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昨天看到后台一条留言:

孩子太争强好胜了,什么都要争个第一。

校车来了他要挤到第一个上;

亲戚孩子一起玩,表扬了别人没表扬他,他就不服气。

更别提参加活动或做游戏,只要输了,就会哭闹,看不得别人比他好。

C妈,怎样才能让孩子好胜心不这么强呢?

我好担心这样下去会没人喜欢他,谁会喜欢一个赢了就沾沾自喜,输了就气急败坏、发脾气耍赖的伙伴呢?

我也担心他自己以后不快乐,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总盯着别人比他优秀的地方,见不得别人好,其实折磨的是他自己啊。

看到这段话,瞬间勾起了我曾经「逼CC成为一个 “输得起”的娃」的那段灰暗时光。

想当年,我也被CC的好胜心折磨得痛不欲生。

好奇心和好胜心双爆棚的她,凡事都有兴趣,凡事都要争个一二。

就连出门旅行,和同行人走在一起,她都必须要走在最前边,一旦有人超过她,她立马加快脚步夺回先锋位置。

吃饭要第一个吃完,滑滑梯要比别人滑得快......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为这点好胜心可没少受伤。

而种种看上去“心胸狭隘”的行为,也没少让我脑仁疼。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所以,关于养一个争强好胜、倔强难驯的娃,我可太有话说了。

好胜心并不是坏事,相反,还有很多好处

孩子输了不认?干什么都要争一名?

恭喜你,那说明你养了一个心气儿高的孩子,说明他对自己有要求,对人生有追求。没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敷衍,也没有吃饱混天黑的消极。

这样的孩子天生自带超强的内驱力,做事永远不缺动力。

而且,他们一般都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有时候也表现为不服气

初期养育起来可能确实很烦人,动不动就炸毛!

我家CC小时候常为什么哭呢?

但是,一旦过了幼年时期,父母的福利时刻就来了!

孩子日益成熟后,就不会总盯着谁跑得更快、谁先吃完饭、游戏谁赢这种小事了,他会转移到更高的目标,如学习成绩更好、工作业绩超标等,那时候你就该偷着乐了。

只要他感兴趣,这样的娃鸡起自己来你拦都拦不住,争强好胜的孩子,哪个人生阶段都不服输。

不需要家长费尽心思地引导、鼓励,更不用你拿着小鞭在后边抽。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CC现在二年级,前几天回来说到班上一个同学君君。

“我们班主任老夸她,我也想像她那么厉害,妈妈你知道吗?她连乘法口诀都全会背,太厉害了,我也要背。”

然后央着我给她抄乘法口诀、教她背小九九。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我跟C爸从来不提前教知识,所以我边写边问:“干嘛非让我们教呢,你们老师不教吗?”

她说:“哎呀,我们还没学到乘法呢,老师还没开始教呢。”

说完,就拿着乘法表跑去自己屋, 当晚一口气背到了5。

这要不是有着点好胜心,还真自鸡不起来。

所以啊,好胜心强,从某个层面讲,非但不是缺点,反而是孩子的优良品质。

对出类拔萃、更高挑战的追求,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关键就是,我们如何把个性要强这件事引导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问题的不是想赢,而是接受不了输

争强好胜这个性格特点,不需要打压和改变,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失败后带来的剧烈情绪。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孩子输了之后,难受、失望的情绪席卷而来,他控制不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唯一排解情绪的方法就是不讲道理的大哭大闹。

父母血压升高、脑仁崩裂的场景,也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我们看不得孩子格局小、气量低,也不忍心他沉浸在痛苦中。所以最常做的两件事,就是:

这两种方案其实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

而真正的接纳,只有一点——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可以哭闹、发脾气。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当孩子因为没做好气急败坏、又哭又闹时,就抱着他先他哭一会吧。

给他足够的时间平复下来,而不是着急讲道理,或者紧张地提出解决方案。

允许孩子发泄,是让孩子可以接受输的第一步。

CC的钢琴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我常跟他交流陪练心得。

他说,你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性子又急,好胜心又强。

“是不是练得时候特想赶快把曲子练好了,是不是一出错就生气,恨不得把键盘砸了?”

嗯,不能更准确了,我要愁死了。

老师说,他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孩子见多了,生气你就让她哭,别拦着;哭好了,也别多劝,就接着练,他们自己可以调节好。

心气儿大、性子急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其实是自我修复。

也许前8次还为练错生气的孩子,第9次就能坦然跟你说“没关系,我再试一次”。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只有在情感和行为上感受到支持,孩子才能获得能量,慢慢学会调节失败后的情绪。

所以啊,与其总是纠结于孩子的好胜心是否太强,倒不如好好帮助孩子接受偶尔输/不如别人,,教会孩子处理输后的强烈情绪。

孩子愿意接受输的前提,是让输变成一件安全的事

孩子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不愿输的心理状态,是害怕和恐惧:害怕一切失去控制,害怕别人觉得他很差劲。

他们不是不愿意接受输这件事本身,而是不能接受输带来的一系列衍生结果。

许多时候,这些衍生结果是大人不经意给予的,最常见的有两种:

1、过度表扬

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父母也从不吝啬这些赞美。

但一不小心就容易过度,如果一点小事就赞美,动不动就赞美,把孩子捧得太高,他就会对自己产生不客观的认知,过于高估自己。

他们患上了表扬依赖症,不想输,是不想让对他有期待的人失望。

这就是把孩子的好胜心养偏了。

所以,孩子可以夸,但是别把他架上神坛,一个孩子被架在神坛上久了,他就没有台阶走不下来了。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2、过度强调赢

强烈的想要赢,背后其实是内心对自我价值认可的缺乏。之所以这么执着于“赢”,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想证明自己可以。

只有第一或最好的时候,才能找到归属感和感到自己很重要,一旦发现自己比不上别人会格外挫败、心理失衡。

CC有段时间特别执着于吃饭第一名,谁要在她前边吃完,她立马撂挑子不吃了,哭着喊“不许你先吃完!”。

后来找原因,是因为奶奶嫌她磨蹭,总是说“你吃饭怎么这么慢,人家邻居小胖每次吃饭都是第一名”。

知道这个原因后,刚开始就有意让着她,她吃完很高兴“我第一个吃完啦”,我们也很高兴“你第一个吃完啦,好厉害”。

“哇哦,爸爸第二个吃完啦,也好厉害!”

“耶~,我是第三名,快亲亲我。”

既允许孩子体验赢的感觉,也淡化了输赢的比较。让孩子知道不是第一也没什么,第二名、第三名好像也不赖。

慢慢地,她也就不在这件事上在意。虽然后边偶尔也会比谁先吃完饭,但没第一个吃完也不会不高兴。

当输变成一件很安全的事情,孩子明白输了之后,不会有冷嘲热讽,更不会有责备、批评。孩子才会接受它的存在。

听完老师一席话,我才明白争强好胜的孩子,最怕这么管教

其实,孩子自己也挺难的,太佛了会被觉得懒,太要强了又担心太毛躁将来吃亏。总之,很难有一个让父母挑不出毛病的性格。

但性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要不被过分保护、宠溺,不被经常打压否定,孩子在父母这里积蓄够了心理能量,他慢慢会建立自己最初的自信,也能接受输这件事了。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争强好胜   中国医科大学   心气儿   老师   孩子   神坛   乘法   口诀   好胜   气急败坏   害怕   生气   情绪   担心   父母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