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蒋巍:去除形式主义,回归工作本质

什么时候恢复线下培训?等人们都忘记这事儿的时候。

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彻底抛弃如下幻想:疫情很快会过去,我们只需要考虑权宜之计,等几个月后疫情消退,我们就可以松一口气回到过去的“一切”。可是,一切都可能已不可逆地永远改变了。

线上办公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将永远地改变我们的内部管理。

最直接的变化,是举国的企业经营场所几乎同时停摆,进而都被迫采取了在家上线办公。

线上办公,究竟对企业的管理意味着什么?利大还是弊大?仁者见仁。但是,我们更多看到了对我们管理而言可喜的变化趋势。

首先,管理的目的性得到凸显,形式主义反被釜底抽薪。

既然我们全体员工只能在各自家里的书房办公,传统线下集中办公的很多形式化秀场,瞬间成了泡影。

我们要承认,我们传统的管理,很多时候会用形式来替代管理本身,比如用现场打卡考勤,来“一目了然”地替代我们对于员工生产力的管理。

于是,我们上上下下都会乐于用形式来糊弄实质:看起来,该做的我们都做了啊。但忽然间,所有“形式”都被釜底抽薪了!怎么办?这就倒逼着我们的管理者,必须把工作的初心诉求想清楚,并把工作目标和指令下清楚,大家分散在全国各地、共同围绕工作目标来努力,也就是说,我们管理的目的性,由此被迫大大强化了。无从糊弄了,自然就要来真格。

其次,没有了形式化,员工自驱与创新也就得以激发。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形式化管理,既不能验证创新,也不能激发创新,但又找不到其他替代方式,况且大家都如此一一都不及格没关系,只要自己没落下。但这下好了,从老板到主管再到员工,全都“宅”了,这时工作的驱动力原点就发生了变化。

以前要么是老板在高压驱动,要么是客户在高压驱动,如今这两样其实都突然大大弱化了——驱动我们工作的动力,变成了事业及其创新本身。

于是,我们看到员工们的工作热情非但没有弱化,反而强化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纷纷油然而生。

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在家线上打卡的出勤率与准时率都比之前高了很多。尽管这依然只是形式,不直接说明太多,但在没有老板瞪眼看着的情况下显示出的“形式”依然说明了大家内心自主强化了对于岗位乃至事业的责任感。而与此同时,大大超越打卡范畴的是,很多员工都会自发地在“打卡下班”之后的深夜乃至凌晨,还在临时组织线上会议,来研讨“当天”工作的各种应对。

于是,一个很吊诡的现象出现了,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反映;这看起来足不出户、悠哉游哉地在家办公,居然比朝九晚五的上班奔波还累!是的,因为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而我们的工作责任感与自驱力在强化时,就会表现为工作对生活不分时、全天候的占领,而不是相反。

再者,团队凝聚力反而因分散而提升,未必如大家所担心地走向涣散。

因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感更清晰了,所以我们的精力都转而用在了工作上;因为大家分散各地,因此凡是需要彼此联络的,都是工作协同之必需,而不会煞有介事去扯闲天;又因为我们都被迫远离了办公室,我们也就顺带远离了与之如影随形的“办公室政治”。于是,我们发现之前挥之不去的派系倾轧、员工矛盾反而减弱了不少!与之相应的,就是团队凝聚力的逆势上升。一个表现是,公司的微信大群比原来要热闹了许多,而以往多半是躲在部门小群内嘀咕。因为,集体认同感与创新协同感都上升了。

转战线上课、云办公

管理变革,必将激发经营创新。这次疫情,必然会倒逼我们去实现那些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也认同该做,但就是因为既有的惰性(以前没那样干过),和内在的侥幸(咬咬牙熬过去就好了),而迟迟没有下决心去做,或没持续做到位的那些变革与创新!

刘蒋巍:去除形式主义,回归工作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都会   釜底抽薪   工作   形式主义   目的性   疫情   凝聚力   管理者   责任感   分散   高压   本质   形式   老板   员工   传统   目标   蒋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