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只水鸟一样地活着

自从十五岁离开家乡,一直生活在水的旁边。武汉的东湖,芜湖的镜湖,当然,武汉和芜湖都在长江边。成都的府河。

其实,十五岁之前,家门口也有一方池塘,只是池塘掀不起大浪。东湖和镜湖,虽然也掀不起大浪,但是,不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风总是有的。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只要有了风,浪就自然有了。所以,汉语里,就有了一个成语,兴风作浪。风,是浪的源头,也是浪的动力。江,则不然,有风,或无风,长江后浪推前浪,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每天早晨,或者傍晚,我必定会路过江边、河边,或者湖边。不是为了看浪,而是,那是我必经之处。我不能不看,不得不看,眼前的浪。

风,在水面,轻轻一抚,浪,就起来的。水和风的作用,纯属物理过程,没有任何的化学反应。浪的产生,看似轻而易举。但是,水,经过了几千年的轮回,卧薪尝胆,那是你看不见的。否则,浪,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跃起,又跌落,重又跃起。浪,貌似周而复始原地不动地打转转,其实,它早跌落过几千个,几万个时辰。你看到的浪,早已是后浪。前浪,早已成了前面后浪的前浪。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浪是水的形式,能成为浪的水是少数,浪是水中的英雄。

原本,我以为,水鸟,只是浪的看客,以水边的湿地为家。其实不然。首先,水鸟和鱼类存在显著的食物竞争关系,互为捕食者、竞争者和被捕食者。而浪,与水鸟和鱼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泊限制了鱼的流动,也限制了水鸟和鱼的战斗,生存空间决定着竞争的激烈程度。于是,胜者为王败者寇。青海湖的水鸟自然是胜利者。而长江,从西走到东,穿过大半个中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鱼在水下,鸟在岸边。水鸟只能望鱼兴叹。所以,在长江,鱼是王者。

水鸟站在礁石上,前一秒,看浪安然入睡,后一秒,又看见浪冲上悬崖。水鸟只好换到另一处的礁石,重复的剧情,重复地上演。水鸟无法置身事外。参与,并成为主角,便是水鸟不二的选择。于是,迎着浪前进的方向,在浪上飞翔便是水鸟不二的选择。

浪,一死再死,一活再活。这是水鸟看到的真相。

在某处的港湾,浪,突然中断。水鸟看见死去的人,死去的鱼,还有从上游漂浮下来死去的植物。当然,还有活着的人,正在吃着死去的鱼。

于是乎,水鸟有了一颗悲悯的心。从此,水鸟是水鸟,鱼是鱼,浪还是浪。

像一只水鸟一样地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水鸟   前浪   后浪   青海湖   无风   东湖   芜湖   无风不起浪   礁石   长江   大浪   江边   池塘   早晨   竞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