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1963年11月的一天,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对另一位秘书逄先知说,他那里还有一首毛泽东的诗,能背诵出来,想让逄先知用钢笔记录一遍。诗的抄件交给毛泽东时,田家英还给毛泽东附了一封简信,说明这首诗是毛泽东在香山时作的。

毛泽东看过之后,哈哈一笑说:“哦,是有这么一首,我都忘记了。”随后在29日,毛泽东在送来的抄件上给田家英批示:“此诗打清样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看看如何,再定。”12月5日,他给田家英又写一封信:“钟山风雨’一诗,似可以加入诗词集,请你在会上谈一下,酌定。”

接着,毛泽东就对这首诗和其他几首做出了一些意见,但是在“钟山风雨”一诗的抄件上,毛泽东前后只改了一个字,就是将“苍皇”的“”改为黄颜色的“”。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苍黄有一些“变色”的意思,是为了表示出南京突然遭到革命风雨的洗礼。最后,毛泽东又加了上了一个标题“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将时间定于在了1949 年4月,诗词的标题全称为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最后,这首诗和其他一些修改过后的,都一起编入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这本诗集当中,于1963年的年末发表。这么多首诗词当中,唯独这首“钟山风雨”是14年前,田家英偶然保存下来的。

后来他对逄先知说,1949年时,他发现毛泽东在写完这首诗后,感到不是很满意,随手就丢在了纸篓里,田家英发现后觉得不应该丢弃,于是便被捡起保存了下来,这才有了如今的这一首创世名作。

热爱毛泽东的诗、文、字

田家英从26岁时,就开始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了,随后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8个年头。

此前田家英就十分热爱读书,小时候就曾立下“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而且在上学时就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书评、1937年,田家英来到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马列学院进行学习,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革命史等等内容。

1938年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便开始留校任教,后来被调入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边研究边写作,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由此便逐渐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在延安的这10年间,田家英迅速成长、成熟起来。直到194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加上胡乔木的介绍,田家英便成为了毛泽东的秘书。在之后毛泽东和田家英的长期相处中,他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田家英热爱毛泽东,毛泽东也很喜欢田家英。田家英以自己的学识、勤奋和忠诚,为毛泽东、为党中央做了许多工作。在后来陪毛泽东撤离延安的时候,田家英曾写过一首对于敬爱领袖,尽全力爱戴和保护的诗,这首诗他送还给了自己的一位好友杨述,并且此后,田家英也是按照这首诗里的要求去做的。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对于毛泽东的诗词、手迹这些,田家英都十分热爱。建国前,他从当时能够找到毛泽东的著作当中,摘录大量成段的论述,又自己排编,整整齐齐地变了五大厚本,并一直带在自己身边。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步著作专题摘编出版了,田家英参加并负责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编辑和注释工作,并且在每一卷出版的时候,田家英都会写评介文章或者是代为起草篇目介绍。

毛泽东平时也爱好书法,平时在他工作或者是看书累了的时候,都总会拿起笔来练一阵子,作为一种休息方式。有时毛泽东情绪特别好的时候,也会泼墨挥毫。

毛泽东的书法很洒脱自由,但同时又充满这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堪称是古往今来书法艺术中的一个珍品。田家英也喜欢和欣赏书法艺术,并且收藏了上千件清代学者的手迹,也常常会把自己收藏的草书送请给毛泽东欣赏。毛泽东也经常让田家英代找各种草书字帖。

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曾为此致信田:“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

在田家英的收藏中,最受珍视的还是毛泽东的手迹,哪怕是片纸只字,他都会细心保管起来,从不放弃。毛泽东有时练字,或者是为人题词之后选剩下的那些废纸,他都会收集起来,还拓裱整齐,足足收集了一大本

随后田家英将这些都存放在了一个蓝色布面的长方形盘子里,对这些毛泽东的手迹,田家英视为是“国宝”,只有亲朋好友来想要观赏的时候,他才肯拿出来观赏。有一次,他到杨述的住处看见他保存的毛泽东给新华社写的原稿手迹没有裱,就立即要求对方裱起来。

毛泽东练字时,常常会写一些自己过去所作的诗词,田家英收藏的毛泽东的手迹。有时他一挥笔就写四五页纸,都以毛泽东的诗词为多。这些当中有毛泽东练字选剩下的零张、有毛泽东写完不满意,丢弃在纸篓里,被他捡回来的,比如毛泽东随意写的生活日记等等

在家中,经常会看到田家英在办公桌上把一张张褶皱的毛泽东的字磨平,然后拿去托裱,裱出来的字更有立体感。田家英不仅对亲朋好友们常常称赞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而且就连在自己的孩子们面前,也时常会听到他的夸赞。

