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王平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从一个普通宣传员,到后来的兵团政委、志愿军政委、总后勤部政委,近70年的戎马生涯里,王平将军曾经参与组织指挥了许多有名的战役,也创造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思想和范例,也表现出了罕见的气魄胆识,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军委多次的嘉奖。王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令人瞩目

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红军将领

王平原名王惟允,又名王明,1907年10月12日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三溪镇大湖地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当中。1926年,鄂东南地区的工农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当时年仅19岁的王平被推选为乡农民协会委员,并成为了当地农协的负责人。

1928年下半年,彭德怀领导红五军转战到湘鄂赣,那时的王平正在湖北老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对彭德怀的大名非常仰慕。次年9月,红五军决定分散发展,开辟和创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第五纵队的到来,让王平对彭德怀的队伍有了直接的认识。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直到晚年,王平还清晰地记得:

第五纵队路过阳新,“曾召开一个群众大会,纵队党代表何长工和司令员李灿在会上都讲了话,公开宣传他们是江西过来的红军,到阳新县来消灭民团,开展武装斗争。群众听了都异常高兴,一些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纷纷报名参加红军”。

看到第五纵队的气势,和对老百姓们和和气气的态度,王平对彭德怀更佩服了:“这个彭德怀了不起啊!他的队伍真不错,真是咱穷人的队伍!我要投奔这支队伍!”但由于当时的王平已经是中共党员了,参军必须经过组织批准,所以只好暂时放弃。

1930年5月,王平找到区苏维埃政府要求参军。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终于报上了名,参加了红军,就此开始了自己新的征途。在红军队伍里,王平当过宣传队员,还做过文书,因为有文化,常常被战士们叫做“师傅”,甚至被视为红军中的“宝贝”

不久后,王平就被任命为红军二纵队宣传队长,写标语也成了宣传队员最基本的功课。他要求每个宣传员每天必须写10条标语,每条标语10个字。泥巴墙、岩壁上,在那时都到处写满了标语。红色的标语也成为了当时宣传发动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有力武器。

参加红军之后,王平面对的第一次战斗是岳阳战斗,望着江面上游戈的敌军舰,面对有枪有炮、武器比红军先进得多的敌人,他和战友们都毫不畏惧在作战过程中,王平一直冲锋在前,与敌人奋力拼杀的同时,还不时地鼓动身旁的战友,继续发挥他宣传员的作用。

在这第一次的战斗当中,王平亲手缴获了敌人3支长枪。战前就有规定,每缴获 1支步枪奖3块钱,2块给伙食单位,1块归个人。这次战斗中,王平得了3块钱奖励。刚刚参加战斗就能取得这样的“战绩”,王平乐不可支。

随后,王平又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斗。由于他作战勇猛,又善于在战斗中做政治鼓动工作,1932年冬天,他被任命为红三师流动团政委。自此,他在军中开始担任领导职务,为军队的政治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王平将军的嗓门很大,政治工作方面又能说理、会动员,极具感染力。所以每次作战到了关键时刻,他都必然会挥拳呼口号,既鼓舞了士气,又震撼了敌人。

1934年4月27日,王平率十一团参加保卫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的激烈战斗。战斗中,国民党八架飞机突然轮番俯冲扫射,一些士兵从没有见到过这样的阵势,大家都下意识地卧倒不前,结果却是反击受阻。

此时,王平则再次开始高声疾呼起来:“不能停,向前进,冲过去就是胜利。”随后就继续向前冲。见王平这一番状态,其他红军们的士气也大振起来,一口气冲过了飞机俯冲区域,及时赶到了前沿阵地。最终一个反击,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19日,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向土城、赤水前进。当时的四川军阀刘湘,惧怕红军入川,于是便急忙调集大兵沿长江布防,封锁长江沿岸,同时派他的模范第三旅以9个团的兵力,迅速向中央红军集结的土城进攻。

