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之前,多读这类书的孩子,做人做事差不到哪去?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又火了!

这次火的原因不是录取通知书的创意,而是新生“入学礼包”中,附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7年来,清华都把读好书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用行动告诉莘莘学子:人无精神则不立!

正向地给清华新生们传递“以书为伴、充盈精神”的价值追求。

前段时间,以幽默风趣著称的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张文宏,因与学霸哥哥张文宇同台演讲再次爆红网络。

深拔一门两博士的家庭,惊人发现:张家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读书,父母从小给儿子们讲典故讲历史,告诫兄弟俩:不读书没前途!

读书真的影响孩子的一生。

然而,作为教育者,我经常听到不少父母叹气,他家娃不喜欢读书。

是的,让孩子爱上读书,真的太难!

不认字、内容难以理解、枯燥,没有阅读环境和专注力......随便一个困难,都能成为孩子放弃读书,产生畏难情绪的障碍。

如果你家孩子不爱看书,我强烈建议你给孩子准备一本《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经典》,本书收集了从爱尔兰到印度,流传已久的100个民间故事荟萃,内容丰富又有趣,非常适宜3-12岁少年儿童与父母共读。

12岁之前,多读这类书的孩子,做人做事差不到哪去?

作者斯蒂•汤普森,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民俗学家,被誉为20世纪民间故事最重要的守护者。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对民间故事进行了分类、排序和编号,开创的世界民俗学研究的先进体系(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即AT分类法。

本书民间故事有3个显著特点,值得父母们和孩子们共读。

一、收入的民间故事全是各地经典。

自古以来,讲故事听故事是男女老幼,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沉淀,民间故事在口口相传中得以保留,代代流传,传播到各地,成为记录时代的经典。

《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收入的这100个民间故事,是半个世纪以来,当地公认的,耳熟能详,内容很精彩,讲述的是人类永恒的悲欢、寻找、渴望和想象的民间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人性善恶,窥见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道德、法律和宗教的演变,以及离我们已经久远而陌生的生活或生产方式,如打猎、纺织、种植、放牧等场景。

如《死神教父》讲述一个很穷的家庭,父亲为刚出生的第八个孩子去乞讨洗礼的礼物,寻找愿意当孩子教父的人,路途偶遇上帝、恶魔、死神,他用自己的智慧,理性地决定了,死神是最适合做孩子教父的人。

因为世间所有人,谁都逃不过死神的追杀,“死”是世间最公平的事。

从这个故事了解瑞典当地新生儿诞生后,需要洗礼礼物和请教父的宗教礼仪,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世态炎凉、自作聪明的真实一面。

12岁之前,多读这类书的孩子,做人做事差不到哪去?

二、简化的语言,孩子能读懂,记住,讲得出。

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口语化的表达,篇幅不长,将隐喻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孩子。

用孩子最乐意的接纳方式教育,才能令其受益一生。

例如本书挪威故事《两姐妹》,与耳熟能详的《白雪公主》的童话,有着极其相似的故事角色和背景。

讲述重组家庭里,异父异母的姐姐,遭受后妈和妹妹的刁难和排挤。她却依然用善良和爱心关爱着遇到的每个动物植物。

在落难时,在一只会说话的小鸟帮助下,她化险为夷,平安回家,同时意外拥有财富。眼红的妹妹东施效颦,一路刁蛮撒泼,残害动植物,最后自食恶果。

故事用两段式,善恶对比的情节,告诉孩子善良就有善报,而嫉妒、刁蛮、残忍的是得不到善报的。

这种写作模式,对小学阶段的孩子阅读、写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深刻的前后对比,重复的对话内容和故事情节,非常符合学龄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适合进行角色表演游戏。

三、故事充满想象,体裁丰富,内涵深刻,阅读不枯燥。

从目录,就可以看到本书收入的内容涉及的体裁广泛,有神话故事、有童话故事,有富有想象、天马行空的魔幻故事,还有寓意深刻,为人处世的哲理故事……

把隐喻其中枯燥的人生哲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有意思的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孩子从中学会理性、客观、多角度地看待人和世界,学习处理人情世故。

如意大利的民间故事《忘恩负义者》与《伊索故事》的农夫与蛇,有着异曲同工的故事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好心救了被压的蛇,蛇却忘恩负义要吃了他,途径问询多个动物,都赞成蛇吃他,唯有狐狸出手帮他解困,谁知狐狸也附带着条件,被救的男人,最后迫于无奈只得忘恩负义让狗咬死狐狸。

12岁之前,多读这类书的孩子,做人做事差不到哪去?

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告诉孩子,包括成人:判断一个人真善美丑,从他做人做事就可以体现。当然,为人善良也是要自带锋芒和底线,更不能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否则自食其果。

类似《忘恩负义者》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的故事,本书中还有许多,就不一一赘述罗列。

人性不分国籍和地域。

真善美丑、善良与虚伪、正义与邪恶的人性在《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中淋漓尽致地体现。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

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公式。

深以为然。

民间故事是经历时间沉淀的人类智慧结晶,所具有的贡献不仅仅是文学方面的,还有启迪心智的深意。

所以,给孩子读好书,读故事经典,是启迪孩子学习为人处世,做高情商之人的最好教育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孩子   民间故事   忘恩负义   教父   寓意   枯燥   死神   善良   深刻   人性   父母   方式   故事   内容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