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建国之后,周恩来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再加上他也喜欢在深夜里办公,常常是早上忙完准备睡觉的时候,邓颖超已经出门上班了。因此两人虽然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着,却很少能见到面。

尽管如此,周恩来也时常会抽出时间去见妻子一面,既然两人的早饭和晚饭的时间不一致,不能一次吃,午饭还是可以共进。每到这时,邓颖超经常会做一些他爱吃的,或者是弄来一只烤鸭给总理换换口味。

烤鸭算是周恩来很喜欢吃的美食之一了,尤其是北京烤鸭。除了周总理爱吃,因为他还经常在国宴上增加这道菜,导致不少外宾们也对其赞不绝口。而当时的很多领导人也很爱烤鸭,陈毅就是其中一个。陈毅和周恩来因为关系非常好,所以两人时常会相约一起去吃。

陈毅第一次吃,就是周恩来在北京请他的,当时他吃完之后,就爱上了这道菜,后来每次来北京办公,只要周恩来有时间,都会请他吃一次。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一天中午,周恩来回到家后,笑着坐在了正在写字的邓颖超旁边,还突然夸赞她字写得好。面对这一特别状态,邓颖超忍不住抬头问他:“我们的大忙人回来,就突然夸我写的字好看,是不是有什么要说?”

周恩来听到这句话后,笑得更开心了,说道:“看你说的,没事我就不能夸夸你吗?我平时也没少夸。”邓颖超看到他的表情,直接就猜出了周恩来内心的想法,于是就问:“是不是工资又花光了?”周恩来会心一笑地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什么都瞒不过你啊。”

邓颖超也不卖关子,说:“西林和怀(总理的泰国女儿)来了一个星期了,你一直帮忙照顾,工资肯定快花光了。”周恩来听到西林和怀的名字后,感叹地说道:“这个孩子非常可爱,他还缠着我要自行车呢!”

听他说着,邓颖超就拿出了一个信封交给了周恩来,说道:“我早就给你准备好了,这钱你拿去用吧。”最后周恩来离开时,邓颖超又嘱咐他道:“大忙人,今天晚上陈毅一家子要来,我们要接待他们。”周恩来接着回道:“我没有忘记,知道你没时间,我自己去就好了。”

最后邓颖超又再次交代,一定要招待好陈毅一家,才同意周恩来离开。到了晚上,周恩来和陈毅一家人吃饭,真的就提前点好了三只烤鸭,陈毅拦都拦不住。最后饭桌上剩下一只,周恩来便将此留给了邓颖超。

邓颖超回来后,看到剩下的这只烤鸭非常惊讶,周恩来向她解释:“陈毅非要留下来一只,说给你吃。”但邓颖超没打算吃,而且还想要送去给陈毅,周恩来连忙说道:“这些都是我一个个亲手卷好的,你尝尝嘛。”邓颖超只好吃下了一个,最后剩下的,还是都给陈毅送去了。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周恩来总理和烤鸭外交

周恩来对烤鸭不仅很喜欢,而且也很关注这道菜,他曾27次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里视察工作,还邀请外宾们品尝烤鸭。

有一次,周恩来在店里宴请外宾,见外宾用圆圆的荷叶饼卷着丁香叶形状的烤鸭片,看起来十分不方便。随后就提出建议,将荷花饼的形状烙成椭圆形,烤鸭片则切成长条形,这样卷起来就很方便了,也不影响各自的美观。

店里随后将总理的这一提议推出,随即就受到了更多外宾们的喜欢和欢迎。

1960年1月27日中午,周恩来在帅府园全聚德烤鸭店宴请缅甸总理奈温一行。这次宴请背景非同寻常,当时两国在边界上存在一些问题,双方就此开展过多次会谈。本着想要和睦邻友好地解决问题的真诚愿望,周恩来才选择了一个环境比较轻松的烤鸭店进行。

奈温总理是访华次数最多的缅甸领导人,一生共12次访华。1960年对中国的访问,是他第二次,也是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次访华。1月27日,正值中国农历庚子年除夕,双方的谈判当时已接近了尾声。

帅府园烤鸭店是1959年10月1日开业的,作为全聚德开的第二家分店,称为东号。这是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在这里请外宾吃饭。当天宴会气氛友好,不管是外宾们对餐宴的满意程度,还是双方之间的谈话。这显然是一次水到渠成的“烤鸭外交”活动

