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平时我的活动范围仅在钟楼至曲江一带,西安北郊对我来说是个“遥远”的地方。去年有次办公事,要在西北郊某地驻扎两天。这里前有三环,后有高铁,远离尘嚣,大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甘寂寞的我立刻拿出手机搜周边景点,试图找些乐子,结果还真有了意外收获。


在共享单车的帮助下,我摸索到一条叫“丰产路”的地方。这条路很长,但可以说是卧虎藏龙。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感业寺、宣平里、敦煌塔三处曾在历史上很有故事的地方。于是我欣然开启了“考古”之旅。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丰产路上遇到的不知是何物


骑着单车我穿过三环急行的车流,向南进入村落。这里的巷道狭窄逼仄,路面不平,两排房屋都缺乏美感,让我怀疑这早已出了西安城。骑行不久后,我便来到席王村,一道红色的低矮外墙告诉我,这里即将出现一座小型庙宇。


果然,这里便是当年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感业寺”这个IP在各类武后大女主影视剧中肯定会出现,这里是武则天命运的转折点。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感业寺


按说后妃出家的寺院,当年定是冠有皇家金字招牌。如今寺院小而破旧,昔日风采只能靠你大胆想象。


走进山门,有一丛竹子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风。绕过竹屏风,映入眼帘的是两块菜地,看来这里的出家人吃得是自种无公害蔬菜。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毫无气势,就是个普通房屋,两边的厢房更像是工地上搭建的临时班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感业寺大殿


感业寺的位置在今天看来很偏僻。当年高宗李治跑来和武媚娘偷情一趟也挺不容易。从大明宫出发,就算坐地铁还有六七站呢,下车还得蹬四公里自行车(人家李治是坐轿子)。武则天在此苦中有乐,难掩心中的悲喜,写下了她一生中唯一一首充满女人情思的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感业寺内景


进感业寺时,我看到门口停放着一辆车号888的大奔,出来后正遇到大奔的主人。这个戴大金链子掉中年男人问我:“这里是不是武则天出家的地方?”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说自己是办事经过,看到这个寺名,疑惑是不是和武则天有关,于是进来探虚实。看来他是和我一样的好奇心,不用问,他此时也是和我同样的失落。


离开感业寺我一路向东骑行。路过的村子有席王村、惠西村、楼阁台村……“楼阁台村”这个名字让我顿时想到“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它于2018年被列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可是来这里亲眼看过之后只有失望。


楼阁台村隶属未央区,它坐落在汉长安城遗址上,大概是村子也想改变现状,据媒体报道花了近2亿建了个人造仿汉建筑景区“宣平里”,向游客宣告:此处乃汉长安城的地界,目的想让来此地的游人心生思古之幽情。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宣平里-金门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宣平里


“宣平门”是汉长安城东城门,打仗出征就从这个门进出。“里”是指老百姓的住处,和商业街区有别。这个宣平里和那些游人如织的景区有着显著的区别,其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游人罕至。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空荡荡的宣平里


景区看上去规模挺大,也是走仿古建筑+商业街的老套路。不过这里的商铺不是未招租,就是不开门。连店家的小狗也是毛发稀疏。从店家的牌匾上看,有中医养生馆、餐馆、工艺品店等,和同类景点相比没有特色。倒是街上打麻将的老年人,把牌搓得哗啦响,为萧条的景区增加了几分人气。在金门城墙下还有芦苇丛,长得和我差不多高,显得很有年代感,平添古韵。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宣平里-商业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宣平里的芦苇


宣平里景区的核心是福佑宫。锁着门,门外还贴着“禁止上香”。在此我终于见到了游人:十来个老头儿围着一个汉服美女照相。美女白衣白裳,一袭猩红色披风,撑着油纸伞,玉立在高台之上,可能是“昭君出塞”的cosplay。一群老头儿围着她,长枪短炮一通乱照。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宣平里-福佑宫


出了宣平里,我又东行来到青西村。高德地图说这里有座顺治年间的敦煌寺塔,我确实也看到了屹立在荒草丛中的塔(寺已不存),可惜被围墙圈着,拦着道铁门。看门大爷说这里要修庙,不对外开放。在他允许之下,我得以进入铁门,只见七层小塔周围是简易房,这大概就是临时的庙吧。鉴于周边荒草太深,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远观,同时搜索“敦煌寺塔”。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安北郊这条路上都是知识点

■ 敦煌寺塔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敦煌寺原建于晋代,晋代曾有高僧敦煌在此译《法华经》。它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显赫。


不得不说西安就是这么有历史、有内涵、有深度、有文化。随便一条丰产路居然让我遇到这么有来头的古迹。我虽在西安生活了三十多年,但这里指不定还藏着多少我所不知的“宝藏”,只是我所看到的丰产路上这三处“古迹”未免太粗糙了,被埋没也是必然。


想着想着,我加快骑车速度,穿过青西桥,又钻过高架桥,终于看到马路渐宽,不久之后又看到了地铁的标识牌。此时我长舒一口气,从“考古”回归到现实,还是大都市版的西安好啊。



图文作者 | 刘樱姝 | 陕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西安   金门   敦煌   晋代   老头儿   楼阁   荒草   北郊   景点   铁门   景区   知识点   大殿   寺院   游人   当年   路上   地方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