在一个雪夜里,田家英在杭州来到了史莽的住处,当时史莽正在翻读木刻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时,他不禁动情地说:“当代人中间,学识称得上博大精深首推的两个人,一是毛主席,一是鲁迅。”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1963年,毛泽东读了上海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报道之后,在建军节的这一天写下了《八连颂》,是用铅笔写在十六开白纸上的,并将这首新作先送给了几个熟悉的人传阅。田家英看到之后,立即拿给自己上小学和上初中的孩子们读,并要求他们要背下来。

当时,田家英欣喜地对孩子们说:“这是毛主席亲笔手书的一首赞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诗,是采用中国古代三字经的形式和民族风格写成的,是一种新的尝试。”

对毛主席诗词的贡献

在做毛泽东秘书的这十几年间,田家英得到过毛泽东的许多直接教诲和指导,他不仅是毛泽东的一位得力助手和重要参谋,而且也是毛泽东的一个好学生,毛泽东曾大方地称赞他是个“年轻秀才”。

1958年,中央号召干部下放,有几位省委书记提议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去工作,但都被毛泽东拒绝了:“田家英我不能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的。”

1958年和1963年,田家英协助毛泽东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和《毛泽东诗词》这两本诗集,他不仅对搜集、整理毛泽东诗词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毛泽东诗词写作提供材料方面也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

1961年初,《人民文学》编辑部周明等偶然看到邓拓保存下来的毛泽东在1929年至1931年,于马背上哼成的词六首,主编、副主编读完之后,连连称赞,非常想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于是他们便呈送毛泽东审阅,请示并要求准予发表。

这年,毛泽东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亲自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查。田家英在毛泽东布置与安排下,率一个调查组于1月下旬去到了浙江。4月下旬时,在杭州的田家英就收到了毛泽东要田家英将《人民文学》编辑部送来的他的词六首填上词牌的要求。

田家英很快完成了任务,1962年5月《词六首》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为便于读者理解,当时还配发了约请郭沫若写的《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一文,郭沫若在高度评价时指出:“主席这一注的重要性不亚于词的重要性……经主席这一点出,就好像在中国的神话世界中高擎起一只火炬。”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由此能够体会得到,田家英为这次所做的查找资料的贡献是不应忽略的。

1963年12月,《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出版了,其中首次公开发表的有10首。在出版之前,毛泽东先做出一个征求意见本,遵照他的意见,当时还开了一个有20余人参加的会议,好几位中央负责同志和文艺方面的领导人都出席了,毛泽东当时用粗铅笔写了张条子:“请同志们一议”。

参加会议的同志们,当时都对毛泽东的诗词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田家英也在其中,并负责把大家的意见转达给毛泽东。在编辑过程中,田家英还经常同其他一些诗人们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毛泽东诗词的用典及含义。

有一次,他在电话中告诉臧克家:“毛泽东同志有首词的起头,是有意仿照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在唐诗中,毛泽东最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在宋词中,毛泽东最喜欢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

就在编订、校注这本诗集期间,田家英突然想起当初自己从废纸篓捡起后一直保存在身边的那首被遗忘多年的诗,他赶紧找出来递给毛主席:“主席,这是您在香山作的一首诗!”毛泽东拿起这首诗看了很久,又重新开始细读起来。

经过了14年,他突然又觉得这首诗其实还挺不错的,而且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修改,便同意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题,将这首诗收录在同年新编订的《毛主席诗词》当中。田家英的话以及他刻意地收藏毛主席的诗词,对帮助理解诗词以及将这些都传承下去,都有着重要意义。

1949年春天,党中央、毛泽东开始由西柏坡迁到北京香山。4月23日晚上,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南京,这一消息传来,毛泽东衷心地感到喜悦,也焕发起了自己的诗兴,当即吟出了这一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田家英也抄录收集了下来。

中央档案馆的一位同志后来回忆时曾说:“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主席的诗间手稿,有田家英保存的、有从江青处交来的,每首诗词都有重件,有的诗词毛主席多次书写,唯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首,只有田家英处存的一件。”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还要说明的是,这首诗田家英保存的原件中,其中一句是“天未有情天亦老”,而在1963年出版的诗词集中,“未”字却改为了“若”字。 这一句借用的是唐朝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借用李贺诗意,说天若有情,见到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这里寓意很明确。毛泽东当初将“若”写成“未”,能看出应该是一时的笔误。

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诗,是毛泽东在1963年11月至12月之间创作的,在这之前,毛泽东也读过其他一些著名诗人关于写梅的诗词。 11月6日上午,毛泽东接连三次写信给田家英,要他帮忙查找一首咏梅诗:

田家英同志 :请找宋人林通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毛泽东

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 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道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毛泽东

家英同志: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到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毛泽东

田家英接读毛泽东几个小时之内连续三封来信后,很快就在当天便帮助毛泽东查到了这首诗的全文、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朝代。毛泽东《咏梅》写出之后,先在党内进行了传阅,希望同志们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成为毫不动摇、不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华人民做出好榜样

