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原创小品文)

读大学时,读过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红与黑》。

《红与黑》的主人翁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长着少女似的清秀面孔,天资聪颖,记忆超群,有着非凡的意志力。他受父兄虐待,也深以卑贱的出身为耻。

于连一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出人头地。他始终怀惴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可以想象,也可以理解,“司汤达”一定会让于连的梦想破灭。

大学时代,哪位同学和老师走得近一点,或者有位男同学主动接触城里来的女同学,晚上“卧谈会”时,大家一定齐声愤怒声讨“当代的于连”。是啊,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怎么能做“当代的于连”呢?所以,那个年代,我们与“当代的于连”纯属两个针锋相对的阵营。可想而知,每个班总会有一两个同学被班里的同学所孤立。事关“红与黑”,老师也没有办法。

其实,那时候,何谓红,又何为黑,我们心中并无准确的概念。潜意识里所拥有的,便是“自己总是正确的”。

后来,我发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黑糖又叫红糖。向大人们请教,谁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就把我这个凡事必较真的理工男搞糊涂了:红是红,黑是黑,怎么红就是黑,黑就是红呢?见我如此较真,有一次,文盲的母亲说,或许是黑糖不好听,红糖吉利,农村人说话、办事都图个吉利。

母亲说“或许”,或许真是“或许”。在农村,哪家添丁了,你走进去,主人家一定会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用黑糖冲的糖茶,曰:请你喝碗红糖水。我没见过谁会说,“请你喝碗黑糖水”。黑糖冲的糖茶,谓之,红糖水。

儿时,我就听老辈子说过,黑中有红,红中有黑,大概就是这么个理。中国人懂,外国人也懂这些。

前些年,有本《厚黑学》非常畅销,并且经久不衰。试想,如果司汤达读过《厚黑学》,他应该不至于把于连的结局写那么惨。这或许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的“于连”非西方的“于连”,命运自然迥异。

前几天,见一文章写到,郑成功与强敌作战,他是胜利方;与道德鏖战,他是失败者。又有人说,张岱保持气节是消极的。这些说法,我不仅不能苟同,也无法理解。

不过,不理解也没关系。黑糖,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妇科疾病,什么月经不调、产后贫血等等,须用黑糖做药引。

酱缸里如果只有红,或者只有黑,那就不可能叫酱缸。正因为红与黑搅和在一起,酱缸便有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永远流长。

红与黑(原创小品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酱缸   黑糖   小品文   父兄   主人家   较真   糖水   红糖   吉利   当代   母亲   两个   同学   农村   老师   梦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