于是红军就在半路的时候遭到了敌人的围堵,看到对敌的兵力多于红军几十倍,所以中央当时立即决定:迅速折回赤水,二进遵义

来到遵义城外之后,王平与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一边察看着地形,一边指挥着侦察排迅速向城墙边靠拢。不料城里的守敌此时也发现了红军,开始拿起机枪朝红军方向不停地狂扫。

亲眼看着邓萍参谋长不幸中弹牺牲之后的王平,只能开始独自指挥部队,他满腔悲愤,组织部队立即攻打遵义城,为战友报仇雪恨。王平带领着士兵们,一边前进一边传出口号:“坚决消灭敌人,再占遵义城!”“不怕跑,不怕累,坚决兜住敌人!”

一路上,行军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士气也重新恢复高昂。最后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守城的敌人们都弃城逃走,红军迅速再次占领了遵义城。

王平认为,在冷兵器战斗的过程中,高呼口号,一可壮己胆,二可鼓士气,三可撼敌人。事实上这确实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几次保护毛主席

王平和毛泽东的相识,也就是在这次长征途中。王平的个子很高,比毛主席还要高出半个头,在部队中又以“大高个”闻名,再加上他每次的任务都能够非常出色的完成,所以第一次见面之后,王平就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35年9月10日凌晨一点钟,刚刚重新担任红十一团政委的王平,就迎来了一次紧急的任务,张国焘要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不要跟中央北上,还要说服红一方面军一起南下,如果不听就缴他们的枪,用武力解决。

叶剑英得知这一消息后,连警卫员都没带,连夜赶到中央驻处报告。接到叶剑英的报告以后,中央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就决定红一方面军部队先行北上。

王平得知这一情况后,也热血沸腾起来,请求彭德怀给予任务。彭德怀二话没说,果断下令,让红十一团马上出发,在中央机关驻地附近20里一线警戒,掩护机关通过,最后红十团过完以后,再尾随红十团前进。

王平感到这次任务非同寻常,立即通知部队紧急集合,按照指示前进。当时气氛很紧张,也很秘密。

中央机关直属队天不亮就出发了。太阳出来时,毛泽东经过红十一团的警戒地,问王平等领导前面的情况,王平立即立正回答,没有什么大的情况,只是警戒部队曾经听见一个人喊:“红一方面军的同志,你们不要走啊!”

汇报完后,因为担心红四方面军有人拦路,于是王平就问:“要是有人拦阻怎么办?”毛泽东大手一挥:“要做好宣传工作,告诉他们,我们先走,你们随后来。”“万一他们开枪怎么办?”因为怕红军内部冲突起来不好办,王平追问了好几次。

而毛泽东也反复就回答他一句:“要做宣传教育工作。”由于王平有理、有节,很好地完成了警戒任务,没有和其他部队发生冲突,所以毛泽东对这位高个子的“王明政委”有了很深的印象。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三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到了河西,以红一军团一部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伪装成去往长江的样子,想要把敌军调到赤水河西来。

这天在急行军时,王平率领红三军团十一团想抄近路,结果却走错了,一行人翻过一座大山后,竟突然和军委中央纵队直属队的队伍相遇。十一团由山顶下山,直属队由山底上山,两队相遇在半山腰。这样一来,军委直属队就被截断,走不动了。

不一会儿,毛泽东就拄着拐棍上来问:“这是哪个队伍?”王平远远看到一位高个子从队伍里走出,手里拄一根棍子,应声跑去后一看,竟然是毛泽东,就不敢怠慢了,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且上前向主席报告。

毛泽东一见是王平,把拐棍一摔,惊喜地说道:“王大个子,你们来得正好,我给你一个任务。先停住,不要走,侦察员报告,山沟那边有敌人一个师,马上要侧击中央纵队,我正愁无兵可用,你们立即过去警戒,掩护中央和军委机关通过,红五军团上来以后接替你们。”

