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自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国门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在思考这一类问题。

打开近现代史,对人类科技、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西方人而鲜见有中国人的名字。中国人的智力水平比西方人低吗?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华文明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但在宋代以后中国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就慢慢地落后于西方国家了。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人类的大脑即使仍在不断进化,中国在科技等方面的落后只不过几百年的时间,几百年内的进化是微乎其微的,中国人的智力水平不可能比西低。

中国人的智力并不比西方人低,为什么中国的科技长期落后于西方呢?人们试图从中西方社会各方面的差异中寻找原因。例如教育制度及体制、传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教育制度、体制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很多的人们认为:中国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到清代末期,这一制度一直廷续了一千多年。在科举制度下通过科举考试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官的唯一出路,这一制度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去钻研“四书五经”去了而没有精力去研究科技方面的东西。特别自明代以后的“八股文”更是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毒害到了极点。不过近年来有人为科举制度平了反,“科举制度是因时代而失败的制度,并不是因为其本身而失败的制度。”

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评论,在教育方式上下面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杨振宁先生在多次谈话中比较了中美的教育方式。他提到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相对来说缺少创新意识。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对所学的内容还不太清楚,然而就在这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一种体会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易于很快地进入科学发展的前沿,但不如前者具有扎实的根基。他认为这两种教育方式各具特色、长短互补,若能将两者的优点和谐统一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无疑是一个突破。”以上是从一本教材的序言中摘录下来的话。还有很多的从教育制度、体制方面所找的原因,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这些是其本质的原因吗?探索科学真理离不开老老实实不求名利的态度,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有卓越贡献的人必定是那些能够勇于坚持真理并实践真理的人,很难想象那些一心只追求功名不能够坚持和实践真理的人能探索出什么真正的真理来。

很多的人们都将我们的社会出不了杰出的人才归咎为社会制度、教育体制、科技体制还有传统思想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如果亚里士多德时代的社会出不了杰出的人才,那么人们是否会想到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不能使较多的人接受学校的教育而造成社会出不了杰出的人才?如果伽利略时代的社会出不杰出的人才,那么人们会不会归咎于宗教裁判所对科学家的残酷迫害?如果牛顿时代的社会出不杰出的人才,人们是不是会怪罪于权威学者对杰出人才的正确观点的否认和攻击?牛顿作出结论:“经过第一棱镜折射后所得长方形的彩色光带不是别的,正是由不同的彩色光所组成的白色光经折射而形成的。”牛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于1672年把他的结论用书信形式送交皇家学会评审。不料竟引起一场尖锐的论战。当时惠更斯反对他,胡克攻击他尤甚。如果爱因斯坦时代的社会出不了杰出的人才,那么人们会不会认为是宗教思想的影响?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 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所以一个社会出不了人才与学术腐败、科技体制等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中国有没有过牛顿、爱因斯坦,中国现在有没有霍金,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答案是肯定的。牛顿、爱因斯坦以及霍金们在科举制度下会去钻研四书五经而放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吗?不会,对于他们来说对客观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肯定是比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更迫切地需要满足的。否则以他们的智慧在他们所生活的社会里去谋求权力、金钱财富不会一样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吗?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们在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会按部就班认认真真地学习吗?不会,因为他们是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们。他们不会因老师教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教他们怎么学习就怎么学习。事实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其大学毕业后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的工作之外完成的。霍金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难道他们的成功是西方教育优越性的体现。

但是中国又没有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们?牛顿、爱因斯坦、霍金都是物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17世纪牛顿在伽利略、开普勒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理论,这是现代意义下物理学的开端。但是早在公元前的亚里斯多德时代,古希腊人对物理学中研究的某些问题如杠杆、简单机械、浮力、光的某些性质已有很好的了理解,其中经过了欧洲中古漫长的黑暗世纪物理学毫无进展,到欧洲文艺复兴后才又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可不可以从对比欧洲中世纪与中国自宋代以来的社会各方面中找出一些共同点,从而找到让一个社会缺乏杰出人才的最根本的原因呢?

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层次的提升,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无不聚集了无数人的智慧结晶。对于个人来说,学习他人的智慧结晶是基础然后加上个人本身的创造才能提升超越。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学习创新然后提升超越的过程。对于学习能力中国学生并不比西方学生差,这一点是人们所公认的,中国学生缺少的是创新能力。

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的创造能力自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但别忘了人只是一种动物,人的智慧是建立在生物的机能之上的。生命现象是物质的一类十分复杂的运动,人类对这类运动的规律和性质还不甚了解。智慧现象则是这类运动中最高级的一种运动,人类对其的运动规律更加知之甚少。但是任何物质的运动都需要能量,自然界中物质总的能量是守恒的,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各种运动形态之间相互变换其存在的形式。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生物能转化为机械能等等。人造机器的运动是将电能、化学能等转化为动能。机器缺乏能源就会动力不足甚至动不起来,那么人类创造能力的能源又是什么呢?仅仅是由所吃的食物所具的生物能转化而来?显然不是。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食欲、性欲、情欲等等。

食欲的正常满足使人类能够获得维持身体各部分组织功能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物质,有对性欲的满足人类才能繁衍廷续存在(至少目前情况如此)。而对于情欲或其它的本质上的欲望的满足仅仅是减少了人类精神上的痛苦,增加了幸福感,而无其它任何意义?这些欲望的满足对于维持人类这一种十分复杂的特别是具有复杂思维功能和自我意识的生命体其所有功能的正常运行来说,这些欲望的满足与否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类的食欲如果得不到满足,人会感觉痛苦,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人的死亡。一些人因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而导致精神失常,我们可不可以看作是情欲或其它精神方面的欲望严重得不到满足而造成人的大脑思维功能失常这样的后果呢?也就是说我们可不可以假设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需要通过某些精神方面欲望的满足来获得维持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东西?完全可以这样假设,因为没有那个人能完全脱离社会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假定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可以从欧洲的中世纪和宋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的比较中找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禁欲主义”。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广泛传播并在社会生活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人类繁衍种族的手段,除生育之外一切性关系都是罪恶的。“如果性交的目的是为了快乐,而不是全部为了繁衍种族时,你应该忏悔。”对爱情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宋代以后虽然没有过类似于西方极端的“反性主义”,但是也有“灭天理、去人欲”、“男女大防”、“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父母包办婚姻”等等。情欲、性欲等人本质上的欲望被禁锢了,人的创造能力就不能正常发挥出来。前面说过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有卓越贡献的人必定是那些能够勇于坚持真理并实践真理的人。当爱情的绝对专一性,性的专一性成为一种真理时,这些人在情欲和性欲方面极有可能受到严重压抑。这应该就是问题的最本质的原因所在。

随着现代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杰出人才的创造力肯定能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来,杰出人才辈出的时代应该就在不远的将来。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

(原创作品图片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霍金   中国   杰出   爱因斯坦   机械能   人才   科举   欧洲   情欲   真理   欲望   人类   制度   社会   时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