅台酒   茅台   酒量   伟人   蒋介石   生平   水库   诗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