原来敌军一个师正赶来袭击中央纵队,但毛泽东部队这时身边却无兵可用,刚好遇到了王平部队,可以解决问题。“是!”王平向毛泽东庄重地敬了个礼,毫不犹豫地接下命令,接着就立即率十一团赶到指定地点。

他在晚年回忆这次的堵截过程时,说:“那一次,好险哪!爬上山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黑压压的敌人就上来了。事关党中央安全的天大责任,我们全团都拼命抗击,一直打到红五军团上来,移交阵地之后,才去追赶红三军团大部队。”

由于这一仗打得好,“王大个子”的名声也由此叫开了,毛泽东也彻底记住了这个身材又高又大,在危急时分掩护了自己的王平。

其实当时在长征中,王平并不叫这个名字,而一直叫的是他参军后第一次改的名字,王明。

参军时,王平还用的是原名王惟允,但因为连长是广东人,每次点名时,都把他的名字念成“王翁翁”,大家一听就都忍俊不禁,有时甚至哄堂大笑。于是和连长商量之后,才改为了王明这个名字,既好念、不复杂,又简单好认。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长征之后,1936年6月,王平来到了抗大学习。毕业时准备到新的岗位上任的他,一天被毛泽东找去谈话,说中央军委已决定将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扩编为第二十七军,拟任命他为政委,并交代了该军的任务

谈完工作之后,毛泽东见王平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问他:“还有什么困难吗?”王平见主席先问自己了,就站起来说:“主席,我要改名字。”毛主席听后,幽默地说:“叫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

王平见毛主席这么开玩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正因为这样,别人老拿我开玩笑,所以我要求改名!”“那好吧,叫王平怎么样?”“行!行!

于是毛泽东顺手从笔架上拿起毛笔,在一张宣纸上写道:“任命贺晋年为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治委员。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就这样,“王明”正式改名为“王平”。

后来在《王平回忆录》这本书中,王平写下:“毛主席的亲笔命令,我一直保存着,结果后来在一次过河时突然遇到涨水,直接连同皮包都被水泡坏了。”

机智王平

“七七事变”之后,中央命令红27军去正宁接守防务,时任红27军政委的王平和军长贺晋年接到命令后,有些发愁了。从驻地到正宁,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走3天,沿途只能买粮吃,但当时全军的经费就很紧缺,一共就只有100元,又没有粮食可以带,这该怎么行动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想来想去之后,王平就和军长贺晋年给中央发电报,请求拨款。结果中央也很快回电:财政困难,没有钱。为了不耽误部队行动,情急之下,王平只好给延安的毛泽东主席打电话,请求给军队3000元,没有3000元给2000元也行,最低也得1000元。

毛泽东接到电话后,也无奈地对他说:“我一块钱也没有呀!”王平继续问他该如何解决,结果毛泽东却回答他说:“你就动脑筋想办法嘛!一个人想不出来就两个人想,两个人想不出来就三个人想。还想不出来就睡觉,睡起来以后再想。”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王平也不好再继续开口了,只能皱眉蹙脸自己苦苦思索想点子。不过最后他们还真想出了一招,当时附近有个大财主,家里囤了很多粮食,当地的老百姓和驻军都经常向他买粮吃。但他有个规定:要买粮要先交钱,而且还只能在吊桥上交接,如果要硬闯的话,他们就会开枪。

于是王平便派去一个人去买粮食,刚从吊桥上往里走时,对面的联保主任真的鸣枪警告。这下王平便抓住了把柄,接着他们就去质问县长:“红军买粮是为了抗日,这个联保主任竟开枪打我们,你这个县长管不管?”县长一听,吓得直哆嗦,连忙解释说:“这是他的不对,我一定好好教训教训他!请军长放心。”

随后,县长立即派人把联保主任叫来,贺晋年看到他后,直接怒气冲冲地训斥联保主任破坏抗日,说着说着还要打他的耳光。县长急忙出来打圆场:“军长息怒,有话好说!

