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C妈今天给大家聊点无关孩子,但关乎整个家庭,每个人都关心的大事——钱。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尤其当了爹和妈,家里有了碎钞机之后,对钱和理财的领悟也就更深刻了。

也经常有人时不时地来探讨关于投资、理财的问题。

这不,上个月我闺蜜就卖了一套位置一般的住宅,入手了一套黄金商业地段的loft公寓,当时还来参考我的意见:“你觉得值不值?”

初中同学也问我有没有买着股票或基金,有没有作业可以抄。

实不相瞒,还真有。

首先声明这篇是纯理财科普文,跟广告没半毛钱关系哈,大家放心看。

我有个发小,大学学的金融,毕业十几年摸爬滚打一路高升,如今已是某国有控股银行支行行长,这些年我家的金融资产分配他没少操心。

本打算让发小直接给大家写一篇理财文的,又担心很多人跟我一样是金融小白看不懂,所以就专门采访了他,然后我写,他把关,我自个能说明白了相信大家才能听明白,于是出了这么一篇通俗版。

文章比较长,请大家自备干粮。

都2021年了,房子还值得买吗?

房子一直是全民最关注项目。经过国家一系列的管控和降价,不少人质疑:都2021年了,房子还值得买吗?

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值!

具体要从两方面说。

第一、如果是刚需,永远值得买!

关于买房白岩松曾在节目中做政策解读时就说道:“你傻啊!只要有可能当然要买啊!怎么能租呢?为什么这样说啊,因为租房相当于肉包子打狗,刷刷往外扔钱;那买房子呢,买房子是肉包子都能变成狗,它会升值啊!”

退一万步讲,就算不升值,起码包子也变成了狗,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

第二、如果是投资,起码十年之内也值得买,但要买优质的。

先说为什么值得买。

原因有二,第一房子仍然在升值。

说到房子和价格,大家一定都还记得2008年美国那场轰动世界的次贷危机。

虽然是它因房贷而生,但其影响之大,牵涉范围之广,绝非仅仅是对房地产行业,而是给整个国家和全体老百姓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当时的民众对房地产前景的恐慌,更是绝无仅有。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一起来看看美国的平均房价走势: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数据来源:ECONOMIC RESEARCH官网

再小白的人也能看懂,房价是整体平稳上升的。

不可否仍,房地产在特殊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下,是有虚高泡沫的,然而,一旦挤完了,就会止跌于货真价实的价值。

从次贷危机之前的最高点开始算,2007-2020年底,危机冲击下的美国13年的平均房价仍然上涨了39.36%。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简单点说,房产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只要国家还在发展,它的价值就会上升,涨幅快慢取决于国家的发展速度。

值得买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63.89% ,比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低了16.11%,与美国82.7%的城镇化水平还差18.81%的距离。

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421%,如此算来,中国至少还有十年时间。

但跟前十年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不同的是,城镇化的下半场更多将会是城市之间的流动,一二线以及核心城市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腾笼换鸟。

再说什么样的是优质房产。

之所以现在很多人会放弃房产,认为没有投资价值,是因为跟前一二十年的鲜明对比。

过去20多年,国内房价的暴涨让大家对“投资”一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总认为没有翻上一番甚至两番,就不算成功。

然而实际上,泡沫下的房产红利,并不算投资,准确应该叫投机。

真正的投资是求稳的、长期的、可持续的;而投机则是起伏的、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如今房产的降温和驱稳,正在使其向投资产业靠拢。

既然是投资,那就需要分析、判断、精挑细选,而不是随便买一个就能赚,房子也一样。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只有不到20%的城市里不到20%的优质房产能够跑赢通胀,实现资产增值。

把握两点。

城市上,买入顺序: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再往后基本就不具备投资属性了。

位置上,选择顺序:首选产业多就业多的区域,其次是GDP高的区域,都不行起码也要选都市圈内的区域。

相近的城市和位置的房产,可以进一步对比人口是流入、流出,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水平,流入大于流出、人均增长快的,更值得买。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银行螺丝钉

总结一下:

同等预算:宁要大城市1套,不要小城市2套;

同一城市:宁要好地段小面积,不要偏远大面积;

闺蜜这次换房就是奔着位置来的,虽说有些人对她卖掉住宅大面积买公寓小面积很不看好,但除了她有一定的刚需原因之外(自己公司用+个人喜好自住),这套商业位于她所在城市的商业金街上,位置不知道比之前那套住宅好了多少倍,长远来看,无论是租还是卖,收益都将好很多。

当然了,很多人都说“房住不炒”,选择唯一性的自住房可以忽略投资逻辑,但我仍然想说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去靠近投资逻辑,因为我们无法预测以后的需求,如果前期稍微做做功课,最后出手时,结果将会差很多。

个股不敢买,基金有能妥投的吗?