烤鸭宴上,除了烤鸭这道主菜之后,还有一些冷菜和热菜,都是以鸭为主的,还有一道汤和三道甜品。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在这次餐宴上,周恩来总理超凡的人格魅力给奈温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他也与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而周恩来第一次到全聚德,是出席由彭真市长宴请以威廉·西罗基总理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的一次宴席。1957年3月27日晚上,周恩来总理准时来到了前门的全聚德。当时,全聚德店面还比较小,布置也有些简陋,房间里只能摆放一张大圆桌,显得很拥挤。

当时在店里工作的一些人员回忆,每次宴请外宾时,周恩来都会为他们介绍制作过程,当亲眼看到厨师们娴熟刀法时,外宾们都会瞪大眼睛,随后发出阵阵赞叹声

周恩来还会带着客人们参观店面后面的加工现场,看到一个炉头通红,砖砌起来的烤炉里面,挂着几支正在烤的鸭子,厨师们在一旁手拿铁叉,时不时地把悬挂着的鸭子轮流转换方向,看到如此真实的制作过程,外宾们对中国精妙的饮食文化,就有了真切的体会

有时外宾们也会问起:“全聚德字号是什么意思?”周总理便告诉他们:“‘全即全而无缺,聚为聚而不散,德指仁德至上’。”这也是至今为止对这三个字最为经典的解释。

在饭桌上,周总理还会向外宾们介绍这家店在新旧时期的发展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享誉中外通过周恩来的介绍,来宾们在吃烤鸭的同时,很自然地对新中国这么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感性的认识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住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随后和周恩来进行了秘密会见,来协商尼克松访华的事宜。会谈之初,因为双方互不摸底,谈话也都十分小心谨慎,会谈的气氛也比较紧张,一直谈到了中午都没取得什么进展。

基辛格一行到来之前,周总理便开始关心他们的饮食,觉得应该让客人们有机会去品尝一下北京烤鸭。但去烤鸭店不方便,于是便在会谈这天请来了全聚德烤鸭店一位厨师来宾馆搭一个烤炉,做烤鸭。

于是在会谈僵持期间,周恩来话锋一转,说道:“我们不如先吃饭,烤鸭要凉了。”在饭桌上,周恩来向基辛格介绍了烤鸭的吃法,并亲自为他夹上片好的鸭肉,放在荷叶饼上。

这一系列行为都让基辛格瞬间感受到了主人的好客之情,并且在品尝之后,对这道美味更是赞不绝口。临近午饭结束时,周恩来又提议大家举杯,畅饮茅台,预祝双方下午会谈取得成功。美酒佳肴,宾主尽欢,这次的会谈果然变得不一样了。最后这天下午和第二天的谈话,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外国元首们之外,周恩来同样也邀请过一些其他层次的外国客人们来品尝这道菜。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卓别林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而他对中国的电影也十分喜欢,并且中国唱片和茅台酒等一些代表中国文化的事物也很感兴趣。得知这件事之后,周恩来随即指示外交部和卓别林取得联系。

随后,卓别林也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表示很希望能有机会见见周总理。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1945年7月18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市郊万花岭别墅,宴请了卓别林以及其他几位世界名人。

当天,周恩来做了一番细致的安排,让卓别林非常感动。在宴会上,卓别林品尝到了特地为他准备的茅台酒和北京烤鸭。当招待员把烤鸭端上来的时候,卓别林一开始是有不太接受的,随后还是品尝了起来。

他说:“我这个人对鸭有特殊的感情,我所塑造的流浪汉夏洛尔,他走路时令人捧腹的姿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姿态中得到的启发。为了感谢鸭子,我从此就不吃鸭肉了。不过,这是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子。”卓别林幽默的表述让大家感到非常愉快。

宴请结束时,周恩来不忘询问卓别林:“今晚的中国饭菜是否合你的胃口?”卓别林立即竖起了大拇指:“北京烤鸭果然名不虚传,食味之好可以说举世无双!”最后还风趣地继续说了一句:“就是没有让我吃够!”说完这句话后,卓别林自己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周恩来善解人意,立即听懂了真实含义,于是马上吩咐工作人员把准备好的两只全聚德烤鸭包装好拿来,亲手交到卓别林和他的夫人手上,卓别林接过北京烤鸭后,不忘向周恩来弯腰鞠躬。

告别时,卓别林不舍地说:“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充满友情和愉快的夜晚,还有这中国有名的北京烤鸭,这一切都将深藏在我心灵深处的重要位置。“周恩来挥了挥手说:“等你们夫妇到北京登长城,再请你们吃北京烤鸭。”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烤鸭寄深情

