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1958年2月10日,上万名辽宁群众聚集在沈阳机场。尽管当时正值天寒地冻,可群众们却都兴高采烈,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一会儿,飞机落地后,一位头戴夹帽,身着银灰色大衣,穿着棕色的皮鞋的老人,满脸笑容地走下了专机,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敬爱的毛主席。

毛主席走出机舱后,第一句话就说道:“沈阳的父老乡亲们,我来晚了,这次来沈阳,就是为了兑现八年前和大家的约定。”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辽宁人民的思绪拉到了8年前。

这一时期,沈阳的温度低至零下十几度,可毛主席的到来却让沈阳人民感受到了春风般的温暖,跟现场的观众们告别后,毛主席便在辽宁省委的陪同下离开了机场。按照之前的安排,当地的领导干部们会带领毛泽东一行人先去宾馆休息,第二天再去视察。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没想到在路上,毛泽东看着沈阳的变化,就迫不及待地说到:“我们先去工厂看看吧。” 这一新决定明显打乱了辽宁省委的安排,一位负责同志便推诿道:“主席您一路奔波至此,肯定非常疲惫,不如今天先休息,休息好了明天再带您去工厂视察。况且工厂现在还未做任何安排。”

毛泽东听到后,非常严肃地说到:“我一点也不累,我的时间非常有限,应该尽可能地跟人民群众待在一起,我来沈阳不是享清福的,工厂没有安排才好,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若都提前安排好了了,那我来沈阳还有什么意义?”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辽宁省委领导们都深深叹服,随后便临时改变行程,直接到黎明机械厂视察。

在后来的视察过程中,毛泽东在路上也总是临时改变行程和路线,中途两次叫停车辆,这是为什么呢?毛主席这次到沈阳视察是有着什么样的目标?

第一次沈阳视察之行

新中国成立后,有着“共和国长子”“新中国技术装备部”“机床之乡”等众多美誉的老工业基地沈阳,一直都牵动着国家的心弦。因此建国后,毛泽东曾两次专门过来视察,给沈阳人民以极大的关怀和鼓舞。

1950年的春天,第一次迈出国门的毛泽东,赶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前,与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踏上归程。这年春天到来之际,毛泽东在访苏的归途中,来到了沈阳视察工作。

这一天,沈阳阳光灿烂,毛泽东在周恩来、越南总理胡志明的陪同下,下榻在辽宁宾馆。3月1日,毛泽东一行视察了由中央苏区卫校发展起来的中国医科大学。这是一座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它的前身是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创建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还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就曾多次到校视察,1941年他还亲笔为该校的第14期毕业生写下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著名题词。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上午10点30分,毛泽东一行到达医大校园,在校长办公室里,大家满面笑容地一一握手,毛泽东又问询了每个人的情况。在接待室,毛泽东和工作人员谈笑风生,并且听取了校长王斌的汇报。听到学校为适应工作需要,短期内培养出大量医务干部时,表示非常满意,并且再三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

最后,毛泽东一边吸着纸烟,一边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党、我军最早创办的一所医科学校,多年来培育了大批人才,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情况变了,全国解放了,今后任务也更加繁重了,教育一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一定要把人民的医科大学办好。”

校方事先准备了文房四宝,最后先请主席为医大题写校牌。毛泽东拿起笔后,若有所思地问了一句:“你们原先的校牌是谁写的?”王校长回答:“是郭沫若先生写的。”毛泽东听后放下了笔,谦虚地说:“郭老是才子,比我写得好嘛,我就不必写了。”王校长又请周总理写,总理笑着说:“主席的书法我比不了,郭老是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还是按主席的意见办吧。”

在场的同志们无不为领袖们谦虚的风度折服。随后,毛泽东一行又参观了学校的阶梯式教室和生理实验室,又询问了很多关于教学设备的性能,最后高兴地说:“现在和延安时代不一样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要好好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毛泽东在学校里拍下的照片冲洗出来之后,曾一度一传十、十传百, 师生们都想得到毛主席的照片。有一期毕业生甚至还提出“得不到毛主席、 周总理的照片不离校。”的要求。学校后来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后,大家才都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