看完房地产的投资方案,有人估计要说了:我连自住房都是贷款买的,说这些跟我有关系吗?

好吧,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房子的确是大件,不过没关系,投资理财不止这一种方式,门槛低、灵活度高、收益可观的选择还有很多,运用得当,我们仍然能够实现财富自由。

不用说,大家首先就能想到证券。

没错,个股如果买好了,那就不是十几二十几的收益了,比如茅台,2016年-2021年,5年上涨+864.8%。

有投资者调侃说,当年没买是因为真的看不懂;如今看懂了,但也真的高攀不起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股票资产,都是可以抗通货膨胀。那些长期亏损的股票,别说跑赢通胀了,买错甚至血本无归。

投资个股的复杂程度非一般小白可以上手,不懂行的朋友,建议不要盲目下手。

但指数基金可以考虑,作为受益人,我也算是带着收获来分享的。

巴菲特曾经这样说:

“大部分投资者(含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投资股票的最好方法,就是购买成本低廉(管理费低)的指数基金。”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实不相瞒,我正是看了他的这句话才买入了沪深300指数

基金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募集资金的产品,钱投在哪就叫什么基金,常见的有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指数简单说就是平均数。

比如沪深300指数:就是把上交所和深交所前300只规模最大、流动最好的300家公司的股票统计起来的股票平均值,也就是指数的点位。

指数基金中最稳定也最有潜力的就是沪深300了,如果只能选一个,可以是它。

原因很简单,全国上市公司那么多家,被上交所和深交所双选的,国内最优质的300家企业都在这了,不投它投谁?

而且这300企业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吸收新公司替换老公司的方法,实现长生不老。

直白点说,只要中国经济在发展,就会推动指数上涨,就会持续不断地赚钱。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具体购买渠道有四个,第一个是第三方代销平台,比如支付宝、京东金融等;第二个基金公司官网,第三是银行,我就是在银行买的哈,第四是股票账户,不同渠道,费用略有区别,但只要不是特别大,影响就不明显,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

选择原则的话:

一、选大不选小,选老不选新

二、新手小白选宽基

沪深300就属于宽基指数,此外中证500也是,他们投资的都是某一类股票,不限行业;而行业指数基金,是只投资某一行业,比如中证白酒指数、中证医疗指数等。

宽基赚的是平均收益,稳定,长期持有基本是稳赚。

而行业指数就考验眼光和判断力了,有点个股的意思,买不对将会很惨,所以新手买宽基,老手可以考虑行业基金。

配置上,建议同一类型的基金中,选择相关性不大的几只基金进行组建投资组合。

比如同是指数基金,选择沪深300+中证500,而不是选沪深300+上证50,因为沪深300包含上证50的企业,而中证500是把前300家大公司排除,剩下的大公司中再选前500优质企业。

再比如主动型基金,就可以配置消费+科技+医疗+新能源等。

老手的话还建议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组合投资,比如指数基金+主动型基金+货币或债券。

但是如果资金量不大的话,不建议选多只基金,少量且分散,收益效果将大打折扣。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一句的是,我们国家的股票市场整体来说还是能够带来比较良好的长期回报,关键在于要能坚持的长久,要能承受得住阶段性的大幅波动。

指数基金能够很好地回避个股风险,作为长线投资品,确实是个费率低,选股公开透明,风险较低的投资产品。

但同样有波动大的特点,基于人的本性,普通投资者很难做到“稳如泰山”,如果大家想短线操作,追涨杀跌,想赚快钱的就不建议入了。

把保险当理财,这坑千万别踩!

