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解放初期,中央领导人忙碌万分,只要身体能够支持,个个都绝不休养。那时中央的办公条件并不算好,夏天的时候因为没有空调设备,所以尽管中南海绿荫遍地,但气温还是会让人汗流浃背。毛泽东虽然早就闻名北戴河的这一避暑好去处,也非常爱好游泳,但在解放后的4年多时间里,一直都没有去过离北京很近的北戴河。

直到1954年4月,毛泽东带上两大箱子的书和行李,第一次来到了北戴河,住进了疗养院准备的平房楼里。后来这也成了毛泽东每年过来避暑和办公的地方。

在这里工作之余,只要有空,毛泽东就会带警卫们来到海边游泳,既能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放松,还能很好地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在海中冲破海浪的感觉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的。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一天下午,天气闷热,毛泽东看了会文件后觉得有些困倦,就对警卫陈长江说:“走,游泳去!”周恩来、朱德也跟了去。去之前,一位工作人员对毛泽东说:“主席,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毛泽东听到笑了笑:“有风雨更好,更适合在大海中游泳!”

来到海边后,果然开始狂风大作,甚至大雨倾盆起来,海上也是波浪汹涌。见到这翻腾的海面,毛泽东不仅不担心,还瞬间激动起来。周围工作人员看到此景,开始对毛泽东大喊:“主席,不要下水了,风太大,我们回去吧。”

然而毛泽东毫无退缩的样子,直接回答说:“不,我们下海去!”边说,还边脱去了衬衫和长裤,做了几个运动姿势后,就朝海走过去。而几位警卫也纷纷做好了准备,跟着毛主席下了海。

在翻腾的海面上,毛泽东先是随意游了一会儿,接着又变换了几个泳姿,一直游在最前面。

因为风浪太大,海水中卷起来的贝壳划在他身上,流出了血,但毛泽东却依然兴致勃勃,似乎完全没有察觉。一直到雨停了之后,他才游回了岸边。看到安全回来的主席,周恩来和朱德悬着的心也算是落了下来……

少年时期与游泳结缘

在毛泽东的出生地,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家门前,有一个池塘,是个游泳的好地方。

12岁那年,毛泽东得了一场大病,身体也变得虚弱了很多。当年夏天,看到邻近小伙伴们在门前池塘中互相嬉戏玩得很开心的情景,毛泽东心里就萌生了跟小伙伴们学习怎样游泳的强烈念头。

刚下水时,毛泽东只能在水少的地方模练习基本动作,一段时间之后,毛泽东就领会了要领,游泳的水平也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被其他小朋友们羡慕起来。这下也更刺激出了毛泽东的游泳兴趣,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后来上小学后,毛泽东还会时不时地偷偷从学校后面的那裸桃树枝上跳下水去,游过后再从树枝上爬上来。到了节假日时,他还会约好几个同学到附近的堰塘或涟水河去游泳、打水仗。不仅给毛泽东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因此留下了热爱游泳的喜好。

后来,毛泽东在闲暇之余也不忘强化自己的游泳技能,他想继续通过游泳,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信心,在无形中也大大增强了。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流经长江的湘江则再次给毛泽东提供了极好的游泳条件。橘子洲头在当时便成了他和伙伴们消热驱暑、讨论时事和磨炼意志的好地方。橘子洲南端的牛头洲,水质比较干净,地势平坦,比较安全,适合不同水平的人练习游泳技术,是毛泽东心目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天然游泳场所。

不过毛泽东本人不仅是一名普通的游泳者,也是学校里游泳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但他每次都会积极参与其中。那时的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游泳技术,但还是会细心地学习揣摩比较好的游泳姿势,积极借鉴,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因此那时候毛泽东的游泳水平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那时的毛泽东也会在闲暇之余,和几位亲密学友们前往湘江橘子洲头嬉戏游泳。玩累了之后还躺在沙滩上尽情地在太阳底下暴晒了很长时间,再美美地去到水中尽情畅游一番。

期间他还会和游泳伙伴忘我地讨论社会的发展大局,和每个人的理想及发展方向。就在这样欢快的时光当中,不知不觉天就开始黑起来了,他们才会不舍地离开。

后来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因为处于常年漂泊的戎马生涯,没有空闲去享受游泳,于是他也渐渐淡忘了这一项热爱的运动。进入北京的前几年,毛泽东既要酝酿新中国的各方面的组建和巩固,工作任务比以往更繁重,有时整日足不出户。