中国医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视察的医学院校。鉴于此次视察的历史意义,学校将3月1日定为毛泽东视察纪念日,足以可见学校以及师生们对领袖的热爱、拥护、尊重之情。

接着,毛泽东视察了沈阳橡胶一厂,来到生产车间时,主席主动和操纵机器的工人们亲切握手、询问每一个生产过程,还认真听工人们解释配胶的方法。虽然毛泽东在厂里只停留了35分钟,但却让厂里的工人们感觉到了“极大的幸福和力量”。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后来毛泽东一行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沈阳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研制的喷沙消防车、游览了北陵。晚上,毛泽东又观看了辽宁著名京剧艺术家的专场演出。第4天,毛泽东才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辽宁之行,满怀喜悦的心情返回了北京。

第二次视察

1928年2月12日,毛泽东的专机抵达沈阳,刚下飞机,毛泽东就向省委提出先到附近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看看。当时已是傍晚5时左右,省委领导劝他先休息,说工厂已下班了。毛泽东却说:“现在的工厂不都是‘三班倒’吗?”于是一行人不顾旅途劳顿,直接到黎明机械厂视察。

黎明机械厂是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当时,厂里的几位领导们正在召开党委会,突然接到省公安厅的同志报告过来的毛主席马上要到厂视察的消息,领导们都十分激动,立即分头到厂 内各车间去安排。

谁知转眼之间,主席一行就已经来到了办公大楼前,厂总工程师程华明急忙下楼迎接。当他走到办公楼门口时,只见一个高大熟悉的身影正在轿车里向他招手,示意他过去。程华明心情万分激动,快步来到主席乘坐的轿车前。

毛泽东下车,亲切地和他握起手来,并和蔼地说:“我要到你们总装车间去看看。”程华明连忙说:“欢迎主席视察啊!”在路上,毛泽东得知程华明的职位和年龄后,幽默的称赞他:“你在厂里的位置相当于总理嘛!”一句话说的程华明心里暖暖的,拘谨紧张的情绪也一扫而光了。

在总装车间,毛泽东和工人们亲切地交谈着,顺着总装流水线,详尽地了解生产情况。当看到车间里贴着的“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大字报时,毛泽东便问道:“你们这里也有浪费吗?”又问道:“你们有停工现象吗?”

厂领导都一一仔细汇报了情况后,毛泽东中肯地说:“我看你们最大的浪费就是开工不足。”得知“除生产主产品外,我们打算生产供农村做动力用的机械”时,毛泽东又非常高兴地称赞说:“这很好,生产农业机械是个方向。”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离开车间时,毛泽东走到车间门口后又转过身来,亲切地向工人们挥手致意。

这天晚上,毛泽东下塌在沈阳友谊宾馆,并谢绝了省委领导们特意安排的宴请,他说:“我们是来向辽宁人民学习的,这种事还是不办为好。”炊事员给毛泽东做了米饭、素炒白菜、豆腐。饭后,毛泽东便紧张地开始了工作。

那天夜里,担负警卫任务的同志看到毛泽东房间的灯一直亮到天明。第二天早上7点半,4辆轿车缓缓驶入沈阳飞机公司。当毛主席走进总装车间时,一个正在工作架上操作的工人最先看到了,他情不自禁地高喊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顿时,整个车间都彻底沸腾了,“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掩盖住了机器的轰鸣声,毛泽东微笑着频频点头,向大家挥手致意。随后,厂党委书记吕鸿安、厂长牛荫冠立即上前,迎接毛主席前来视察。

省委领导向毛泽东一一介绍厂里的几位领导时,听到厂长牛荫冠的名字,毛泽东忍不住去询问:“噢,你就是牛荫冠,是山西人吧?今年多大年纪了?”“47岁了。”毛泽东打趣道:“还是青年团员嘛!”

