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小伙子交流

文 / 林艾

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小伙子交流

俄罗斯小伙

这次出行导游推荐了四个自费项目,由于费用的关系,我只参加了两个,就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圣彼得堡的夏宫。在圣彼得堡的一个码头,团队一行在导游的带领下上了游船沿着涅瓦河游览市区风光,我便领着老伴逛大街。也许读者会说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就不怕走丢呀?其实,根本不用怕,事先把集合地点拍下来,然后大胆地往前走。一旦找不着,打开手机问问过路人,总会碰上热心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手机上的图片一定认识,他们会告诉你该向哪儿去。不过,千万不要乘坐公交车,如果走的太远,不可能人人都能看懂你的照片。


这条大街不算太繁华,街上没有多少行人。一家商铺里三五个中国人挑选福娃,这种工艺品从爷爷到孙子套有六七个颜色鲜艳,表情喜庆的福娃。中国人似乎都喜欢这个,大部分人买几个当做纪念品收藏

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小伙子交流

我和老伴顺着街道大约走出了一里多的路程,坐在街心绿地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遛狗的老人们。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街道上既有日本、德国等高档车辆,又有本国生产的拉达、伏尔加,车辆没有审验和报废的规定,所以高档与破旧共存,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大部分都是黄头发蓝眼珠的欧洲人,他们对中国人既不热情,也不冷漠。导游小褚说其实他们对中国的崛起有些不服气,他们更崇拜西欧国家。


我们无事所干顺便走进了一家经营服装的小店铺,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小伙子走了过来,他用流利的汉语向我问好,我应声回答你好。他说你们从北京来的吗?我说是从呼和浩特来的。他说你们北京太雄伟了!我说你的汉语讲的真好,是在中国留过学吗?他说我还没有去过中国,只是喜欢这个古老的国家,自学习汉语。一旦顾客进门,我就与他们用汉语交流,双方不但都听得懂,我的中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双方的话匣子一旦打开,语言就像滔滔江水一样川流不息。我说你到了北京一定要进故宫和颐和园,去了西安要看兵马俑。因为北京作为明清的国都,地上文物保存良好。而西安盛唐时期的辉煌已达两千年之久,只有看地下的文物了。

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小伙子交流

我们还就俄罗斯的福利待遇等事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俄罗斯小伙子说,导游讲的教育医疗免费,只有像圣彼得堡这样大城市的市民才能享受,像我这样从小城镇来的,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两个人合租一间房子,每月就得两万卢布,如果没有父母的支助,根本没法在城里生活。


小伙子的汉语讲的比我都流畅,他的模样也是那种菱角分明的“帮郎头”,这种长相看惯了好像比我们中国人扁平“油饼脸”耐看。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流露着温暖的光泽,让人觉得和蔼可亲。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聊了二十多分钟,涅瓦河游览的团队该回来了。导游事先讲过,如果不遵守时间,就自己打车追团队。


我们便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小伙子,来到了大街上。我突然冒出一句,为啥不跟人家合影留念呢?老伴回答你为什么不早说呢?没有与俄罗斯小伙子留影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圣彼得堡火车站见闻

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小伙子交流

圣彼得堡火车站与莫斯科火车站就像一个娘胎掉下来的一模一样,都是前苏联时期的产物。长窄的站房内满是租赁柜台,几十条长椅怎能满足成千上万旅客的需求。大部分人席地而坐,无奈地等侯着所乘坐的列车。站内如厕收费,每次三卢布,价格虽然不高,但特别不方便。如果遇有自动投币,投进去门不开,内急紧张就有拉在裤子里的危险。

我们前边相对宽敞的场地中央,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两个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妇女像似乡下人,她拉着两个旅行箱,背上还背着一个包。三四岁的男孩还拉着一个小旅行箱(就是我们出门常见的有轱辘的那种箱子)。乡下妇女办理好车票等事宜,坐在背包上眼睛盯着手机。八九岁的女孩脚蹬滑板在候车大厅水泥地面上愉快的滑行,三四岁的小男孩拉着他那个小旅行箱也在旅客中间飞快的穿梭。