说理财就一定绕不开保险,甚至可以直白地说,理财一定要先谈保险。

但是今天要给大家提的醒是,保险≠理财,如果你家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保险上,就算是把所有险种都买全了,也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理财,因为它很有可能早已成为了你家的经济包袱。

保险保险,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是避免家庭财务瞬间坍塌的工具。而理财的目的是使钱能够赚更多的钱,从而实现财务自由,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这么说吧,如果家庭理财是一辆车,目的地是我们的人生目标,那么保险就是刹车、安全带和气囊,但是只有这些车就能跑起来,就能到达目的地吗?显然不能,我们需要配置合理的资金来加油,否则永远也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就具体产品来看,最容易混淆视听的,就是一些银行销售的“理财型保险”,它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收费高、保障低、收益更低。

以投连险为例,单是买入时的费用就有手续费1%、资产管理费2%/年、初始费用2%等,而退保费更高,投连险中费用高的,整体比例甚至能达到10%。

相比之下指数基金的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合计才0.8%-1.5%左右。

费用高了,收益自然就低了。

何况本身理财型保险的保障价值就没法跟专业险种(重疾、意外、医疗等)相比,收益也不及其他,相当于是既达不到保障目的、也实现不了财务目标。

所以,一定要把“保险”和“理财”两件事分开解决,必要保险该买买,财该理理,只有车子在有安全又有动力地前提下,我们才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低风险理财是城镇居民首选!

虽然我们先说了房产、股票、基金和保险,但是,通过数据统计发现,这仍属于少数人、少数比例的选择。

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居民家庭金融类资产的构成,主要是以现金、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为主,占比超过了70%,而作为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占比仅有10%左右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取决对大家对风险的承受程度,定期肯定是没问题,此外银行也有许多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当然了,收益自然也是低的。

目前银行理财的一年期收益率基本上维持在4%左右,虽然与官方通胀相比,持平或略高,但实际这一水平是低于真实通胀速度的(一二线城市约7%-9%,三四线城市约5%-7%,具体可参考自己所在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官方网站上可以搜到)

如果长期大比例持有此类资产的话,其实是起不到增值效果的,最多是保值,还很有可能亏损。

而且跟证券类相比,持有时间越长,差距越大,以年化收益率10%的股票为例:

人到中年,懂点理财跟完全不懂差距多大?稍微一差,就是一套房?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状态下的对比,但其差距却不容忽视。必须申明,我可不是来忽悠大家投身“高风险”的,只是给大家提个醒,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家庭的资产构成。

实际上我也购买着一定比例的保本产品,就跟之前有钱人明知道房产不会大涨一样会买几套的道理是一样的,属于一种风险对冲。

风险嘛,任何时候要说绝对没有,那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理财之前,大家一定要做相应的风险评估,需要反复跟自己确认:如果最坏的结果我能承受,那么这事就可以做。

具体的话,银行以及一些第三方理财平台都有风险评估测试,如果评估结果是保守型,则不建议大家尝试高风险产品,无论它的回报多么诱人。

除了上边提到的几种方式,市场上常见的还有这些。

黄金,历史收益率基本维持在7%左右,但它的特点是波动性非常大,只适合阶段性投资,尤其是风险事件发生时,比如这两年的疫情突发,黄金涨了一大波。

债券,长期收益率大概在4%左右,它跟银行理财产品类似,安全性很高,问题是收益低。可以考虑配置一些债基,收益率会有所提升,达到6%左右。

对比完各大类型的资产的收益率后,发现收益率越高的,波动性往往也越强;同理收益率越低的波动率也越小。

就普通家庭和个人而言,首选肯定是高收益率产品,同时通过拉长持有期限来抵抗波动性,当然,前提也是风险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内。

如果只是短期理财的话,那么低波动是首选,牺牲一下收益也没关系。

如果有长期闲置资金的话,可以将眼光放更长远一些,加大证券类资产的配置比重,包括指数基金、行业基金等,然后采取长期+组合+定投的投资方式,将会大幅提升资产的收益率,长期来看,跑赢通胀将不是问题。

好了,今天这篇就结束了!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通胀   人到中年   美国   收益率   套房   个股   收益   差距   房子   指数   资产   风险   建议   基金   银行   股票   房产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