原来,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见过牛荫冠,时隔20年了,主席记得还这样清晰,这让牛厂长十分感动。

毛泽东健步走进了几个车间里,十分关心生产情况,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看得十分认真,有时甚至倾斜着上身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还亲自登上窄陡的工作梯子,仔细观察制造的飞机的内部结构

偌大的厂区内,毛泽东一个车间接一个车间地看。走进34车间后,工人们围拢过来,都簇拥在主席身边,很多人都还没来得及擦掉手上的油污,主席就已经走上前来紧紧地握住了他们的手,感动得他们热泪盈眶,半晌说不出话来。

期间,毛泽东还拿起工人使用的粗大的风钻掂了掂,接着体贴地说道:“再轻一些就好了”。在车间门口,主席抚摸着暖气片关切地问:“厂房里冷不冷?”面对主席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场的干部和工人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主席,我们不冷!”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视察结束了,毛泽东再一次和在场的干部群众一一握手。厂领导请示主席还有什么指示,毛泽东说:“这样大的工厂,不支援农业是没有道理的。”

两次临时停车

离开沈飞后,原本的行程是前往下一个大兴机械厂,结果在路上的时候,毛泽东却突然叫停汽车,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去沈阳小型机关厂看看。”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毛泽东这次视察沈阳,是为了看看当地民众的风土民情。但实际上,在来之前毛泽东就给自己定下了三个计划,视察小型机关厂就是其中一个,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我国工业自主化的进程。

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劣势,很多原材料都需要进口。毛泽东的这一决定,让这一个小厂的工作人员们都感到惊喜又意外。这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厂,设备非常简单。但是,他们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研制出了供机床自动控制用的电器开关。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车队一进厂区, 毛泽东就立即到车间查看,边走边不时地向工人们问话。但厂领导事先宣布过“纪律”:首长问话,谁也不许抬头、不准答话。所以,工人们只是闷头干活,谁也不敢吱声。

但是当毛泽东在装配车间女工、23岁的苏玉春跟前停下脚步时,苏玉春一时激动竟忘掉了“纪律”,立即站起来大声说:“毛主席您好!”这时,有人低声严厉地喝道:“苏玉春,坐下!”毛泽东不悦地回头看了一眼,便再没人吱声了。

随后,毛泽东高兴地与苏玉春握手,苏玉春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喜悦,竟忘记了手上还有油污。毛泽东亲切地示意她坐下说话,然后问道: “你干的是什么活哟?”“我在给铆工配料。”“车间里有些闷,光线也不好。通风设备怎么样?”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有窗户,热了就打开,没事的,请毛主席放心!”看到这一情景,几位摄影记者连忙过来拍照,这些与毛主席的合影,成了苏玉春终生的珍藏。毛泽东在沈阳市小型开关厂视察的时间不长,但与工人们聊得十分愉快。

临离开工厂时,毛泽东特别对在场的省市领导嘱咐:“对这样的小厂要尽量扶持。”为了纪念毛泽东这一天视察沈阳市小型开关厂,该厂后来更名为“沈阳市二一三机床电器厂”。

之后的行程,毛泽东本应该去到的是抚顺的一家工厂视察,但当汽车行驶到途中一个旧站村时,主席却再次让汽车停了下来。下车后他步行来到了村子里。因为没有人知道国家领袖会来到自己的村里面,所以当一行人进村很久之后都无人迎接,乡民们都正在认真干农活。

毛泽东来这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调研农业机械化以及水利化。等到他走进农民们身边的时候,有人一下子认出了他的样子,于是惊声喊道:“毛主席!毛主席来咱们村了!

当时的生产队一位饲养员后来回忆说:“那天早晨,我端着一簸箕苞米,想去拉料,刚从东下屋推门走出去,就看见几辆汽车开进院子里停下来,几个穿大衣的人从车上走下来,我揉了揉眼睛,就认出来了,那个穿灰色大衣的人是毛主席!”

毛泽东来到了几位老乡的家里,询问了关于公社的劳动力数量、生产队土地分配粮食产量以及社员收入等问题,然后又拉着生产队长粗糙的生着老茧的手,向马棚走去, 脸上一直带着和善的笑容,亲切地询问着队里的情况。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看到膘肥体壮的马,毛泽东也轻轻地在身上拍了拍,露出满意的笑容。 最后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说村里正在打电井,一下子就勾起了毛泽东的兴趣,当即就对生产队长说:“走,你带我们去看看。”