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令他的保健医生及周围的工作人员担心,大家也开始商量着能促使毛泽东运动的办法。开始大家布置了一个乒乓球室,但毛泽东却并不感兴趣,后来大家才想起了游泳。

一天,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和他散步时,拐弯抹角地试探:“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在哪里?”毛泽东感到诧异,说:“起源于大海呀!”医生又问:“生命的最佳运动是什么?”毛泽东认为是散步。医生说:“不对,是游泳。”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接着,医生又费了一大番口舌,谈论游泳的好处,才终于得以见效了。毛泽东勉强同意到清华大学的室内游泳池游泳,这也是他进京后第一次下水。在泳池内他不时轮换自己的游泳姿势,像一条鱼一样在水中非常娴熟。

而这一次的原因,使毛泽东再次感受到了游泳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 ,昔日喜好游泳的情趣和兴致,也很自然地重新被激发出来,成了他除抽烟外的第二大嗜好。之后,毛泽东便和中南海游泳池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夏后,毛泽东一有空就到那里去游泳。

在中南海游泳池游泳的,大多都是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及其子女,毛泽东每次来这里一般都要游个把小时,然后躺在藤椅上休息,一边抽烟、喝茶,一边看其他人游泳。时间长了,孩子们与毛泽东成了好朋友,有的帮他点烟,有的帮他挠耳朵。

后来,毛泽东还把中南海游泳池作为接待外宾和国内重要人士的场所。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宴结束后,,毛泽东说消化得差不多了,想要下水游泳凉快凉快。水池里,毛泽东手脚不动、身体伸直平躺在水面 上,随后毛泽东开始在水中摆出“立正”的姿势,倾斜角度至少达到70度角。

赫鲁晓夫当时看到这一幕时,忽然睁大眼睛僵住了,身边的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户斯基也很是吃惊,他们都没有想到毛泽东的游泳技术竟如此厉害娴熟。

游泳成了毛泽东的特殊运动、休息方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十分高兴。

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慢慢地,毛泽东不再满足在游泳池里游泳了,他想要去江河湖海中去。50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常在北戴河海边游泳,他喜欢热闹,尤其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游,这时他的内心轻松自然,边游边和年轻人谈笑风生。

在这里,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多么翻腾的海面,毛泽东都征服过。在一年的9月份,北戴河又是接连几天狂风暴雨,一天,雨停了,毛泽东提出要去海边游泳。工作人员当时又加以劝阻,说:“雨虽然停了,但水还很凉,会抽筋的。”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毛泽东回答:“我不怕。你们怕,就别游泳了。”大家又继续劝道:“那也不行,浪太大,有一米多高。”“这正是乘风破浪难得的好机会。”毛泽东边说边出门。保健医生一把拉住毛泽东,说:“贝壳被海水冲上岸容易绊跤。李维汉同志(当时任统战部长)就因摔跤折伤了腿骨。”

毛泽东反驳道:“他跌跤,我就一定要跌跤?我今天非去不可。”说完便甩开医生,大步出门。来到海边,毛泽东带着一种冒险的快乐说:“赶浪去,我们赶浪去!” 刚刚走出几步,一排巨浪迎面扑来,把游泳的人们打出四五米远,毛泽东也被推倒在沙滩上。

周围的工作人员马上上前去把主席扶起来,他随意甩掉头发上的海水,继续向大海发起冲击。每次毛泽东都被无情的巨浪打回来,但他仍不气馁,最后终于冲过巨浪,游进大海,随波起伏,安然自在。他对周围游泳的人说:“你们不要紧张,我们只会被海水冲上岸,不会被拖进大海回不来。你们正年轻,要经风雨,见世面,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毛泽东喜欢游泳有着特殊的嗜好 肩时还真达到着了魔似的地步。1956年夏天刚到,毛泽东突然就有了想在长江游泳的想法。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水流湍急,江心也是深不可测,解放前横渡者就没有几个,刚解放时更是鲜有人去尝试。而早在1953年,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武汉,登上蛇山时,站在黄鹤楼旧址上远眺滚滚东流的长江,毛泽东在当时就兴致勃勃地询问过随行人员,是否有人在长江里游泳,由此也就萌发了游长江的念头。

