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0-18岁孩子的家庭,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启蒙课,别被割韭菜

近些年,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举国上下也在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努力。

央视科教频道领衔推出全民可参与的《中国诗词大会》,一炮而红。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引发青少年观众的关注。据调查,4-14岁青少年收视率提升24%,忠诚度提升46%,此节目也多次创下央视收视率新高。

紧随其后,芒果卫视等诸多电视台,推出了一大波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栏目,催化了国人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觉醒,将国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推向白热化。

学习传统文化要不要重视性别差异?有没有所谓的“关键期”?

怎么给中小学孩子,选择适宜的古典文学书籍进行阅读?

我们身边有哪些免费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用?

……

父母们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存在的诸多疑惑,在《陶渊明也有烦恼》一书中能找到答案。

家有0-18岁孩子的家庭,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启蒙课,别被割韭菜

作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她发挥古文学博士的优势,融合《诗经》《太平广记》《镜花缘》等传统文化主流与现代精神主流为一体,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对0-18岁孩子家长提供了多年研究的观点和建议,为现代焦虑的父母们指点迷津。

在此,分享书中2个父母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我们误解了“儿童关键期”理论。

从古至今,无一父母不为孩子的教育操碎心。

前有田园诗人陶渊明,将育儿焦虑写成诗自黑:“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后有现代父母,不落人后,各种花式“鸡娃”。认为孩子的教育受到年龄和性别影响。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得抓住儿童关键期进行启蒙。

这种认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随着人类对自身探索的进步获得的。

人类很早就发现,儿童期是一个人成长重要时期,儿童期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年后发展水平。

特别是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等诸位著名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儿童发展分期理论,这于中国自古流传的谚语“3岁看大,7岁看老”,不谋而合。

可见,抓住“儿童关键期进行启蒙”的理论,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流传已久。

家有0-18岁孩子的家庭,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启蒙课,别被割韭菜

很多教育机构正是抓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大作文章,炒作催化和强化教育焦虑,父母“鸡娃”“教育内卷”,“XX启蒙班”如雨后春笋,孕育而生。

而其实,多数父母误解了心理学家研究提出的“儿童关键期”理论。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儿童能力的获得和发展,都不是均衡和稳定的,速度不同、节奏不同,但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分为两个方面:非语言化到语言化,非系统系到系统性发展。

也就是说,儿童每种能力的获得和发展,父母不能按照关键期理论分期时间表去培养,而是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如女生语言能力相对男生发展的早,而男生大肌肉比女生发展的早。

家有0-18岁孩子的家庭,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启蒙课,别被割韭菜

对儿童最好的非语言化启蒙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音乐、美术的熏陶。在儿童未获得文字语言能力前,并不能驾驭抽象化、符号化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感受,而更愿意用画画、唱歌、游戏的方式来表达。

儿童感兴趣的、关心的,有意义的问题并不是大人所认为重要的知识,而是宇宙怎么形成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人为什么会死?类似这样风马不相及又天马行空的问题。

他们的兴趣是零碎的。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多是一句诗、一个故事或是书中某一页中的彩蛋。

因此儿童学习传统文化不拘于形式,可用零星的时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进行,不强求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不要求整本书读完、完全弄懂意思,更不需要口头回答问题或写作来验证学过。

黄晓丹博士倡导的是非系统性的学习过程,是让孩子在玩中自行捣鼓,写写画画、画画玩玩,积累模糊的学习经验就好。

二、选择贴近孩子生活,能激发兴趣的古典文学。

《陶渊明也有烦恼》书中提供了许多古典文学书单,荐书理由和阅读方法,非常适合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古典文学书籍时参考。

作者黄晓丹在本书中倡导,父母给孩子购买书籍时得考虑,现代孩子接触的多是白话文,诗词歌赋、文言文类的散文、札记等古典文学,得选择适宜孩子年龄段和理解力的古典文学书籍,才能保护孩子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她认为,儿童成长的过程需要有个秘密的“后花园”,为儿童的情感发展、认知能力、审美素养、人格塑造,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诗词歌赋就能为儿童找到情感共鸣和转化情绪的能量。

诗词歌赋具有抒情功能,朗朗上口、有节奏、有音律、读起来好听,容易记忆,并且具有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审美功能和道德功能。

家有0-18岁孩子的家庭,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启蒙课,别被割韭菜

可最先让儿童接触童谣,这种最古老的,不配乐的歌谣,能让孩子在玩中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快感,对语言产生兴趣,还能帮助孩子了解自然和风俗,发展想象力,体会古典情趣。

例如耳熟能详的“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别人有伞,我有大头”可不断地改编创编,“大头大头,坐车不愁,人家有票,你有大头”……

气候谚“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水如洗浴……”

当然,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现代文化大咖加工过的《诗经》文学作品,贴近儿童理解力和生活则能为儿童提供适合的精神“营养”。如绘本故事、史诗、神话,让孩子感受诗经内容的趣味性。

推荐给孩子读一读能花样玩耍的《声律启蒙》,通过念念有词,又接近生活熟悉的词汇,帮助孩子认知属对、反义词,感受蕴含其中的韵律美与意境美;

家有0-18岁孩子的家庭,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启蒙课,别被割韭菜

可购买类似《哈利波特》脑洞打开的中国古代故事总汇《太平广记》;内涵大量神话、寓言和哲学的《庄子》,如漫画《庄子》、白话文《庄子》等。以及适合中学生以上年级,连猜带蒙的文言文志怪传奇《唐宋传奇集》。

给孩子的书籍不能缺本精美诗集,多给孩子点时间,让他们找喜欢的诗词歌赋自己去读,父母只做“守门人,孩子不邀请时,不随便探头探脑”,不过多地干涉。

不建议学习和背诵《论语》《弟子规》《千字文》,因为这些书本内容已脱离现代背景,并不能被孩子所理解和运用。不能用的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就是无意义的学习。

当然,《陶渊明也有烦恼》书中内容,还阐述了如何选择好的传统文化老师和机构?为孩子选择经典书籍的方法与原则?如何设计传统文化研学路线?身边有哪些免费的文化资源可用?……涉及的干货多多,非常适合0-18岁孩子的家长们阅读。

阅读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父母自己都不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选择适宜的文学经典,那又如何指导孩子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定律:隧道视野效应。说的是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父母的能力和教育观念,是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一转嫁在孩子身上。认知高的父母,视野高,就能为孩子提供适应的阶梯,激发孩子兴趣,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太平广记   传统文化   孩子   关键期   诗词歌赋   韭菜   古典文学   认知   大头   父母   兴趣   能力   理论   语言   书籍   儿童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