村里刚刚下过雪,路上泥洼很多,但毛泽东毫不在意,踏着雪垮过坎,很快就走到了电井工地旁,接着,他在短短几分钟内,询问了电井深度、电力来源以及出水量灌溉等等问题,工人们都一一进行了回答,最后毛泽东满意地对大家说:“好,你们继续干吧,你们的水利化已经用上电气化了。”

临走上车前,毛泽东又伸出手来,紧紧地握着生产队长的手,向这个老农民致以深深的敬意。

当天的报纸上这样报道了毛主席对这一村子的视察:这一天,不论男女社员、老人和小孩子,都带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谈着这件不平常的事。虽然有人并没亲眼看见毛主席,但毛主席到了乡里这桩事,使住在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荣耀和骄傲。这一喜讯,像长上翅膀一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沈阳近郊的农村……

给予沈阳人民的鼓舞

来到抚顺之后,在西露天矿的接待室里,毛泽东与大家亲切交谈着。他拿起一盒大生产香烟,打量一下说:“大生产,好啊,抽一支。”矿长王齐芳向毛泽东介绍西露天矿的情况,当讲到在施工中,常常因为国外进口的材料、设备不能按时到达影响生产时,毛泽东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说:“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发动群众。群众起来了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毛泽东对于抚顺未来的发展方向十分关心,还非常关心工业人口密集的抚顺矿区,和辽宁其他城市的人民生活。指示郊区应当很好地发展副业生产,建立副食基地,郊区生产要为城市服务。蔬菜供应要做到自给,肉蛋供应要逐步做到多解决一些。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毛泽东在接待室和省、市负责同志谈话后,登上了参观台,兴致勃勃地俯瞰露天矿全景,眺望抚顺市区,期间,他忍不住发出赞叹:“抚顺这个地方太美了!”

离开西露天矿后,毛泽东一行在将近中午时分,来到了铝厂视察。走进车间后,工人庞文江一眼就认出来了,当一位陪同视察的同志对他说:“毛主席来看你们来了!”之后,庞文江的热泪一下子夺眶而出。他和伙伴们亲亲热热地站在毛主席的身边,流着泪笑着。

一位女质检员很想和毛泽东握手,就把右手上的手套摘下来,塞到拿检查锤的左手里,但又觉得自己的手依然不太干净,就迟疑着把手缩了回来。毛泽东看出了她的心情,便主动上前把她的手紧紧握住。

车间里的温度很高,室内外温差近30度,大家怕毛泽东进出车间感冒,要给他大衣,毛泽东谢绝着说:“工人同志们都穿得单薄,不是照样进出车间吗?”

毛泽东在电炉前,关切地注视着工人们汗流满面的操作,连炉头上的电压表都看了。由于车间里有烟尘和怪味,车间干部就送给毛泽东两个口罩,可直到离开车间时,两个口罩还是在毛泽东的手里面拿着,没有戴上过。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中午,省、市领导与毛泽东共进午餐。席间,毛泽东谈笑风生,兴致很高,特别是对抚顺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他问大家:“这里为什么叫抚顺?”大家说,这里原来叫千金寨,因采煤而兴起,至于为什么叫抚顺都没太说清楚。毛泽东一语惊人:“顺天抚民的意思吧!”

下午,毛泽东接见了抚顺市的领导干部,并和大家一起照了相,然后坐车赶往沈阳。在沈阳机场,毛泽东又接见了在机场等待着的2000多名负责干部。毛泽东绕场一周,并微笑着向大家挥手问候,两千多名干部含着热泪一次又一次地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最后和全体同志们一起摄影留念,随后还特意走过去和摄影师亲切握了手,表示谢意。

下午4点多钟,专机发动了,临上飞机前,大家说:“欢迎毛主席再来辽宁视察。”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好啊,你们辽宁的粮食什么时候过了关,我再来!

毛主席短暂地视察过后就离开了,但他留给辽宁人民的,是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而辽宁群众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殷切希望,几十年来,大家用数以千万吨计的工业产品、各种物资支援了全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毛主席视察辽宁,路上两次临时叫停汽车:今天必须完成三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辽宁   中国医科大学   抚顺   露天矿   沈阳市   总装   厂里   叫停   省委   车间   亲切   路上   主席   工厂   领导   情况   学校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