田家英同其他党员一样,从《咏梅》一词中受到了巨大鼓舞,同时作为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毛泽东创作出了这首诗。毛泽东的诗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多种原因,生前没有发表出来, 有几首也是田家英一直保存着的,为后人编辑、做研究等都提供了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两人对诗词的共同爱好

毛泽东和田家英都是酷爱中国古代诗词的学者,毛泽东读得最多的是《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他能全文背诵的诗词不计其数。而田家英也读过很多古诗词,且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工作劳累的时候,他也经常会以背古诗为乐,既换脑筋,又陶冶情操

因为田家英会背诵许多古诗词的这一优势,毛泽东常常会给写信,询问一些自己记不起来题目和作者的诗句。而每次,田家英都能立即回复他的问题,并且清楚地查出这首诗所有的相关材料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毛泽东最爱的一首长诗,并且多次手写,几乎每次都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田家英也和他一样喜爱《琵琶行》, 但他更喜欢毛泽东的字。在他看来,《琵琶行》与毛泽东的书法相结合,诗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堪称艺术瑰宝。

一次,田家英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在谈论到故宫博物院里丰富的收藏品时,听到对方说到“可惜没有收藏一幅毛主席的墨迹”之后,田家英大有同感地回答:“堂堂国家最高级博物院,没有毛主席墨迹不应该。”

于是就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毛泽东手书,《琵琶行》送给了王冶秋,并且保存在了故宫博物院里。

田家英对诗词的品味和鉴赏能力都是很高的,这一点他其实是受到了毛泽东的很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单向的。在他们对诗词书法的欣赏和交流之中,田家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毛泽东

田家英经常会把自己喜欢的对联、中堂,挂在毛泽东卧室里,供其品味。 60年代初的一天,田家英从杭州买到了一幅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写的行草体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字体笔酣气畅。

邓石如以篆隶出名,能把行草书写得这么好,确实是不多见的。于是他就将这副对联送去给毛泽东观赏,主席见了之后,果真也非常喜欢,挂在墙上欣赏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仅对中国古诗词有共同的爱好,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也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喜欢看中国古籍,都喜欢以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榜样,鉴古察今,致力于治国兴邦的伟大事业。

50年代,田家英常常在晚上被毛泽东叫去,交办完工作之后,两人就开始说古论今地谈起来,从历史、文学到典故、人物,每次都有新的话题。一次,谈得正畅快的时候,毛泽东对田家英开玩笑地说:“将来待你死后,墓碑上什么字也不要留,我送你五个字一‘读书人之墓’,你看好不好?”说完后,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使二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融洽而无所拘束。

对于田家英的才华,毛泽东向来都是很器重的,早在他还没有成为秘书的时候,他所发表的一些文章就经常会得到毛泽东的赏识。期间一次,毛泽东还特意将他叫了过去,当面称赞他的文章有气魄有锋芒,而那时,田家英才20岁。

成为秘书之后,毛泽东又让他成为了毛岸英的语文老师,后来又成为毛岸青的语文和历史老师。

毛泽东作报告、写文章、发表演讲,总不让秘书或其他人员代笔,这 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有一次例外,就是1956年“八大”的开幕词。当时毛泽东曾起草过两个稿子,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写完,他便找到田家英,并告诉他:“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

最后,这次的开幕词写的毛泽东非常满意,在休息室里大家听到后也都连连称赞,当时毛泽东就对大家解释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

除了两人的爱好、对事物的看法都大致相似的这些共同之处,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之外,田家英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品性,也是毛泽东喜欢和看重的一点。

在工作上,田家英勤奋努力、不懈追求,而在生活上,他却总是低标准、严要求。早在学生时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被迫靠卖文稿维持生计。

解放后,田家英住在中南海静谷院内的三间西厢房里,卧室就套在办公室里面,不到三平方米,刚够放一张单人床。屋内很潮湿,有一股刺鼻的霉味,地板也都烂了,而他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年。他在参与编辑毛泽东的著作时,不仅是对自己,对周围的同志们也都要求极严,不允许出丝毫差错。

熟悉田家英的逢先知,对他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田家英当毛泽东的秘书,在这个重要岗位上,他从来不以此自恃,也不乱吹、不摆架子。 众多人都看重他,主要是佩服他有才学,有见解,平易近人。田家英在中央机关工作,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处事一直都十分谨慎,严格遵守纪律

这些就是毛泽东亲自选择田家英担任自己的秘书,并且让他在身边这么多年的几个原因吧。

毛主席随手扔了一首诗,被秘书捡起,14年后收入诗集竟成不朽名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钟山   抄件   先知   人民解放军   香山   延安   秘书   手迹   草书   南京   名作   诗集   诗词   年后   同志   收入   中央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