除了宴请外国客人们品尝北京烤鸭之外,周恩来也时常用烤鸭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

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在巴黎结识了正在那里从事革命活动的胡志明,从那以后,两位革命家的交往和友谊持续了近半个世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身为越南共产党主席的胡志明,身体每况愈下,周恩来对他的病情非常关心,多次亲自挑选中国水平最高的医生,派到河内为胡志明治病。

1969年5月,胡志明的病情相对稳定了一些,于是便让中国的医疗组专家回国休整,一个月之后再回去。临走前,医疗组同志为感谢胡志明对他们的关心,于是便问他需要从北京带回些什么。胡志明顺口说了一句:“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一只北京烤鸭就行了!”

到北京后,周恩来听取他们的汇报时,知道了胡志明的这一愿望, 便亲自过问这件事,当时他就说道:“一只烤鸭不够,要带两只,而且要把甜面酱、大葱和薄饼一道配齐,为难的是在炎热的夏季如何解决烤鸭保鲜和运输的问题。因为胡志明身体已很虚弱,万一烤鸭质量出了问题,可不是小事。”

随后,周恩来又把外贸部副部长李强找来商量,但李强也不是保鲜方面专家,又请来冷冻专家研究,最后再三商议,才决定将烤鸭和各种 配套食品严密包好,放在一个搪瓷水罐里,四周放进一种特制的化学粉剂,可以将温度保持在摄氏零下30度

6月底,医疗组返回河内。走下飞机时看见他们手里拿的搪瓷水罐,工作人员还以为里面盛放的是药品。7月1日中午,胡志明请中国驻越大使王幼平一起共进午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8周年,在饭桌上,大家才知道这里面装的,原来是千里迢迢送过来的烤鸭。

最后,两只烤鸭里的一只在这次的餐桌上胡志明亲自品尝了,而另一只,他则送给了医疗队。

1969年8月下旬,胡志明的病情逐渐恶化,周恩来也在百忙之中密切关注着胡志明的病情,甚至在北京亲自指挥中国医疗组的工作。但最后在9月2日这一天,胡志明没有医治过来,在河内逝世。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周恩来获悉胡志明逝世的消息后,决定在派李先念副总理参加胡志明葬礼之前,先和胡志明生前非常熟悉的叶剑英、韦国清一起,于9月3日晚赶往河内吊唁。考虑到越南领导人正忙于处理丧事,为减少越方负担和麻烦,周恩来一行决定不在越南的宾馆下榻,而在中国大使馆休息,并于9月4日晚返回北京。

越南领导见到周恩来,都紧紧抱住周恩来,失声痛哭。周恩来后来高度评价了胡志明光辉的一生,并未能在胡志明去世前同他见一面而感到很遗憾。能够专程前往河内吊唁胡志明,足见他对胡志明的深厚感情,和对中越关系的格外重视。

艰苦朴素的饮食习惯

尽管周恩来对北京烤鸭很是偏爱,但日常生活中他却是很少会去吃的。在他的一日三餐当中,几乎都是平常老百姓都会吃的一些简单朴素的饭菜。

山珍海味类的食物,除了在小型的宴请贵宾的餐桌上可见到之外,在周恩来家里的莱单上是极少看到的,一年到头也只有几次红烧海参或者是海参眉毛丸子。那也差不多是在工作人员一再向邓颖超反映, 征得她的同意后才会做一次的。

周恩来也一直坚持,凡是他个人的事务都要自己付费。总理外出工作的时日较多,他工作到哪里,就在哪里简单用餐,一些工作餐,周恩来都是如数付钱。

一次,周恩来在北京饭店接见完外宾后,过了晚饭时间,他便在饭店吃了顿便饭,一共花费了2.8元钱。上车后,周恩来问秘书饭钱结了没有,秘书才发现忘了,周恩来就当即让秘书下车去补上。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1963年,周恩来赴杭州治病,邓颖超为照顾他也到了杭州,在杭州的住房和吃饭费用都是自己付的,司机杨金铭当时掌管家里的收支。

一天总理突然问起了收支情况,杨金铭翻开账本,一笔一笔地汇报,中间周恩来喊了一句:“停,食盐应该是每斤1毛4分钱,你们怎么多花了我一分钱?”杨金铭赶忙放下手中的账本,跑去找来了当初买盐时的那张原始发票,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咸盐一斤,壹角伍分。”