作为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听到毛泽东这个提议之后,极力反对,甚至还草拟了一份报告,说了主席不能游长江的几条原因。但这份绝密报告并没有打消毛泽东要游长江的念头。

1956年初夏,毛泽东来到广州,在珠江口白鹅潭游泳后,觉得不过瘾,再次提出要到武汉去游长江。在一个十分闷热的天气里,毛泽东对卫士长李银桥说:“银桥,我要到武汉去游长江。”听说毛泽东要到武汉游长江,罗瑞卿、汪东兴、王任重等人都从不同角度加以劝阻。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毛泽东不听,坚持要游。罗瑞卿不答应,这一下让原本兴致很高的毛泽东觉自尊心就这么被罗瑞卿硬生生地给一顿打搅了,顿时火冒三丈,对罗瑞卿说:“你不让我毛泽东游泳到底操的什么心?我毛泽东吉人自有天相,是不是真想我毛泽东出点事你心里才踏实?”

这一问,激得罗瑞卿不知用什么语言来搪塞。最后毛泽东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让警卫团到武汉考察一下,再由情况决定。

当时正值长江的雨季时节,一连好几天都下雨,而且水温也很低,对游泳十分不利。警卫员返回广州后,将调查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说长江水温低,浪大、水速急,旋涡多,还有血吸虫等,建议他不要去游长江。

听着听着,毛泽东再次沉下脸来,问他:“你下水没有?”“没有下水。”“没有下水你怎么知道不能游?你不要在我这里呆了,你走吧,把孙勇给我叫来!” 孙勇也是随同来的副卫士长,游泳游得好。

孙勇来后,毛泽东对他说:“你再到武汉去,亲自体验长江,看到底能不能游!”孙勇来到武汉自然是下了水,亲身在江里拨弄了一番。回到广州后他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没有问题,可以游。”毛泽东一听很高兴,说:“这就对了嘛。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谁说长江不能游?孙勇不是游了吗!”

征服、畅游长江

看来这江是非游不可了,为迎接毛泽东畅游长江,武汉方面也加紧了护游队的训练。5月30日,毛泽东在长沙游湘江,作游长江的准备。5月31日,毛泽东来到武汉,下午2时许,一行人乘坐轮船缓缓来到了武昌汉阳门码头附近,在接近桥头附近时,毛泽东就开始从容地脱下浴衣,稳步扶着舷梯下水。

下水后,他背对江水面朝船体,随着水到了他的腰、肩、脖子之后,毛泽东连着3次浸了浸身子,然后两手一撒,双脚一蹬,蓦地扑到大江中。毛泽东水性很好,游得十分轻松自如,时而仰卧水面,双手放在脑后,时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悠闲安祥

而毛泽东身边护游的同志们,也都尽力保持着整齐的队形跟附在毛泽东身后。毛泽东一边游泳,一边还和周围的人谈笑风生。中间,毛泽东周围跟着好几条小木船,木船上放满了救生圈,还有许多年轻力壮的人,随时准备应急。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见此情景,毛泽东立即对周围的人嚷道:“叫这些船都走开,不要靠近我!”于是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不敢再惹主席生气,指挥小船划走,只留下保健医生的一条船,不远不近悄悄尾随。

游至汉口武汉关前的江面时,毛泽东问身边的同志:“现在游到哪里了?离汉口还有多远?”正说着,一个浪头扑来,毛泽东从容地吐了一口水。大家关心地问他是不是喝了水,毛泽东却风趣地说:“长江里的水好甜!”

