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秋季带娃好时光#

时间在什么时候过得最快?放假的时候~

7天长假就这样倏忽而过了,大家假期都有哪些见闻和收获呢?

回姥姥家那两天,我带DD去邻居家找小哥哥玩,就不巧碰上了她家“教育”孩子的画面。

原来是小朋友拿着画笔把妈妈刚擦过的地板又涂了个乱糟糟,气得妈妈呵斥他赶紧把画笔收起来,不许再乱画了。

我一边让DD跟小哥哥一起去院子里玩会儿,一边打着圆场跟邻居说,“这个年龄段正喜欢画着玩,DD也这样,其实啊,涂鸦这些都是对他们有好处的~”

她却说,“画是喜欢画,但是现在这么小,就是乱画,还搞得哪里都乱七八糟的,能有啥好处?”

相信这也是不少家长的想法。总觉得孩子小,画不出个啥像样的图案,有时候还把地板上、墙面上都弄脏,也没什么意义,所以看到他们胡乱涂鸦的行为,第一反应总是制止。

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但实际上啊,哪怕只是胡乱涂鸦,好处也是很多滴。

一张纸(或者是一面墙/一块地板、一支笔,他们就能任意放飞自我、各种天马行空,给自己创造无限乐趣。

而且,也给咱创造了难得的清净时光不是吗?

所以,我一向认为,孩子涂鸦是最省事,也是最有效的一项早教活动。

涂鸦是很好的早期启蒙活动

01

首先,涂鸦/绘画总会用到工具,不管是画笔、木棍儿还是只是用手蘸取颜料,都能够帮助宝宝锻炼精细动作、抓握能力和肢体协调性

其次,通过涂鸦能够让宝宝认知颜色,感受纸张、颜料等工具的不同触感,促进感官能力的发展。

第三,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认知到,自己手来回摆动能够在纸张上留下不同方向的线条、痕迹,强化对因果关系的认知。

第四,绘画还能提升智力。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早期绘画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涂鸦/绘画可以帮助宝宝在语言能力不完善的前提下表达情绪

美国艺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在儿童美术教育方面深有研究,他表示,孩子不是在画一个客观的东西,而是在表达个人的喜恶,以及他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所以,允许孩子画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是件多么棒的事情啊。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绘画的重要性。在我家,绘画启蒙在整个早教启蒙中占了那可是相当大的比重。

但同时,我们需要明确的前提是,低幼阶段的绘画启蒙不等于“教”。

不是娃刚刚开始涂鸦,就要求他能画出标准的圆;也不是他刚刚能画出一朵小花,就要求他画得像。而是要尊重他们绘画的发展规律。

低幼阶段宝宝的绘画规律

02

低幼宝宝的绘画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先生,在他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中给出了答案。

1岁

绘画其实就是手的运动轨迹。在手的带动下,在纸上留下各种印记,对现阶段的他们来说,这只是个好玩的游戏。

这时候,他们还意识不到自己能够画出或者控制线条、图形,但是这却是他们爱上涂鸦这件事的起点。

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1岁半

手能够以肘为轴心做左右往返的动作,呈现到纸上就是来来回回的线条

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2岁左右

这个阶段,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并逐渐意识到握笔动作与线条之间的关联。

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控制画出单独的线条或者封闭的圆圈

想象力更加丰富的孩子,甚至可以通过形状来代表自己想画的事物了。

总之,这个阶段,孩子自主的想法(想要画什么)已经开始萌芽。

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3岁左右

依然会画圈圈,但他们在画画之前他们可能已经想好了我要画什么

而且他们会在圆圈内画上点、横线,来表示眼睛、鼻子之类的面部特点。

3岁半左右的时候,基本可以“看图说话”了,讲述他们的“画作”分别代表什么。

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印象中CC是3岁多的时候,开始拿着自己的各种线条和圆圈给我讲这是吃饭的桌子、那是桌上的黄瓜...

4岁左右

这个时候会“画小人”了,只是小人有点奇怪而已。

他们会在画头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有可能是四肢连着头、没有躯干的蝌蚪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有躯干的小人。

而且,印象深刻的地方会采用夸张的手法,比如,眼睛画很大。

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画画

03

通过孩子们的绘画发展规律,我们就不难得出,绘画这件事要以孩子自身为主导,引导他们观察、想象、表达,而不是直接插手他们的画作。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引导。

根据宝宝不同年龄提供合适的工具

给低幼宝宝选择绘画工具,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

1-2岁

1岁左右的娃可能还处在口欲期,啥都喜欢往嘴里放,这个阶段可以用“可食用”的颜料。

DD小时候,我比较常用的就是用各种颜色的果酱混合酸奶当成颜料,用手指蘸着随便画。

这项早教活动最省事却最能开发能力,但90%的家长都做错了

度过口欲期的宝宝虽然可以开始使用画笔 ,但由于抓握能力还有限制,一些比较粗的好抓握的画笔要更合适一些。

此外,低幼宝宝画画,那才真是灵感来了,不分场合。

有可能就像开篇提到的那样,管你什么白净的墙面,还是刚擦过的地面,都是天然画板。

看到这样的画面,确实可能忍不住血压飙升。

所以好清洗也得考虑在内。

C妈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款花生蜡笔,蛮适合小龄宝宝的,大家可以参考。

2-3岁

等到宝宝2岁的时候,也就是DD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多宝宝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主动要求画画了。

所以,在他的游戏桌上 ,画笔和画纸都是常备的。

关于画笔,前面提到的花生蜡笔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画纸通常要尺寸大一些才能方便他们“创作”。

此外,这个时候的绘画工具,其实不仅仅局限于纸笔了,任何工具都能拿来使用。

总之,可以利用各种工具来帮助宝宝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孩子们画画不是“闭门造车”,尽管在你看来,可能只是几条杂乱的线或者圆圈,但也是小宝宝在观察之后的结果。所以,画画的过程其实也是观察的过程。

为了让小娃们能够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身边事物更多的不同,从而用“画作”表现出不同,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

我就有一个习惯就是常常会“解释”一切给DD听:

慢慢的,宝宝就会主动去发现这些细节和不同,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创作”。

尽管不准确,但他们也会开始使用不同的元素去代表不同的事物。

和宝宝一起,表达画的内容。

我们前边提到,宝宝2岁左右,他们想要画什么的想法已经开始萌芽。3岁多时可以开始“看图说话”。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画,对于小娃来说是存在一定意义的。我们不需要追求“画得像”,而是要帮助宝宝表达出来他画了什么。

这也是我常常用到的方法,在陪伴DD画画时,甭管他是画了一团乱糟糟的线,还是几个不规整的圆,我都会问问他这是画的什么。

当他咿咿呀呀说出,这些圆圈是一条小鱼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说“什么呀,一点也不像!”

而是应该顺着他的想法,给他编织一个故事,比如:“小鱼呀,小鱼在河里游吗?它要游到哪里去啊~”

这种帮助他们表达或者鼓励宝宝自我表达的方式,会让他感受到肯定,激发更多的热情和想象力。

总之,低幼阶段的画画,我们要做的不是要“教”他们画出多么像的画作,而是要他们以“画”为工具,提升感官能力,认知这个世界的不同,开发更多的想象力,感受更多的美好!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D爸妈”( ID:cd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能力   画作   省事   圆圈   画笔   颜料   想象力   认知   线条   涂鸦   事物   家长   阶段   宝宝   孩子   工具   更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