周恩来接过发票仔细查看后,眉头不经意皱了一下,示意杨金铭退出办公室,接着便拿起电话打给北京市有关部门,询问民用食盐每斤为什么比原来多了一分钱,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预防甲亢,对食盐普遍加了碘,根据成本对食用盐价格每斤提高了一分钱。

这一生活状态,能看得出生活中的周恩来,都总是在考虑以身作则、不脱离群众、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周恩来和邓颖超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也不是很多,因为他们常常都把工资用来帮助身边的亲友以及生活苦难的同志了,因此二人自己用钱都很节省,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要帮他们计划着花钱,避免浪费。这也导致厨师每次出门买菜,东西不能多拿,一样只买一点,猪肉或三两或半斤,够吃就行。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家吃的饭普遍都很简单,尽管身为中央首长,但他们的伙食并不比普通百姓们高档多少。周恩来在吃上面,从不说什么,而邓颖超也经常嘱托:“菜别做的太多,够吃就行,不能浪费。如果做的丸子或者鱼,他们吃不了,就吃一半,剩下一半下顿再吃。”

总理最喜欢吃的菜,就是狮子头、梅干菜烧肉、眉毛丸子、千张烧肉这几道,但也并不是每天都吃,而是隔一段时间厨师会周恩来夫妇做一次。尤其是狮子头,每次都只做两个,小果子那么大,总理喜一次会吃一个或一个半,这一顿餐再加上一个素菜,一个汤就可以了。

总理吃菜不讲究菜色和样式,只要下饭就行。除此之外,因为周恩来是南方人,所以也很喜欢吃鱼,尤其是鲫鱼,没有鲫鱼的时候,青鱼、草鱼他也会吃。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厨师给周恩来做鱼,也是以红烧为主。每餐总理只吃一面,另一面他让工作人员留下,放在冰箱里等下一顿再吃。他喜欢吃凉的,凉的有冻儿,下顿就不用再加热了。鲫鱼汤周恩来也很喝,鱼的中段一般红烧,剩下的头、尾就用来做汤

有时,身边的工作人员看着总理的精神状态实在是不好,就会帮忙“开小灶”。有一次,周恩来工作回来很疲劳,胃口也不好,于是当他离开西花厅,卫士和厨师便会瞒着邓颖超,做一点“手脚”,譬如给他做一碗鸡汤面或鸡汤馄饨等,周恩来心照不宣地吃的很香。

或者有时候,工作人员也会在他劳累的时候,给他做一碗他玉米面糊糊。周恩来很喜爱玉米面糊糊,又解渴又解饿还好下咽。无论是开会,批阅文件,谈话还是乘车,拿起杯子就可以喝,什么也不耽误。有时候周恩来从上午谈话谈到晚七点半钟,外宾们也还在等待着接见,周恩来在登上车之后,工作人员便会给他递上一杯玉米面糊糊。

有一次,周恩来在出席群众大会的时候,已经过了吃饭时间,会议仍然在继续。而他的工作人员们也知道,此时总理的肚子肯定是饿了, 应该吃一点东西。可是,周恩来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全会场,他们又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端一盘明显的食物放到主席台上,放在总理的面前。

后来,秘书就拿来一只与周恩来的茶杯相同的杯子,以遮耳目,冲上半杯玉米糊递了上去,总理一边讲话,一边喝,看起来就像是在喝水一样,还能以此充饥。

不过工作人员也考虑到了这杯玉米糊不能太烫,如果时间来不及,他们就会在作此举动之前,先给总理写一张提醒他该吃东西的纸条,好让他有个思想准备,这样也就烫不到嘴巴了。

周恩来的身体并不是特别好,饿的时间久了还可能会发生低血糖,这时,冲玉米糊恐怕都难以解决问题了,工作人员就会赶紧为他冲一杯蛋白粉加葡萄糖给他喝,以解燃眉之急。

周恩来是真正的美食家,他可以详细地向外宾介绍几十种中国的名菜,请客时经常亲自排出搭配得当的菜谱,同时他也可以有滋有味地嚼高粱米饭,啃窝头,喝小米稀粥和玉米面糊糊。他可以嚼出别人嚼不出的味道,喝出别人喝不出的名堂,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愉快和幸福。

周总理请陈毅吃烤鸭,工资花光了向妻子求救,原来邓颖超早有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基辛格   烤鸭   卓别林   全聚德   河内   花光   周恩来   玉米面   都会   外宾   北京   厨师   中国   总理   工作人员   妻子   工资   时间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