游了一个多小时后,跟着的游轮上部分领导见水温只有20度左右,再加上跟随主席一起游泳的同志们都有些体力不支了,其中几人中途几次上船休息,所以都开始劝毛泽东上船休息。毛泽东一边继续往前游,一边说着:“还早呢。”

最后,毛泽东一直游到汉口湛家矶的江面,才终于上了船,此时的毛泽东脸色红润,精神饱满,毫无倦意,有些游兴未尽地对大家说:“如果给我个馒头吃,还可以坚持两小时。”这次的游程一共将近13公里,历时两小时四分。而这一年的毛泽东,已经63岁了。

1956年6月2日,为实地考察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他再次游长江。下午两点多他乘坐游轮,从汉阳鹦鹉洲附近的江面下水,游到长江大桥上游水域时,立即改变游泳姿势,一边踩水,一边观看正在全面施工的桥墩工地。这次的游程约14公里,历时约两小时。

6月3日,天下着蒙蒙细雨,江面上有三、四级北风,时任武汉体委主任的孙耀华建议毛泽东去游东湖,但他认为东湖是静水,随即说道:“长江是一个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最后仍坚持要到长江游泳。

下午3点半,毛泽东从武昌平湖门江面下水,一直游到青山任家路江面才起水上船,历时1个小时,游程5公里。而就是在这次游泳后,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而他在武汉畅游长江最多的一次,则是在1958年9月,10日至14日,连续5次畅游长江,第一次50分钟,5公里,第二次40分钟,大约5公里,第三次40分钟,大约10公里,第四次30分钟,5公里,这次在游泳后,毛泽东还视察了钢铁公司,观看了第一炉铁水。最后一次32分钟,5公里。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毛泽东最后一次在武汉畅游长江。这天正好在举行第 11届渡江比赛,5000多位选手参加。当水中、岸上的群众们见到毛主席后,顿时沸腾起来,都大声高呼着:“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也亲切地招手喊道:“同志们好!”“人民万岁!”

10点半时,横渡比赛结束。11点钟,毛泽东下水,他一边游一边问陪游的王任重:“武汉青少年活动开展得怎样?三个人中有一个人会游泳吗?” 当听说有时,毛泽东满意地说:“这很好!”又对身边的一位女青年说:“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

过了一会,江面风力增大到了5级,王任重忙请毛泽东上船,毛泽东问道:“游了多长时间了?”王任重回答:“45分钟了。”毛泽东说:“还不到一个小时嘛!” 随即又向前游去。

游到武汉钢铁公司附近的江面时,王任重又一次请毛泽东上船,毛泽东风趣地说:“你是这里的省委第一书记,我听你的命令。”这次游了近15公里,历时1小时5分钟。上船后,毛泽东依然没有感觉到有一丝疲惫。

游泳运动中的哲学与政治

毛泽东始终相信,身健则体强,体强则气壮、心勇、志坚,终能成大事。毛泽东晚年时期,经常和他的侄子毛远新进行谈话,并建议侄儿到大风大浪中游泳,最好天天坚持下去。

有一次,毛泽东让毛远新随他下水游泳,由于接近深秋,天气较冷,水里较温和。上岸后,秋风刺骨,毛远新随口说了一句:“还是水里舒服多了。”毛泽东便不高兴地说道:“就只知道舒服,怕吃苦。”

在毛泽东看来,游泳运动中有着很深的哲学及政治,群众就像水一样,各级领导正如游泳的人一样,不能离开水,而且还要顺水,不能逆水,一定要与群众一道

在北戴河里,他偏喜欢迎着风浪下水,任由海浪拍打,贝类划破皮肤,都依然继续征服翻起的浪,他觉得这是在狂风暴雨时展示自己搏击海浪的千载难逢好时机,并且不忘教导年轻人,要学会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63岁到73岁这十年间,毛泽东18次畅游长江,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游泳激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游泳之风,而也是再次向世界证明,晚年时期的革命老人有着过人的体魄,和志在千里的雄心大志。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他曾幽默地说道:“人们都说长江很大,其实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有什么。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并不可怕。”

曾在接待外宾时,毛主席也说过:“水就像是个好东西,它有着将人带起了的能量,这就叫做抵抗力。同样,人也在作用它,但是很难将其压下去,结果就是将人浮在上面。”

他还向外宾两次表达内心的愿望,一个是“要去印度的恒河游泳。如果只让我游泳的话,那我一定去”、“我希望在不老之前,有机会到密西西比河中畅游一番。”

毛主席去北戴河游泳,迎风浪而上,身体被打出血痕仍兴致勃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北戴河   赫鲁晓夫   湘江   中南海   汉口   游泳   江面   大风大浪   长江   血痕   武汉   警卫   兴致勃勃   游泳池   工作人员   主席   身体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