乡下妇女完全沉静在手机中氛围中,偶尔抬起头看见儿子在她的视线范围内,便继续盯着她的手机。儿子跑累了回到妈妈的身边,母亲拿起水壶递给了儿子,并亲吻了儿子,儿子喝过水和妈妈来个飞吻,拉着小旅行箱继续飞奔。

姐姐已经不满足在站房内滑行,她飞快地滑进了站台里边,弟弟拉着小旅行箱也跑了进去。俄罗斯进站不像我们国内那样严格,敞开走廊过道随便出进,只有上车才检验车票。小男孩拉着他的小旅行箱享受着出行的快乐,在旅客中间穿行,就是让大人碰倒了,他也满不在乎,爬起来继续跑。

母亲终于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她的儿女不见了,茫然地四处瞭望。我用手示意站台里边,母亲急忙跑了过去,将一双儿女找了回来。然后母亲继续鼓捣她的手机,儿女们继续他们的旅行箱和滑板

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小伙子交流

我们乘坐的列车开始检票了,我上了车躺在卧铺上久久不能入睡。我平时特别关注倪萍主持的《等着我》寻亲节目,许多被拐卖的儿童成了父母终身的遗憾。俄罗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车站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导游不止一次地嘱咐我们看管好自己的钱物。八九岁的女孩还没有照顾弟弟的能力,三四岁的男孩怎能保护自己?只能说当母亲的不称职。从另一方面来说,俄罗斯的社会治安比较好,可能从来没有发生过像《等着我》那样的悲剧。


导游小褚


这次陪同我们一行的共有三个导游,国内的小闫和国外的小褚和小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小褚,这个只有二十五岁的青岛人,是莫斯科大学的毕业生。他就属于那种扁平的脸庞,标准的中国模样。只是口中的大门牙会让人想起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可别小看这个“米老鼠”,人家学得是历史语言系,讲起俄罗斯来头头是道,真把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出游的很多知识都是从导游那里得知的,国外如此短暂的时间只能是走马观花,不可能了解的太详细

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小伙子交流

我们在克里姆林宫遇到了不少中国导游,大部分人与“米老鼠”打过招呼,领着团队就走。我说他们好像都躲着你,他说那些都是我的徒弟,“撞道”还不赶快给我让开呀?要不游客们都跟我走,听我讲,他们多尴尬啊!其实,做人就应该像小褚这样敢于表现自己,要不真像一块儿真金埋在沙土里,永远也没有被人发现的机会。

小褚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俄罗斯谋生,他的俄语讲的特别流畅,再加上所学专业历史系,熟谙俄罗斯各个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说起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真是头头是道,对列宁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赞不绝口。寒窗十年苦读“圣贤书”,人家把别人休闲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岂不高人一等。

小褚一个农家子弟,父母供他国外留学花费了八十多万元。对此他感慨地表示,今生今世不结婚,不要孩子。我们听后心里不是滋味。父母把他们送到国外学业有成,最大的心愿就是传宗接代,他们却只顾自己享受。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培养孩子的费用实在太高,从幼儿园开始,诗琴书画样样不能落下。孩子学得烦,家长的负担也重。

小褚说俄罗斯的孩子们在幼儿园期间,主要是玩和锻炼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衣服,洗手绢。读小学一年级才学文化课,不像中国从小熟读唐诗五百首。应试教育造成了教师课堂不讲,课外补习等弊端。从这方面来说,我们还真应该向人家学习。

小褚他们在国外当导游很不容易,他说最怕把游客丢了,人生地不熟,到哪儿去找。一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在我们眼里还是一个孩子,人家却能在异国落脚谋生,除了以导游的身份传递着中俄的友谊外,还让我们了解了异国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果没有他们将会寸步难行,我要为所有在国外的中国导游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   小伙子   莫斯科   汉语   米老鼠   老伴   北京   中国   导游   儿子   团队   父母   母亲   国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