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昨天早上,CC脸上挂了一副「人类未解难题」的表情问我:

我:(裂开)

这才是重点吧。

话说自打时间进入9月份,类似的「未解难题」隔三差五就出现在后台: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孩子刚上幼儿园或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适应,出现抗拒情绪是很正常的。

也有的孩子刚开始表现很适应,丝毫没哭,但上了一两个星期后,也加入了抗拒入园的大军中。

当初CC上学,我提前很久就开始做准备,依旧也没逃过一哭二闹三撂挑子不去的结局。

别说孩子不适应了,父母在孩子刚开学也是脸上笑嘻嘻,心里贼担心,还要在校门口一步三回头,扒墙角观望半天。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作为家长,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先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影响,陷入“孩子是否在幼儿园过得不好,是否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的无端猜想中

首先接受现实,接受孩子的情绪

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早晨起床后,想到要去幼儿园,要和妈妈分开,期待>不舍,于是哇地一声哭出来。

上学路上、幼儿园门口分别时悲伤的感觉更甚,所以总是上演“生死离别”的苦情戏码。

大部分父母都会停留在离别的这一幕出不来,甚至以为孩子也走不出来。

事实上,等爸妈一走,孩子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们玩玩具简直太快乐了,开心>想念,于是又开开心心玩一天。

等到了中午,睡觉没妈妈陪,或者跟小朋友吵架,又难过>开心,可能又要哭一鼻子。

但是下午吃到好吃的加餐,开心>想念,又开开心心一下午。

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孩子不可能一整天从头开心到尾!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喜欢幼儿园也好,不喜欢也罢,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用试图去说服孩子改变观念,让他一定喜欢幼儿园、一定每天都开心去学校,应该允许孩子存在“不想上学”的情绪和看法

今后三年,甚至是上小学后,孩子都可能会出现很多次不想上学的时候


成年人有时候也想撂挑子,一通发泄后理智思考,而后,你能告诉自己「不能」,心智的成熟是历练出来的,而不是有个人天天洗脑你每天都该开心去上班,有不想去的情绪就不对。

每一次孩子的情绪中都有可能藏着我们不知道也发掘不了的难题或挫折,有时候我们能帮到,有时候帮不到他。

但只要我们做到这三点,孩子就不会差:

1、随时接受孩子的情绪,但不对行为让步

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上学是必须的。

就和爸爸妈妈也想一直跟你在一起,但必须也要去上班一样。

我们长大一岁,就要接受新的挑战,是会有点难。但这也说明你又长大了,开始加入爸爸妈妈的队伍中啦~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2、帮他揪出问题的根源,给予他解决问题的建议

当孩子总是哭闹着说“我不想去学校”时,就是不喜欢幼儿园/小学吗?

不一定!

对于一个有众多新伙伴、新玩具的环境,大多数小朋友都是期待的,内心也是渴望去接触、探索的。

只不过,由于某种情绪的包裹,让孩子无所适从,只能通过不断的哭闹和反抗来表达。

我们需要弄清孩子“不想去”这个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一年级上学期,CC有几天也说不想上学,我细问:

那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去找到核心问题,并告诉她,你不是不喜欢上学,只是有点发怵面对这个同桌。

一定要帮孩子揪出根源,不然混乱的情绪累积早晚要压垮孩子,且不利于解决问题。

然后,我询问了细节,跟她一起找解决的办法。

其实是那个同桌爱动手动脚,比如跟你说话,先扯你小辫儿,还没轻重。

我帮她分析,对方也许是不会正确表达,你可以跟他直接说“你想叫我可以轻轻戳我一下,我不喜欢被拽辫子”。

如果说了还故意扯,那你可以勇敢地告诉老师,老师制止后还屡教不改,可以让老师给他换位置(班里设有单桌,专门放调皮孩子)

一下子,CC就豁然开朗,也不给自己扣「不喜欢上学」这顶大帽子了。

改变孩子,不要止步于用道理说服、用观念洗脑,而是帮TA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其他情况也一样,比如说:

问题可能出在社交上,不知道怎么融入新集体,交到新的朋友。

这种情况,可以在家多多演练多种社交场景,帮助孩子总结一些快速又好用的交友方式,需要的朋友请查看《“才不要和你玩!”,孩子主动社交却惨遭拒绝,再心疼也不能做这2件事》。

包括还有前几天一个留言: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这多是不习惯学校的规则和新的行为模式。

这种情况我们要了解具体原因,如老师对什么事情或情况会严厉,什么情况会罚站等,了解情况后也需要及时和孩子解释清楚老师的原因和意图,从而帮助孩子调整和适应学校规则。

3、支持且相信他可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开始有了烦恼,也意味着他一点点地在长大。

父母的职责不是拿起镰刀披荆斩棘,而是稳做灯塔方向指引。

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帮孩子屏蔽每一个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除了前面说的教会孩子直面情绪、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还要告诉他,我相信你能处理好,如果不能,我愿意随时提供帮助。

这才是让孩子内心变强大的釜底抽薪之道。

即便有一天他走出父母的臂弯,没有人从旁安慰,他也不会觉得孤立无援。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小学的当下,我们该怎么降低抵触心理?

1、不要负强化

注意送园时和接园后不要无形中传播负面情绪,如询问“在幼儿园有没有人欺负你呀”,或“要是有人欺负你,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等……

这些很容易无形的强化“欺负”这件事,这样反而会加剧孩子的负面感受,从而加大孩子适应幼儿园或小学的难度。

2、让分别具有仪式感

送孩子进园前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小的分别仪式。

最初送CC到幼儿园时,我都会在她手心亲一下,告诉她“现在妈妈把魔法亲亲放在你手里了,你想妈妈的时候可以把带有亲亲的手放在胸口上,妈妈也会感应得到哦~”。

让分别不止是悲伤,还有其他的特殊存在。

让娃感受到:即使妈妈不在,他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满满的安全感

做完仪式记得利落爽快地和孩子说再见,不纠结、不反复安抚,不强化负面感受,当机立断转身离开哈。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3、让分别的时间具体化

孩子忍受不了分别还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通常我们说的“放学爸爸妈妈就来接你”孩子并不能明白放学或是下班后是什么意思,更不懂5点是什么东西。

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睡个午觉,醒来吃点水果、点心,再玩一会,妈妈就会来接你喽”

既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流程安排,也能清楚地明白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他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把孩子的注意力成功从「不想去幼儿园」转移到「什么流程后可以见到妈妈」这件事上。

4、给孩子布置个任务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无趣,最好是鼓励探索的类型,又能激发娃兴趣

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挥吧。

我是不会告诉你,我曾交代给CC一个任务是数厕所坑位有几个的(因为某次尿裤子不想上幼儿园,我就说,是不是坑位不够,排队时间太长?今天去给妈妈数数到底几个坑),哈哈……

这样真的也行!

通过布置小任务可以提升孩子的成就感、使命感,这样还赋予了幼儿园新的意义,让孩子有所期待,不会沉迷于情绪的本身。

“妈妈,不想去上学”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幼儿园或小学的抵触心理

人生本就充满了挑战,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焦虑、紧张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

孩子也正是通过学会面对并独立解决这一个个小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

所以,别担心,耐心一点,小家伙们一定会给你一个不期而遇的惊喜。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D爸妈”( ID:cd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幼儿园   妈妈   孩子   小学   同桌   社交   负面   小朋友   情绪   爸爸   父母   老师   情况   心理   时间   学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