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礼 貌



李本聪:礼 貌


礼,在今天所指范围窄化了,专指礼仪和礼貌。在古代,比这宽泛得多,最起码包含了等级、尊卑、秩序等。你去看《论语》,孔夫子不但强调以德治国,还强调以礼治国,“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冯仑先生讲,他去台湾,朋友陪他旅行,路过老家,朋友顺便去看望母亲。在大陆,不过向母亲问声好,聊一会,送点礼品,捞几张人民币递过去,探望也就告一段落了。可那位朋友除了做这些,还有一项礼的内容,那就是跪在母亲前,责自己不孝。因为工作的缘故,没能陪在母亲身边,给母亲端茶送水,照顾好母亲。姑且不论有没有这个必要,但只有如此的大礼,才能表达出一个儿子对母亲深深感恩之情。

开学第一课,我不教孩子们读书,也不要求他们写作业,甚至也不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规划,教学生礼貌:见到老师要弯腰鞠躬;交作业要双手奉给老师;要把“请教”、“谢谢”、“对不起”、“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挂在嘴边。要求提出来,然后给学生解释。敬个举手礼不是不可以,但这个礼的分量不够。为什么一定要弯腰鞠躬?古人祭祀神灵的时候,把肉条煮熟了,盛到器皿里,不能让肉条僵直着,要把肉条弯曲,以示虔诚、卑恭、后来演化成了鞠躬礼。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从愚昧中走出来,只有这样的古礼,才可以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这个老师首先带头做到,学生弯腰给我敬礼,把我抬高,我一定要谢谢他们,给他们还礼,照样把他们抬高。在师生相互抬高中,文明礼貌就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了,慢慢就会成为一个人的教养。学生毕业了,他们就会将礼貌从老师这里,从学校这方文明传承地带到社会上去。

一个周末,我在公路旁等公交车,七十多岁的杨大爷在路边树荫下纳凉。我们班一群六年级学生走下来,她们看见老师,齐刷刷立正站好,弯腰给老师鞠躬敬礼,问老师好。我坐在轮椅上给他们还礼,问同学们好。杨大爷看见了,翘起大拇指说:“李老师,我走通几州几县,像这样有礼貌的学生,还是第一次见到,你们老师教育得好。”我说:“杨大爷,礼貌要从小培养,教得越早越好。等他们上了中学,你再来要求,长大了,害羞了,不好教了。我们班的学生,见到老师会弯腰鞠躬敬礼问好,已经养成习惯。暑假里,有个读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回来,在街心里遇到我,一样给我弯腰敬礼。”

村里有个姓赵的老人,非常客气,非常有礼貌,村里人很尊敬他。许多人家儿女婚嫁摆宴席,都会请老人去做客。老人有言在先:“请我做客,看高我,抬举我,我很高兴。但白吃是要不得的,要安排个活计给我做,我才来吃饭。”话说到这个份上,东家当然按照他说的办。让他拿张名单,在村里留客请客。来留我的时候,一定轻敲大门,进来,“李先生”放在前面,然后笑着说,某某人家留您请晚饭。他70多岁的时候,赶街遇到80多岁的老师,立正站在路旁,给老师弯腰鞠躬敬礼。老师喊着他的小名说:“都老了,就免敬礼了吧。”

乡村里有宴饮,厨师里会安排一个专门的人找大家什。所说大家什,主要指的大铝盆。这个人的责任就是给张家借大盆,给李家借大盆,借来厨房里供师傅使用。东家请几十上百桌客,制作出来的菜肴不是随便找个小盆装得下的,需要大盆来盛囤。吃饭的客人来了,师傅提把凳子坐在盆前,一一舀在大碗里,小伙计用抬盘抬到桌席上请客人享用。客散了,大盆清洗干净,这个时候就有礼貌在里面了。东家买来红纸包着的沙糕,也有的人家是用更高档次的芙蓉糕。大盆送去赔还人家,要搭配两封沙糕,这是感谢,这是礼节。

以前,米是碓舂出来的,面是石磨磨出来的,筛子经常要用到。筛子有朗筛,筛面上孔洞大,可筛豌豆、黄豆、蚕豆;筛大米小麦的筛子,网眼细小,叫米筛。当然,网眼再细小的就是用来筛面粉的箩筛了。居家过日子,有时候会少这样,差那样。母亲要筛米面,让我到邻居家借筛子来用一下,用过了送去还,遇到我们家炒蚕豆、包谷什么的,一定要撮上一碗,装在筛子里,拿去赔给邻居,空筛还人家是不礼貌的。礼尚往来,任何人都需要往来,都会往来。去探望亲戚朋友,空脚甩手,什么也不带,门不好进啊。总得带箱牛奶,或是一盒糕饼,或是一件“荞花香”酒,特殊情况还得包个红包,再不济也得提兜水果。我父亲常说,你在家会待客人,出门客人也会待你。反过来说,你在家不会招待客人,能指望客人好好招待你吗?人际关系就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我们知道,人与人的关系,需要调节。用什么去调节?用法律去调节?法律是粗线条,就像牛栏马栏那样,大牲畜肯定是关得住的——大牲畜也只能依靠这个东西来关。可贫民百姓过日子,遇到的都是小事情,比如排队买紧俏商品,某某的车停在路中央阻碍了交通,王家的狗被汪家的孩子唤去了,陈奶奶疯疯癫癫跑出村外她家人不知晓,杨老五抗拒不交卫生管理费,九九敬老节老常他妈不满60岁就到公房里吃敬老的酒席……这些法律管得了吗?完全管不了。要靠道德来管,要靠理和礼来管。我思考过,如果把礼这东西给抽去,社会文明就不在了,就回到蛮荒时代,满街辱骂的,打架的,乌烟瘴气,乱七八杂,村将不村,城将不城,国将不国,那就不像礼仪之邦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克己复礼   家什   都会   筛子   蚕豆   网眼   敬礼   东家   村里   大爷   礼貌   客人   母亲   老师   学生   旅游   李本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