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夏日的昆虫

今天晨练时,耳机突发故障,听书只好作罢。此时,耳之所闻全是大自然的声音。半个小时,两架飞机从我头顶上空掠过。飞机的轰鸣声,倏忽间,消失在远方。飞机向东南方向飞去,飞向远方的故乡。

无须侧耳,我就能听到路边树梢知了的鸣叫。知了,在我们老家,又称“子热”。子,我也,我热,这名字起得真够形象。你听,他们一阵阵的叫声,是不是“子——热”“死——热”。本来,叫声就很单调,众多的知了一起鸣叫,你的高声部,遇到她的低声部,无数的高声部叠加在无数的低声部之上,低声部便被高声部所掩盖。于是,我们所听到的,就只剩下单调又乏味的一个声音——热。气温越高,他们鸣叫的声音越大,分贝与气温成正比。

进入伏天,气温蹿升。知了对气温突升的反应异常强烈。和人一样,宣泄情绪总是需要一个出口。知了的出口便是用它特有的语言进行强烈的抗议:子——热,古文也。上天啊,您懂否?如果不懂,它就告诉您:死——热!

这个时节,正是农村“双抢”大忙季节。我和母亲在田里耕种。烈日炎炎,田里的泥浆都能煮得熟鸡蛋,稻田如蒸笼。我们弓着腰在蒸笼里挥汗如雨,原本我们的劳作重复而又单一,机械而又单调,知了的强烈抗议实在是替我们说了一句公道话。试想,如果没有知了的陪伴,那种无言的寂寞该是怎样的一种难耐呀。

白天,是单调而又单一的,人,知了;知了,还是知了。到了黄昏时分,气温开始渐次降了下来,当然,也不会降得很多。知了是一种知性的动物,悟性也比人高。既然气温降了,抗议的声音也变得稀稀落落起来。这时候,你会听到一曲曲清脆悦耳的弹拨乐萦绕耳畔。纺织娘娘登台了。这乐曲,对于辛苦劳碌了一天的庄稼人来说,莫过于天籁赐与的美妙绝伦的轻音乐。可是,善良往往得不到善待,动物和人的命运颇有几分类似。大人劳作一天就想休息,对于我们这些拥有童心的孩子而言,一场悄无声息的抓捕行动就此展开。瞬间,纺织娘娘便成了我们手中的玩物。善良的纺织娘娘,它哪里知道,正是自己的叫声,为人类带来愉悦的同时,往往也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吃罢完饭,到了乘凉的时间。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电扇和空调都是后话。一家人,把睡凳和凉床搬到大门外。蚊子的智商或许不低,它们总是能够见缝插针地捕捉机会。为了对抗蚊子,庄稼人都是有两招的,一招是蒲叶扇,既可扇风,亦可驱蚊。另一招,是用稻草或者稻壳,燃成文火熏。这一招母亲屡试不爽,那是真的不爽,蚊子根本不怕你熏,倒是把人熏得晕乎乎的。所以,我常说:“妈,您这是昏招。”妈不听,继续熏。那时候的蚊帐似乎也不怎么顶用,晚上睡着了常被蚊子咬醒。蚊子听似低调,但是,低调之下,实则面目狰狞。所以,对那些看似特别低调的人,我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戒备。我们农村就有一句俗语:“喜欢吠的狗,往往不咬人;不叫的狗,往往会咬人。”把这句话送给蚊子和像蚊子一样的人,许是合适的。

其实,那时候,还有一种昆虫,谓,萤火虫。一到夜晚,萤火虫在草丛里点点飞舞,那景象可谓美轮美奂。尤其是到深夜,天稍稍凉了下来,听着纺织娘娘的浅吟低唱,透过窗户,窗外是漫山遍野的星光飞舞,一天劳作的疲劳顿时就消失了。因为,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真正的童话世界。

于是,我们安然入睡,在睡梦中,把这一天送进历史。第二天,我们又在历史中醒来。谁能说历史不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都在书写历史。历史,是全人类的历史,其中,应该包括昆虫。

儿时,夏日的昆虫


儿时,夏日的昆虫


儿时,夏日的昆虫


儿时,夏日的昆虫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声部   蒸笼   田里   娘娘   昆虫   叫声   儿时   蚊子   单调   抗议   气温   低调   知了   夏日   飞机   声音   农村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