王平此时松口说道:“这事本应严办,我想这位联保主任大概也不想当汉奸吧。所以可以考虑从宽处理。”县长忙问联保主任:“你是认打,还是认罚?”联保主任连连点头:“认罚,认罚!”就这样,王平轻轻松松拿到了联保主任500担粮食,还有5000块钱。

王平高兴地给毛泽东打电话报喜,把事情的整个经过讲述了一遍。毛泽东听后,大笑起来,接着就说道:“不过,钱你们不能全拿走。你原来不是说1000元也行嘛,剩下的4000元给中央送来吧。说实在的,我这里也没有钱用啊。至于粮食,你们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剩下的也全给中央,我派人来接收,好不好?”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周恩来向朝鲜归来的王平敬酒

王平一听急了,说:“主席,我们只留1000元不够用啊!”毛泽东大方地说:“好,那你们就留2000元吧!”就这样,王平把3000块钱和一部分粮食交给了党中央,也解决了党中央的燃眉之急。毛泽东当时不由得夸赞:“还是王平有办法。”

在抗战时期,王平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运用自如,还不失时机开展运动战,积极创造和指导运用地雷战、地道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军入伍,并做好入伍教育和新战士家庭救济、优抚和代耕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壮大武装力量的同时,王平还组织了部队的整训和巩固工作,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晚年的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5月,王平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与司令员杨勇一起组织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役——金城反击战。1957年,他第二次入朝,组织志愿军部队撤离朝鲜回国。

1955年,王平被授予了上将军衔,1988年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但这之后,王平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依旧继续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王平将军行事极有主见,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1972年,毛泽东到南京视察,在江苏大礼堂接见部队师以上干部与地方负责同志。当时,他一手拉许世友,一手拉王平将军走上主席台,一起上台的还有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省长惠裕宇等。

毛泽东双手叉腰,站在台中央,用湖南腔面向所有人说道:“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说完后,毛泽东就转身下了台,走出礼堂。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离开前,一行人来为毛主席送行,毛泽东再次看到大家的面孔后,便指着许世友、王平说道:“不要送,各奔前程。”随即便上车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

许世友当时是南京军区司令员,王平则是南京军事学院政委,在听到主席这一番话之后,王平的内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王平在战争年代曾两次负伤,而遇到的险情则是不计其数。一次战斗中,王平随部队进攻,忽然觉得腰部像是被重重击打了一样,以为是中了子弹。结果仔细检查之后,才发现自己安然无恙,腰间的一个皮夹子恰好挡住了子弹。

又一次战斗,间隙时分,王平与警卫班长在一个小山坡上小憩,朦胧中感觉到警卫班长闷哼了一生,睁眼一看,原来是一战士擦枪走火,正好就是从王平的耳朵旁擦过去,而班长也因此毙命了。

还有一次战斗中,王平站在坑道口向前方观察敌情。突然一发子弹击中身旁的邓国清团长的手臂。王平立马回首,又一颗子弹飞了过来,从他的后脑勺擦过去,幸好只是擦破了些皮,如果他不回过头看的话,子弹极有可能会直接射中他的前额。

在战争时期都逃过了如此多的危险处境,没想到在晚年的时候,王平却开始遭受磨难。1969年夏天,王平隔离审查在了南京军区的一件屋子里,室内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张凳,穿着粗布衫,日日写检查。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1998年2月8日,王平将军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91年的传奇人生。家乡人民纷纷以最隆重的民间方式,沉痛悼念这位从老区走出的开国将军。

王平将军晚年依旧坚持在家乡里走访群众,了解民情,亲自帮助解决民众们的各种困难。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的面貌早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关心和赞助过的东源中学改名为“王平将军希望学校”,他当年的很多心愿,后辈们也都替他完成了。

鄂东南的青山绿水中徜徉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共和国史册上镌刻着一位我军杰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朽英名。

毛主席视察南京,离开时为何对王平和许世友说:不要送,各奔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赤水   遵义   各奔前程   军长   纵队   政委   南京   块钱   县长   红军   军团   将军   部队   敌人   队伍   主任   中央   王平和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