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教:识别情绪,正确表达,教孩子做社交达人

前两日,带娃和好友外出聚餐。隔壁包厢的一个约摸五六岁的小男孩,端着半杯果汁径直就朝着好友小女儿妞妞走去,说:干杯,干杯!

面对突如其来陌生小哥哥热情的碰杯要求,妞妞吓得扑在妈妈怀里嚎啕大哭。小男孩看到妞妞哭了,端着杯子走了。

没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手里拿了张纸巾递给妞妞,妞妞扭头又一次把头躲在妈妈怀里。男孩就一直站在妞妞身旁不走。

过了好一会儿,小男孩爸爸找儿子,不住地道歉,才拉走了极不情愿的小男孩,结束了小插曲。

不得不说,这个小男孩面对一屋子陌生人毫不怯场的社交能力,与妞妞的胆小谨慎形成了强烈对比。

可见,不同家庭和教育下的孩子,习得的社交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社会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每对父母都渴望孩子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处理人际关系游刃有余。而想让孩子成为社交高手,社交情商在其中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

那就一起来学习《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社会情商》这本书吧。它涵盖了日常孩子社交时常见问题。

父母必教:识别情绪,正确表达,教孩子做社交达人

作者是国家认证亲子咨询师、CASEL认证情商指导师,家有三个娃,有着丰富家庭教育、育儿心理、亲子陪伴经验的作者——晴天妈妈。

她用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帮助父母科学地判断孩子的气质类型,同时,结合自己带娃经验,用通俗易懂的科学育儿理论相结合,给父母们一套可借鉴的操作方法,培养孩子8大社交能力、7类独特气质。

一、认知情商&社会情商。

社会情商与情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常被人们误会社会情商=情商。

其实,通常我们所说的情商包括5个方面: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认识别人、管理别人。

情商高,指在社交过程中,既要让自己舒服,也让人舒服,双向和谐共赢的状态。然而,在日常中,人们对情商高存在两个误区:

误区一:情商高就是会交际,人际交往能力可以通过短暂学习速成。

误区二:情商高就是会好好说话,隐忍或讨好别人,让别人舒服。

在中国,父母在孩子尚小,未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时,就教导和灌输孩子要懂事,听话照做才是乖孩子。这种思想代际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从小被贴上“懂事乖巧”标签的孩子,慢慢地边界感不清,为迎合父母的想法,讨人欢心,孩子隐藏真实的内心想法,不敢违背标签做“出格”的事,惹父母不高兴,只好委屈自己。恶性循环,孩子逐渐成了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人,表面赢得了他人的欢迎,而自己的内心却很痛苦,这样的人不能称为高情商之人。习得高情商,需要学习辨识内心真实情绪,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管理情绪感受,让相处的人如沐春风。

而社会情商又称社会情绪能力。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与周围人的交往中习得如何表达和体验情绪。属于情商5方面中“管理自己”那部分内容。

人类作为有血有肉,能思考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不可避免地因社会环境、文化规范和道德信念等的表达与理解不同,在情感和关系的交互作用时,产生复杂的情绪感受,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随着一个人的成长,情绪社会化的过程也逐渐随着教育、环境和经历而改变。

父母必教:识别情绪,正确表达,教孩子做社交达人

二、教会孩子情绪的识别和表达,做社交达人。

是人就会有情绪,谁都无法避免情绪的产生。情绪管理做得好的人,表达恰当,更容易成为社交达人。

孩子的世界,同样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不会掩藏自我情绪和自我疗慰,总是很直白地表现出各种情绪。

释迦牟尼说过:“降伏百万大军并不伟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对孩子来说,控制情绪何其难,但也并不是做不到。只要方法正确,反复练习就能做到。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监护人,社交能力的榜样、情绪管理的引路人,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引导和帮助,教会孩子情绪表达,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1、教会孩子识别情绪,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孩子年龄小,情绪管理能力有限,经常会因某些外界因素干扰,产生愤怒、生气、忧伤、崩溃等负面情绪。

百堵不如一疏!

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观看动画片《头脑特工队》,或游戏“拥抱情绪小怪兽”,或绘本《我的感觉》,与孩子玩模拟情绪表达的小游戏,学习识别情绪。

问:“你大脑里现在是哪个情绪小怪兽在跳?”

答:“我的脑子里有一个生气小怪兽在跳跳跳……”

父母用游戏的形式询问孩子的情绪体验,在重复练习中学会识别情绪,往后再有情绪出现时,父母就能及时地做好抚慰和疏导的工作。

父母必教:识别情绪,正确表达,教孩子做社交达人

2、父母不当“消防员”,引导孩子尝试解决问题。

多数时候,孩子情绪失控受到经验积累不足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与同伴游戏时,处理不好社交关系而情绪崩溃。

一味宣泄情绪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父母引导孩子思考,尝试用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再出现同样问题时,孩子又会再次陷入情绪中。

父母可用开放式追问引导,让孩子迁移生活中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问:你和XX玩什么游戏?

答:钓鱼,我们钓了一桶的“鱼”。

问:哇,你们真厉害,钓了多少条鱼呢?

孩子开始回忆,思考……

问:你数鱼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吗?想了什么办法把鱼数清楚?

在父母的开放式问题引导下,孩子会思考,会迁移经验,再形成雪凝经验,再次出现类似社交问题时,就不会陷入无助的情绪中。

而一次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又会传递给同伴。互相学习便是最好的社交学习方式。

写在最后: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在孩子社交情商的培养中,扮演什么角色和引导作用,导向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网上流传一句话:“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在培养孩子社交情商上,你想做哪个层次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社交   情绪   父母   妞妞   榜样   人际关系   教会   误区   情商   舒服   正确   能力   经验   孩子   社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